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2-15  51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车辆对电网(v2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互动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v2g技术允许电动汽车不仅从电网中充电,还能将电能反馈到电网中,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作为移动储能单元,为电网提供必要的调节能力,尤其是在高峰负荷时段或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时。然而,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交直流转换组件,它们能够确保能量在电网和电动汽车之间高效率地转换,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公告号为cn21537877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交直流电源转换装置,包括转换器本体,转换器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散热箱,散热箱为矩形壳体且散热箱的内侧开设有散热槽,转换器本体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整流桥支架,整流桥支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与转换器本体呈镂空状的整流桥,转换器本体的前端面横向贯穿开设有四组通风孔,散热箱的左右两侧对应侧边进风槽的位置均设置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移动杆、把手以及毛刷使得当滤网外侧杂质附着在网孔内部后,通过左右移动把手使得移动杆带动毛刷移动,毛刷的刷毛直径与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相同,毛刷对滤网内部的杂质进行挤压去除,达到便于清理滤网的效果。

    3、上述现有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滤网过滤进入散热槽的空气,防止外界杂物进入设备内部出现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损伤的情况发生,通过左右移动把手使得移动杆带动毛刷移动,毛刷对滤网内部的杂质进行挤压去除,该清理滤网的方式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清理,也就是需要投入人力去经常维护,增大了人工成本,不利于户外充电桩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内壁的底部设有交直转换器本体,交直转换器本体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所述交直转换器本体的右侧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与交直转换器本体的壳体连通的矩形排气管,所述矩形排气管内设有排风机,所述矩形排气管的右端贯穿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内壁至外界,当排风机工作时,将交直转换器本体内的空气排出,从而使交直转换器本体内部工作产生的热量随着气流从矩形排气管排出至外界,实现交直转换器本体的散热;

    4、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底部的矩形过滤箱,所述矩形过滤箱通过l形导气管与交直转换器本体的壳体连通,所述矩形过滤箱后侧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气口,所述矩形过滤箱内部的中下部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过滤网板,当排风机工作时,由于交直转换器本体内的空气被排出,从而使l形导气管内产生负压,使l形导气管将矩形过滤箱内的空气吸入并输送至交直转换器本体内,外界空气从矩形气口进入到矩形过滤箱内,进入到矩形过滤箱内的空气从第二过滤网板穿过,第二过滤网板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外界杂物进入交直转换器本体内部出现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损伤的情况发生;

    5、所述矩形过滤箱内且靠近第二过滤网板顶部的位置设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矩形过滤箱内壁前后两侧之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设有多个用于敲打第二过滤网板的凸轮,所述矩形过滤箱的后侧设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矩形过滤箱的后侧且与转动轴的后端同轴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使转动轴带动多个凸轮转动,凸轮的尖端撞击第二过滤网板的过滤网,从而使第二过滤网板底部的过滤物向下掉落,避免第二过滤网板堵塞,减少工作人员清理第二过滤网板的频率。

    6、优选的,所述矩形排气管的左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交直转换器本体的壳体右侧,当交直转换器本体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所述矩形排气管的右端与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右侧位于同一平面上,避免矩形排气管的右端凸出于充电桩本体的壳体,既可以提高充电桩整体的美观性,又可以避免矩形排气管的右端损坏。

    7、优选的,所述矩形排气管内壁的右端设有防尘网,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矩形排气管内。

    8、优选的,所述l形导气管的右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交直转换器本体的壳体左侧,当交直转换器本体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所述l形导气管的底端穿过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内壁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矩形过滤箱的顶部,当l形导气管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

    9、优选的,所述矩形过滤箱内壁左右两侧的中下部均设有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过滤网板活动插接于两个第二u形板之间,便于第二过滤网板的安装。

    10、优选的,所述矩形过滤箱前侧的中下部开设有供第二过滤网板穿过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过滤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拉板,所述第二橡胶拉板的外壁与第二条形孔的内壁紧密贴合,避免外界空气从第二条形孔进入到矩形过滤箱内,通过第二橡胶拉板便于工作人员拆装第二过滤网板。

    11、优选的,所述矩形过滤箱内壁左右两侧的中上部均设有第一u形板,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之间活动插接有第一过滤网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的滤孔小于第二过滤网板的滤孔,第一过滤网板对经过第二过滤网板过滤后的空气进一步进行过滤,有效避免杂质进入到交直转换器本体内。

    12、优选的,所述矩形过滤箱前侧的中上部开设有供第一过滤网板穿过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拉板,所述第一橡胶拉板的外壁与第一条形孔的内壁紧密贴合,避免外界空气从第一条形孔进入到矩形过滤箱内,通过第一橡胶拉板便于工作人员拆装第一过滤网板,因为第一过滤网板是对空气进一步进行过滤的,所以第一过滤网板上的过滤物相对第二过滤网板少很多,不需要经常清理,这样可以使第二过滤网板和第一过滤网板定期进行清理即可,有效减少进气组件的清理次数,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

    13、优选的,所述矩形过滤箱内壁的前侧且靠近底部左右两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两个矩形固定管,两个所述矩形固定管内均设有风扇,电机和两个风扇同步工作,当充放电桩在充电或放电工作完成时,排风机停止工作,电机和两个风扇开始工作,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多个凸轮敲击第二过滤网板,使第二过滤网板底部的过滤物向下掉落,同时,两个风扇产生向后的气流,使过滤物随着气流从矩形气口向外排出,可以提高第二过滤网板的清理效果。

