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起落架,具体的,涉及一种充电起落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1、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和民用。
2、起落架一般连接在无人机的底部,用于在降落时接触地面,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现有无人机的起落架存在结构复杂、重量大,影响无人机飞行性能的问题,且在无人机降落后充电时,起落架的结构反而容易阻碍充电线路的连接。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现有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给本领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麻烦,因此,亟需一种无人机充电起落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起落架及无人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人机起落架的结构容易阻碍充电线路连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电起落架,包括支撑座、连接座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安装无人机本体,所述支撑座用于安装充电模块,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管式结构,连接杆内用于容纳连接无人机本体和充电模块的线路。
3、可选的,所述支撑座截面为弧形,所述支撑座上具有螺孔,所述螺孔用于安装充电模块。
4、可选的,还包括线夹,所述线夹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线夹为具有一开口的环状。
5、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有两个。
6、可选的,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座。
7、可选的,所述加强杆为中空管式结构。
8、可选的,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加强杆上均具有多个减重孔。
9、可选的,所述连接座前端具有导风斜面。
10、可选的,还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两侧,所述承托板用于抵接无人机本体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
11、可选的,一种无人机,使用了充电起落架。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3、连接座、连接杆和支撑座整体上由上至下排列,连接座为平板结构,且具有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螺栓孔和用于容纳无人机本体底部各结构的让位孔,支撑座起到支撑无人机本体的作用。采用连接杆连接支撑座和连接座,并且将连接杆设计为中空的管式结构,支撑座上可安装充电模块,将充电模块与无人机本体连接的线路布置在连接杆内部中空腔内,使连接杆中间可通过线路,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还起到走线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起落架容易阻碍充电线路与无人机本体连接的问题。另外,连接杆的中空结构为异形异径不等壁厚结构,连接杆各处截面的形状和直径均不相同,且壁厚也各不相同,在与连接座和支撑座连接处的壁厚适当增加,在力学结构上更加合理化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重量并强化特殊方向受力。
1.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连接座(2)和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座(1)和所述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用于安装无人机本体,所述支撑座(1)用于安装充电模块,所述连接杆(3)为中空管式结构,连接杆(3)内用于容纳连接无人机本体和充电模块的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截面为弧形,所述支撑座(1)上具有螺孔(4),所述螺孔(4)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夹(5),所述线夹(5)设于所述连接座(2),所述线夹(5)为具有一开口的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对称设置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杆(6),所述加强杆(6)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座(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6)为中空管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所述连接杆(3)和所述加强杆(6)上均具有多个减重孔(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前端具有导风斜面(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起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托板(9),所述承托板(9)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座(2)的两侧,所述承托板(9)用于抵接无人机本体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起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