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目前,心律失常依旧是全球需要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88%的心脏性猝死为心律失常所引起。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日渐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仍是多作用于钾离子通道,调节心肌电活动紊乱为主。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上市新药在抗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多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且多数具有负性肌力的缺点。
2、中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参考申请号为cn201510295138.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一种用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复方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芩3~4份、白芷3~4份、当归6~8份、麝香1.5~2份、茵陈4~6份、茯苓18~25份、肉苁蓉20~25份、猴头菇18~22份、甘松10~12份、蜂蜡1~1.5份、锡生藤11~13份、硫酸软骨素2~3份。复方药物中各个成分配合,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细胞死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降低患者脂、糖含量,扩张冠状动脉;对于治疗患者心律失常具有突出的疗效。
3、虽然现有的组合物能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但是由于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名词,在临床上一般将常见的心悸、胸闷以及一些患者因血流灌注不足而出现的乏力、气促、出汗、头晕目眩等症状,均可以归于“心悸”的范畴。但是中医认为,心悸,病位在心,与肝、肺、脾、肾四脏功能均密切相关,其病本质在于本虚标实,本虚即为气血、阴阳亏虚,中医临床多表现为风、寒、湿、热或温毒内侵证;标实则为痰浊、瘀血,临床多表现为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因此,按照中医证型通常可以将心律失常分为心阳不振、气阴两虚、心肾不交、心血瘀阻以及痰火扰心等,所以,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当结合证型做到对症,但是现有的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是针对“心悸”这个较大的范畴,没有考虑具体的证型;而中医临床“心悸”又以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虚症居多,对于“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现有报道较少,属于技术空白。因此,提供一种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组合物是目前丞待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党参、三七、黄精、甘松和茯苓五味药材组成,具有良好的改善心肌功能紊乱、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及调节心肌钙蛋白活性的作用,能用于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250~370份、三七55~100份、黄精350~500份、甘松150~230份和茯苓100~200份。
5、进一步限定,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300份、三七60份、黄精400份、甘松200份和茯苓160份。
6、进一步限定,所述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对jak2蛋白表达与mcl1蛋白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对stat3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具有显著下调作用。
7、如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按照质量份准备党参、三七、黄精、甘松和茯苓原料;
9、s2、采用水提法从甘松中提取得到甘松挥发油;
10、s3、采用乙醇回流法对三七进行提取,得到三七滤液和三七药渣,三七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三七清膏,三七药渣用水煎煮得到三七煎煮液;
11、s4、党参和黄精混合后,并采用煎煮法得到煎煮液;然后过滤、浓缩得到党参黄精煎煮液;并与步骤s3的三七煎煮液合并,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得到混合滤液;
12、s5、采用乙醇回流法对茯苓进行提取,得到茯苓提取液,再与步骤s4的混合滤液合并,经减压浓缩得到稠膏;
13、s6、将步骤s3的三七清膏、步骤s5的稠膏混匀;再加入步骤s2的甘松挥发油,混匀,冷冻真空干燥,即得中药组合物。
14、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2中,向甘松中加入10倍质量的水进行提取,得到甘松挥发油。
15、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16、用10倍质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滤过;两次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得到三七清膏;
17、三七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5h,煎液合并得到三七煎煮液。
18、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4的具体过程是:
19、取党参和黄精混合,加10倍质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5h,两次的滤液合并,得到党参黄精煎煮液;
20、党参黄精煎煮液和三七煎煮液混合均匀滤过,将得到的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再加乙醇使得含醇量达到65%,搅拌,静置24h,滤过,得到混合滤液。
21、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s5的具体过程是:
22、茯苓先浸泡12h,加入9倍质量的水,水浴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7.5h,第二次1.5h,两次滤液合并得到茯苓提取液;
23、茯苓提取液与步骤s4的混合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得到稠膏。
24、如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25、如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在制备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本发明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由党参、三七、黄精、甘松和茯苓五味药材组成,方中党参作为君药,可补中益气,安精神、定惊悸;黄精作为臣药,可滋阴、益肾、填精,由于血是在阴气作用下形成的,黄精在滋心阴的同时滋补阴血,进而辅助党参的益气生血;三七能够行瘀止血,既能助黄精补养心血,也能助黄精补气之力,与黄精均可气血同补,二者皆为臣药;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使君臣药补而不滞,为使药;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而在方中可运化水湿,助诸药行气之力,又能直接健脾宁心,直达病所,为佐药。本发明的五味药材有益气养阴、通阳复脉以及活血化瘀的主要治则,各个药材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改善心肌功能紊乱、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及调节心肌钙蛋白活性的作用,能用于“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1.一种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250~370份、三七55~100份、黄精350~500份、甘松150~230份和茯苓100~2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300份、三七60份、黄精400份、甘松200份和茯苓1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jak2蛋白表达与mcl1蛋白表达均有显著上调作用,对stat3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均有显著下调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向甘松中加入10倍质量的水进行提取,得到甘松挥发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具体过程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的具体过程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在制备心血瘀阻型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