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25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适用于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安装。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客车的推广,国家政策的引导,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纯电动客车逐步成为个人、企事业单位购买车辆时的首选。在纯电动客车生产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安装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动力电池的安装方式仅仅是借助于移动小车、叉车或其他工具,将电池移到车身上,在由人工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在移动过程过程中动力电池容易滑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安装过程中耗费工时较大、效率低下。改进安装工具可以将动力电池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同时可以减少动力电池的安装工时,提高效率。

    在现有的公开技术中,尚未发现有一种针对动力电池安装的安装调整装置,且现有的动力电池安装调整工具较为简单,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以解决当前电动客车中对于动力电池的安装缺乏有效安装结构,在进行安装调整时其耗费工时较大,效率低下且电池容易脱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它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主臂;主臂为z字型折杆结构,两根主臂为相平行放置,其中单根主臂的一端固定在移动小车上,且在主臂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有连接孔;第一托臂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可拆卸地安装在主臂上;在第一托臂之间所夹空隙内还安装有动力电池。

    优选的,在z字型折杆主臂上中部连杆与两端杆相邻位置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单根主臂上的连接孔共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主臂上的一条直杆上。

    优选的,在主臂与移动小车相连的一侧开有定位圆孔;且主臂通过所述定位圆孔固定安装在移动小车上。

    优选的,连接孔为长圆孔结构。

    优选的,第一托臂为l形结构的板材,在第一托臂的一条折边上设置有与主臂上连接孔尺寸相配合的螺栓孔,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和所述螺栓孔后使用螺母进行固定;在第一托臂的另一条折边上安装有第二托臂;第二托臂为l形结构的板材;动力电池的外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的内侧面相贴设置。

    进一步的,在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上分别设置有尺寸配合的调整圆孔;且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之间通过销轴穿过所述调整圆孔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销轴的一端为法兰盘形状,其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销孔;开口销穿过所述连接销孔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单个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上调整圆孔的数目不低于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动力电池的安装调整设计了一款装置,通过主臂、第一托臂及第二托臂等共同组成一个能抓取动力电池的装置,同时在主臂上设置能够调整左右方向上间距的连接孔,在第一托臂上设置能够调整上下方向上间距的调整圆孔,通过上述间距的调整来适应不同外形尺寸的动力电池;再通过定位圆孔将装置整个固定到移动小车上,从而解决了当前电动客车中对于动力电池的安装缺乏有效安装结构,在进行安装调整时其耗费工时较大,效率低下且电池容易脱出的问题,进而降低动力电池安装时的操作隐患,提高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便捷,调整适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主臂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托臂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托臂与第二托臂在连接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销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臂,2、螺栓,3、连接孔,4、第一托臂,5、调整圆孔,6、第二托臂,7、开口销,8、销轴,9、定位圆孔,10、移动小车,11、动力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它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主臂1;主臂1为z字型折杆结构,两根主臂1为相平行放置,其中单根主臂1的一端固定在移动小车10上,且在主臂1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有连接孔3;第一托臂4通过螺栓2穿过连接孔3可拆卸地安装在主臂1上;在第一托臂4之间所夹空隙内还安装有动力电池11。

    参照图2,在z字型折杆主臂1上中部连杆与两端杆相邻位置上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有有利于提高主臂1的结构强度,降低动力电池11长期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概率。

    单根主臂1上的连接孔3共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主臂1上的一条直杆上。直杆上单侧的连接孔设置有2个,以便于调节两侧第一托臂4之间的间距,提高对于不同长度大小动力电池11的安装适用性。

    在主臂1与移动小车10相连的一侧开有定位圆孔9;且主臂1通过所述定位圆孔9固定安装在移动小车10上。

    连接孔3为长圆孔结构。长圆孔结构的连接孔3能够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装的适用性。

    第一托臂4为l形结构的板材,在第一托臂4的一条折边上设置有与主臂1上连接孔3尺寸相配合的螺栓孔,在本实施例中,螺栓孔未在图示中进行标注,螺栓2依次穿过连接孔3和所述螺栓孔后使用螺母进行固定;在第一托臂4的另一条折边上安装有第二托臂6;第二托臂6为l形结构的板材;动力电池11的外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的内侧面相贴设置。相同l形结构第一托臂4与第二托臂6的组合能够调整在上下高度方向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高度大小的动力电池11。

    在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上分别设置有尺寸配合的调整圆孔5;且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之间通过销轴8穿过所述调整圆孔5进行固定。

    销轴8的一端为法兰盘形状,其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销孔;开口销7穿过所述连接销孔进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销孔未在图示中进行标示,而采用法兰盘结构的销轴可以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前提小降低对于动力电池外侧面的损坏,相较于传统螺栓连接,开口销7的使用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安装效果,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拆装。

    单个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上调整圆孔5的数目不低于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单个第一托臂4上调整圆孔5的数目为5个,而第二托臂6上调整圆孔5共有两个,对应单个第一托臂4上销轴8的数目也为两个,对销轴8及调整圆孔5的数目的限定是为了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转动,同时在第一托臂4上提供多个相同的调整圆孔能够便于对其与第二托臂6之间的高度大小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主臂(1);主臂(1)为z字型折杆结构,两根主臂(1)为相平行放置,其中单根主臂(1)的一端固定在移动小车(10)上,且在主臂(1)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有连接孔(3);第一托臂(4)通过螺栓(2)穿过连接孔(3)可拆卸地安装在主臂(1)上;在第一托臂(4)之间所夹空隙内还安装有动力电池(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z字型折杆主臂(1)上中部连杆与两端杆相邻位置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单根主臂(1)上的连接孔(3)共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主臂(1)上的一条直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臂(1)与移动小车(10)相连的一侧开有定位圆孔(9);且主臂(1)通过所述定位圆孔(9)固定安装在移动小车(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孔(3)为长圆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托臂(4)为l形结构的板材,在第一托臂(4)的一条折边上设置有与主臂(1)上连接孔(3)尺寸相配合的螺栓孔,螺栓(2)依次穿过连接孔(3)和所述螺栓孔后使用螺母进行固定;在第一托臂(4)的另一条折边上安装有第二托臂(6);第二托臂(6)为l形结构的板材;动力电池(11)的外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的内侧面相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上分别设置有尺寸配合的调整圆孔(5);且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之间通过销轴(8)穿过所述调整圆孔(5)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销轴(8)的一端为法兰盘形状,其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销孔;开口销(7)穿过所述连接销孔进行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第一托臂(4)和第二托臂(6)上调整圆孔(5)的数目不低于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安装调整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它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主臂;主臂为Z字型折杆结构,两根主臂为相平行放置,其中单根主臂的一端固定在移动小车上,且在主臂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有连接孔;第一托臂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可拆卸地安装在主臂上;在第一托臂之间所夹空隙内还安装有动力电池;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当前电动客车中对于动力电池的安装缺乏有效安装结构,在进行安装调整时其耗费工时较大,效率低下且电池容易脱出的问题,进而降低动力电池安装时的操作隐患,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王凯;边东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6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