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2-10  59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特定环境的显示装置受空间或安全要求限制,显示面积较小,无法满足用户较大显示面积的使用需求。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显示装置受空间或安全要求限制,显示面积较小,无法满足用户较大显示面积的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模组和显示装置。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模组,所述支撑模组包括:

    3、底座;

    4、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层叠支撑在柔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以及分别与所述固定端和所述自由端相邻的侧端;以及,

    5、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使所述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底座方向运动和远离所述底座方向运动。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支撑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可弯曲变形;

    7、所述轨道组件包括:

    8、弯曲轨道,所述弯曲轨道与所述侧端滑动连接;和,

    9、轨道连杆,所述轨道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端和第二连杆端,所述第一连杆端与所述弯曲轨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所述轨道连杆带动所述弯曲轨道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并相对于所述侧端滑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在展平状态与弯曲状态之间切换;

    10、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轨道设有轨道凹槽,所述轨道凹槽用于容置所述侧端。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凹槽内或所述侧端设有防摩擦结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摩擦结构为滚轮、滚珠或防摩擦凸起部中的任意一种。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模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轨道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轨道连杆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6、多个条形支撑件,所述条形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条形支撑件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所述条形支撑件上开设有限位槽,且多个所述条形支撑件上的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和,

    17、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条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地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处。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上端宽度小于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下端宽度。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所述条形支撑件远离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一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截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条,至少两个限位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条形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的数量相对应的限位槽。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限位条连接,以驱动所述限位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轨道设有向所述轨道凹槽内凸起的防脱凸起部;多个所述条形支撑件的端部形成所述侧端,所述条形支撑件的端部设有避让所述防脱凸起部的防脱凹槽。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和上述的支撑模组。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台上。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轨道使所述支撑组件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弯曲轨道与所述驾驶台表面贴合。

    27、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上述支撑模组,通过轨道组件300与支撑组件200配合,轨道组件300能够使支撑组件200中的自由端230向靠近底座100方向运动和远离底座100方向运动,自由端230与底座100的距离减少;当自由端230向远离底座100方向运动,自由端230与底座100的距离增大;可以在柔性显示模组6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的同时,通过调整自由端230与底座100之间的距离以调整支撑模组200和柔性显示模组600的遮蔽范围,以能够在提高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支撑模组200和柔性显示模组600遮蔽的范围,从而可以适应空间和安全要求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支撑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可弯曲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轨道设有轨道凹槽,所述轨道凹槽用于容置所述侧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凹槽内或所述侧端设有防摩擦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摩擦结构为滚轮、滚珠或防摩擦凸起部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轨道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轨道连杆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上端宽度小于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下端宽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条形支撑件远离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一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截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条,至少两个限位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条形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的数量相对应的限位槽。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限位条连接,以驱动所述限位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轨道设有向所述轨道凹槽内凸起的防脱凸起部;多个所述条形支撑件的端部形成所述侧端,所述条形支撑件的端部设有避让所述防脱凸起部的防脱凹槽。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支撑模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台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轨道使所述支撑组件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弯曲轨道与所述驾驶台表面贴合。


    技术总结
    本文公开了一种支撑模组和显示装置,支撑模组包括底座、支撑组件以及轨道组件,支撑组件用于层叠支撑在柔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固定端、与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以及分别与固定端和自由端相邻的侧端;轨道组件与支撑组件配合以使自由端向靠近底座方向运动和远离底座方向运动。该支撑模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支撑模组和显示模组的面积,同时通过使支撑模组的自由端向底座方向靠近或远离底座方向,从而能够调整支撑模组和柔性显示模组的遮蔽范围,以能够在提高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支撑模组和柔性显示模组遮蔽的范围,从而可以适应空间和安全要求的限制。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欢,朱红,奉轲,沈酉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62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