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及其应用

    技术2025-02-08  53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特别涉及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美洲大蠊(拉丁名为periplaneta americana,英文名为american cockroach),俗称蟑螂、灶蚂蚁等,为蜚蠊科大蠊属中大型昆虫,已在地球生存了3.5亿年。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药用昆虫是药用资源宝库中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应用昆虫类中药治疗疑难病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经验,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医学专著《名医别录》记载其具有“通利血脉”的功效。历代中药专著对其均有详细描述,如:①《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味咸寒,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将之列为中品,属于既能治病,又能养身的中药;②《本草纲目》记载,“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③《唐本草》中称美洲大蠊“食之下气”。

    2、现代药学研究对其成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美洲大蠊含有:①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内的20 余种氨基酸;② 蛋白/多肽类,主要有抗菌肽、焦激肽、神经肽、中肠肽、咽侧体抑制神经肽、神经递质、线虫神经肽、肌营养蛋白、利尿肽、心脏活性肽、脏腑周激肽、短神经肽、美洲大蠊防御素等,含量高达约57 %;③ 多糖类,甘露糖、硫酸黏多糖、葡萄糖、木糖、粘糖氨酸、岩藻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盐酸氨基葡萄糖等;④ 核苷类,主要包括尿苷、鸟苷、肌苷、胞嘧啶、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等;⑤ 油脂类,gc-ms分析显示,美洲大蠊含有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烷烃类、烯醇、烯酸和酯类成分等,其中脂肪酸及脂肪酸酯总量达 26.62 %。(参考文献:李辉标等.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及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ol].今日药学)

    3、美洲大蠊虽尚未列入《中国药典》,但《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福建省中药材标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以及《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均有收载,表明在上述地区有着广泛应用且入药历史悠久。

    4、目前以美洲大蠊为原料进行提取后开发上市并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康复新液”、“新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等 :①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内服可用于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可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②新脉隆注射液通过美洲大蠊干品经过浸渍、减压浓缩、分离得到心脉隆浸膏再溶解后制成,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心衰的辅助用药,主要的有效成分为利尿肽、核苷酸、肌苷及复方活性氨基酸,可用于改善气阳两虚,瘀血内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心悸、浮肿、气短、面色晦暗、口唇发绀等症状。③肝龙胶囊主要成分为美洲大蠊提取组,具有疏肝理脾,活血解毒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胁痛肝郁脾虚兼瘀血证,症状主要为胁肋胀痛或刺痛,恶心嗳气,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舌色淡或紫,脉象细涩或脉弦等。

    5、现有技术中,有学者提出用其提取的浸膏开展药物治疗,然而提取物成分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不易使用;另一方面,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成分,易腐败变质,难以保存。传统中药美洲大蠊干燥的虫体或其提取物精制后所制备的药物制剂,由于疗效确切,在溃疡修复、抗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如下问题与不足:① 提取物含有大量肽类蛋白类成分需要低温保存和冷链运输;②干燥的虫体粉末或提取物中成分复杂,无论注射或口服给药均偶有过敏反应发生,导致患者不适,甚至需要就医进行处理;③ 药材的品质对药物制剂的质量影响较大,尽管依据质量标准检测均合格,但是临床观察发现疗效不一,可能与中药的多成分协同作用有关。

    6、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瓶颈与不足,有必要开发一种对正常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更小,并具有更低的红细胞溶血活性的抗炎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及其应用,该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的截短修饰抗炎肽,具有制备流程便捷,易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廉且药理活性明确,毒性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产品开发价值及应用前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所述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所示,并将其中的碱性氨基酸r、h、k替换为非天然的d型构象的残基,且c端的d型组氨酸的羧基进行酰胺化修饰。

    4、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所述的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在制备抗炎产品中的应用。

    5、细胞水平研究表明该抗炎拟肽在浓度高达64 μm时,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活力无明显影响,且所述的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具有较好的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具体地:对lps诱导后的炎症介质 no以及炎症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 il-1β、 ifn-γ、 il-6 和 tnf-α 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均有浓度依赖性。因此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可用于制备抗炎产品。

    6、进一步地,所述抗炎产品包括药物、化妆品或日用品中的至少一种。

    7、进一步地,所述抗炎产品抑制炎症介质 no以及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

    8、优选地,上述应用中,所述的细胞为巨噬细胞。

    9、进一步地,所述巨噬细胞为来源于小鼠的巨噬细胞系raw 264.7。

    10、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抗炎产品,包括所述的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

    11、进一步地,所述抗炎产品包括抗菌药物或者日化品,所述产品还包括在医药或日化品上可接受的盐和/或可接受的辅料。

    12、所述抗炎产品可以根据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粉剂、膏剂、霜剂、凝胶剂、微针等多种药物剂型或/和日化产品。

    13、进一步地,该所述抗炎产品可以通过注射、涂抹、敷贴、针刺,以及其他物理或化学介导的方法导入肌肉、内皮、皮下或粘膜组织,或是被其他物质混合或/和包裹后导入肌体。

    1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5、本发明提供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进行截短得到由17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的短肽序列mkiflrlyrhlvnkvlh,进一步将其中的碱性氨基酸r、h、k替换为非天然的d型构象的残基,最后将其羧基端(c端)进行酰胺化修饰,得到本发明所设计的截短修饰肽mkiflrlyrhlvnkvlh-nh2。截短修饰肽,在抑制炎症介质以及抑制促炎相关细胞因子中的应用。同时,相较于仅阶段天然短肽序列,非天然氨基酸修饰及酰胺化后的多肽对正常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更小,并具有更低的红细胞溶血活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来源于传统中药美洲大蠊的截短修饰肽具有显著的优势。分子量小,其性质类似于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因而不易产生免疫反应。另一方面,上述截短修饰肽,可通过多肽固相合成的方法制备,能实现连续的循环生产,且工艺简单,操作便捷,粗品可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纯度>95 %),能满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的需要。


    技术特征:

    1. 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并将其中的碱性氨基酸r、h、k替换为非天然的d型构象的残基,且c端的d型组氨酸的羧基进行酰胺化修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在制备抗炎产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产品包括药物、化妆品或日用品中的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产品抑制炎症介质 no以及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

    5.一种抗炎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产品还包括在医药或日化品上可接受的盐和/或可接受的辅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粘合剂、赋形剂、稀释剂、润滑剂、甜味剂或着色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注射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及其应用,该中药美洲大蠊截短修饰抗炎肽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所示。相较于天然序列,该截短修饰肽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更小且具有更低的溶血毒性。制备便捷、成本低。经半制备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纯化后可获得纯度>95%该截短修饰肽化学实体。细胞水平研究表明该抗炎拟肽在浓度高达64μM时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活力无明显影响,且对LPS诱导后的炎症介质NO以及炎症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FN‑γ、IL‑6和TNF‑α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均有浓度依赖性。本发明具有制备流程便捷,易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廉且药理活性明确,毒性低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沈秉正,许俊杰,柳钰满,陈雅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61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