    14、优选的,所述矩形过滤箱的后侧且位于电机外侧的位置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后侧开设有散热孔,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电机暴露在外。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当排风机工作时,将交直转换器本体内的空气排出,从而使交直转换器本体内部工作产生的热量随着气流从矩形排气管排出至外界,实现交直转换器本体的散热。

    17、2、该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当排风机工作时,由于交直转换器本体内的空气被排出,从而使l形导气管内产生负压,使l形导气管将矩形过滤箱内的空气吸入并输送至交直转换器本体内,外界空气从矩形气口进入到矩形过滤箱内,进入到矩形过滤箱内的空气从第二过滤网板穿过,第二过滤网板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外界杂物进入交直转换器本体内部出现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损伤的情况发生。

    18、3、该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使转动轴带动多个凸轮转动,凸轮的尖端撞击第二过滤网板的过滤网,从而使第二过滤网板底部的过滤物向下掉落,避免第二过滤网板堵塞,减少工作人员清理第二过滤网板的频率。

    19、4、该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第一过滤网板对经过第二过滤网板过滤后的空气进一步进行过滤,有效避免杂质进入到交直转换器本体内,因为第一过滤网板是对空气进一步进行过滤的,所以第一过滤网板上的过滤物相对第二过滤网板少很多,不需要经常清理,这样可以使第二过滤网板和第一过滤网板定期进行清理即可,有效减少进气组件的清理次数,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

    20、5、该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当充放电桩在充电或放电工作完成时,排风机停止工作,电机和两个风扇开始工作,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多个凸轮敲击第二过滤网板,使第二过滤网板底部的过滤物向下掉落,同时,两个风扇产生向后的气流,使过滤物随着气流从矩形气口向外排出,可以提高第二过滤网板的清理效果。


    技术特征:

    1.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设有充电桩本体(2),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壳体内壁的底部设有交直转换器本体(3),所述交直转换器本体(3)的右侧设有散热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与交直转换器本体(3)的壳体连通的矩形排气管(40),所述矩形排气管(40)内设有排风机(41),所述矩形排气管(40)的右端贯穿充电桩本体(2)的壳体内壁至外界,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壳体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进气组件(5),所述进气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于充电桩本体(2)的壳体底部的矩形过滤箱(50),所述矩形过滤箱(50)通过l形导气管(6)与交直转换器本体(3)的壳体连通,所述矩形过滤箱(50)后侧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气口(500),所述矩形过滤箱(50)内部的中下部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过滤网板(52),所述矩形过滤箱(50)内且靠近第二过滤网板(52)顶部的位置设有清理组件(53),所述清理组件(53)包括转动连接于矩形过滤箱(50)内壁前后两侧之间的转动轴(530),所述转动轴(530)的外壁设有多个用于敲打第二过滤网板(52)的凸轮(531),所述矩形过滤箱(50)的后侧设有用于驱动转动轴(530)转动的电机(5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排气管(40)的左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交直转换器本体(3)的壳体右侧,所述矩形排气管(40)的右端与充电桩本体(2)的壳体右侧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排气管(40)内壁的右端设有防尘网(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气管(6)的右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交直转换器本体(3)的壳体左侧,所述l形导气管(6)的底端穿过充电桩本体(2)的壳体内壁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矩形过滤箱(50)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过滤箱(50)内壁左右两侧的中下部均设有第二u形板(504),所述第二过滤网板(52)活动插接于两个第二u形板(5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过滤箱(50)前侧的中下部开设有供第二过滤网板(52)穿过的第二条形孔(502),所述第二过滤网板(5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拉板(520),所述第二橡胶拉板(520)的外壁与第二条形孔(502)的内壁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过滤箱(50)内壁左右两侧的中上部均设有第一u形板(503),两个所述第一u形板(503)之间活动插接有第一过滤网板(51),所述第一过滤网板(51)的滤孔小于第二过滤网板(52)的滤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过滤箱(50)前侧的中上部开设有供第一过滤网板(51)穿过的第一条形孔(501),所述第一过滤网板(5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拉板(510),所述第一橡胶拉板(510)的外壁与第一条形孔(501)的内壁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过滤箱(50)内壁的前侧且靠近底部左右两端的位置均贯穿设有两个矩形固定管(54),两个所述矩形固定管(54)内均设有风扇(5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过滤箱(50)的后侧且位于电机(532)外侧的位置设有防护罩(56),所述防护罩(56)的后侧开设有散热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设有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内壁的底部设有交直转换器本体,交直转换器本体的右侧设有散热组件,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底部设有进气组件,进气组件包括矩形过滤箱,矩形过滤箱内设有可拆卸的第二过滤网板和清理组件。该V2G充放电桩的交直转换组件,第二过滤网板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外界杂物进入交直转换器本体内部出现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损伤的情况发生,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使转动轴带动多个凸轮转动,凸轮的尖端撞击第二过滤网板的过滤网,从而使第二过滤网板底部的过滤物向下掉落,减少工作人员清理第二过滤网板的频率。

    技术研发人员:温朝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信东源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65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