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3-01  34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通风,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


    背景技术:

    1、由于乘员身体与座椅的紧密接触,使得接触部分中的空气不易流通,进而导致汗液堆积,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2、针对于传统中汽车座椅的通风系统,大多数是通过座椅内部的风扇将空气吸入座椅,然后通过座椅的通风孔排出,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但是这种通风方式需要在座椅内布置复杂的通风结构,不仅占用座椅内部零部件的使用空间,而且较多零部件的使用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例如通风管道、风扇固定支架或者管道连接器等),不利于广泛生产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包括:通风袋本体,配置有进风口与若干个通风孔;

    3、导风支撑层,设置在所述通风袋本体内部,所述导风支撑层可供空气穿过,以使得空气均匀分散至所述通气袋本体内,并经所述通风孔将空气排出至座椅外;

    4、吸风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通风袋本体的内部,所述吸风装置上设有吸风口与排风口,所述吸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朝向所述导风支撑层;

    5、当所述吸风装置开启时,外部的空气可凭借所述吸风装置进入所述通风袋本体内,并从所述通风孔将空气排出,实现座椅通风散热。

    6、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中,所述通风袋本体包括通风袋上层与通风袋下层,所述通风袋上层与所述通风袋下层之间形成有安装容腔,所述吸风装置与所述导风支撑层均位于所述安装容腔内,且若干个所述通风孔设置于所述通风袋上层,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通风袋下层。

    7、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中,所述导风支撑层呈中空网格设置。

    8、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中,所述吸风装置包括:

    9、外壳,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所述吸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均位于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吸风口与所述排风口的中心线垂直设置;

    10、排风叶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排风叶轮用以将空气经所述吸风口吸入所述外壳内,并由所述排风口流通至所述导风支撑层。

    11、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中,所述通风袋上层向外凸起形成限位部,所述外壳伸入所述限位部内,以限制吸风装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产生位移。

    12、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中,所述通风袋上层与所述通风袋下层分别由双硬度复合pu膜的无纺布和单复合pu膜的无纺布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集成式通风袋与吸风装置结构设计,配合导风支撑层实现座椅达到稳定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了通风管道、风扇固定结构以及管道连接器的使用,使得通风系统达到简易化设计,极大程度的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节省空间使用的同时,也降低了通风系统的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袋本体包括通风袋上层与通风袋下层,所述通风袋上层与所述通风袋下层之间形成有安装容腔,所述吸风装置与所述导风支撑层均位于所述安装容腔内,且若干个所述通风孔设置于所述通风袋上层,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通风袋下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支撑层呈中空网格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装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袋上层向外凸起形成限位部,所述外壳伸入所述限位部内,以限制吸风装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产生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袋上层与所述通风袋下层分别由双硬度复合pu膜的无纺布和单复合pu膜的无纺布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通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自吸风通风袋,包括:通风袋本体,配置有进风口与若干个通风孔;导风支撑层,设置在通风袋本体内部,导风支撑层可供空气穿过,以使得空气均匀分散至通气袋本体内,并经通风孔将空气排出至座椅外;吸风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通风袋本体的内部,吸风装置上设有吸风口与排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集成式通风袋与吸风装置结构设计,配合导风支撑层实现座椅达到稳定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了通风管道、风扇固定结构以及管道连接器的使用,使得通风系统达到简易化设计,极大程度的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节省空间使用的同时,也降低了通风系统的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郑成闻,杨红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70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