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2-07  56


    本发明涉及隧道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裙楼结构被内支撑遮挡,塔楼大部分区域不受基坑内支撑影响,塔楼的其中外框柱被基坑支护桩冠梁挡住。基坑内支撑拆除需遵循“先撑后拆”的基本原则,必须在裙楼结构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内支撑拆除,换撑时间与塔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不匹配,从而导致塔楼无法整体向上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2、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用于主体结构被深基坑内支撑遮挡时的托换支护,包括主体结构柱、托换梁、托换柱、若干道板换撑结构、斜向支撑、咬合桩和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托换前,所述咬合桩和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作为原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所述托换梁和托换柱用于将原荷载进行托换支撑,所述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逐步拆除,同时主体结构柱逐步向上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后进行板换撑结构,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拆除后对应施工若干道所述板换撑结构,若干道所述板换撑结构设置在托换柱和咬合桩之间,斜向支撑中间设置在主体结构柱和托换柱之间,所述托换梁设置先设置在咬合桩上,随着托换柱施工至托换梁的底部附近时,通过液压千斤顶顶设于托换柱和托换梁之间,液压千斤顶回顶托换梁后,再完整托换柱和托换梁的连接,最后将托换梁和咬合桩分离。

    3、施工中,提供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为:

    4、步骤一,确定施工平面,通过对比主体结构和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平面图,确定需要设置的托换支护的位置,根据对比,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作为需要托换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5、步骤二,施工主体结构柱,先施工主体结构的底板,同时按从下往上的次序施工主体结构柱,完成主体结构柱至中间位置时,同时施工第一道板换撑结构,第一道板换撑结构的水平位置与主体结构的底板齐平,所述第一道板支撑设置底板的延伸位置且连接至咬合桩;

    6、步骤三,拆除对应第一道横向支撑,并在底板的设计位置施工托换柱,同时施工对应位置的主体结构的第一道连接梁,施工第二道板换撑结构,将主体结构柱施工至与咬合桩齐平位置,拆除对应第二道横向支撑,进行施工托换梁,所述托换梁一端安装在主体结构柱上,一端安装在咬合桩上的冠梁上,此时托换梁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连接;

    7、步骤四,拆除对应第二道横向支撑,完成对应托换柱的第二道连接梁施工,施工第三道板换撑结构;第一道、第二道连接梁均设置在主体结构柱和托换柱之间,在施工第二道连接梁时,所述第二道连接梁的截面大于第一道连接梁截面,加固第二道连接梁和主体结构柱的节点位置,节点位置即为斜向支撑的支座;

    8、步骤五,安装斜向支撑,在节点位置施工对应斜向支撑,斜向支撑的另一端设置在托换柱的上面,形成底部设置在第二道连接梁上,上部设置在托换柱上,同时施工第四道板换撑结构,此时完成主体结构柱、托换梁和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连接;

    9、步骤六,托换施工,将托换梁下部的第三道横向支撑拆除,在托换柱上部设置液压千斤顶结构,液压千斤顶的上部顶住上部托换梁,通过液压千斤顶的受力回顶托换梁形成支撑力,后将托换柱施工至托换梁,对应拆除液压千斤顶,完成接柱施工;

    10、步骤七,将斜向支撑拆除,同时将托换梁断开,断开位置为托换柱和咬合桩之间的托换梁,在断开处设置施工缝做法,形成托换柱侧面通过若干道板换撑连接咬合桩,托换梁支撑上部结构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断开,减少基坑侧向移动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完成托换施工。

    11、其中,所述的托换柱为钢管桩,在进行钢管桩施工时通过焊接或螺杆对拉连接,其中所述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托换柱的上端,托换柱的上端设置有钢端板,用于液压千斤顶的受力。

    12、所述的斜向支撑的两端设置连接支座,通过铰接连接斜向支撑和连接支座,所述的斜向支撑中间设置可调杆。

    13、所述的可调杆上设置应力检测机构,在进行接柱施工前,通过应力检测机构检测侧向受力,当侧向受力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无明显突变时,则进行接柱施工,当侧向受力明显减小时,通过可调杆进行伸长增加支撑的主动受力。

    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采用“钢管柱+托梁+千斤顶”的组合方式,解决支护结构拆除与主体结构施工冲突的问题;通过增设钢管柱,减少了因瞬间施加的上部荷载导致下部结构压缩变形,提高了下部结构的整体刚度;

    16、2.本申请设置可调杆组件,便于在临时支护时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利于后续的顶回施工和支撑稳定,形成动态监控的施工工艺。

    17、3.本申请通过在柱内设置千斤顶进行预定升,并在结构柱内部进行钢结构柱置换,进一步减少因混凝土结合不密实导致上部结构柱竖向位移及变形。通过在基坑顶部增设水平斜撑,同时将转换支墩影响区与周边基坑隔开,减少基坑水平位移对转换上部结构的影响,提高了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用于主体结构被深基坑内支撑遮挡时的托换支护,包括主体结构柱(1)、、托换梁(2)、、托换柱(3)、、若干道连接梁、、若干道板换撑结构、、斜向支撑(4)、、咬合桩(5)和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托换前,所述咬合桩和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作为原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所述托换梁和托换柱用于将原荷载进行托换支撑,所述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逐步拆除,同时主体结构柱逐步向上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后进行板换撑结构,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拆除后对应施工若干道所述板换撑结构,若干道所述板换撑结构设置在托换柱和咬合桩之间,斜向支撑(6)设置在对应连接梁和托换柱(3)之间,所述托换梁设置先设置在咬合桩上,随着托换柱施工至托换梁的底部附近时,通过液压千斤顶顶设于托换柱和托换梁之间,液压千斤顶回顶托换梁后,再完整托换柱(3)和托换梁(2)的连接,最后将托换梁和咬合桩(5)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换柱(3)为钢管桩,在进行钢管桩施工时通过焊接或螺杆对拉连接,其中所述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托换柱的上端,托换柱的上端设置有钢端板(31),用于液压千斤顶的受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向支撑(6)的两端设置连接支座(61),通过铰接连接斜向支撑和连接支座,所述的斜向支撑中间设置可调杆(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杆(62)上设置应力检测机构(63),在进行接柱施工前,通过应力检测机构检测侧向受力,当侧向受力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无明显突变时,则进行接柱施工,当侧向受力明显减小时,通过可调杆进行伸长增加支撑的主动受力。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换柱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用于主体结构被深基坑内支撑遮挡时的托换支护,包括主体结构柱、托换梁、托换柱、若干道板换撑结构、斜向支撑、咬合桩和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托换前,所述咬合桩和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作为原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所述托换梁和托换柱用于将原荷载进行托换支撑,所述若干道横向内支撑结构逐步拆除,同时主体结构柱逐步向上施工,本申请采用“钢管柱+托梁+千斤顶”的组合方式,解决支护结构拆除与主体结构施工冲突的问题;通过增设钢管柱,减少了因瞬间施加的上部荷载导致下部结构压缩变形,提高了下部结构的整体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根,韩继飞,张红勇,陈昆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61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