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技术2025-02-06  52


    本发明属于中药,具体涉及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水肿是指由外感、内伤多种原因造成肺脾肾三脏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致使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现代临床中多见于:“心力衰竭、风心病、肺心病、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性水肿”等疾病,而中医学里水肿病作为专业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

    2、水肿是临床常见症状,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中医将其分为阴水、阳水,两者可相互转化或夹杂。阴水多因脾肾阳气受损,水湿输化异常而成,浮肿部位以下肢为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阴水水肿在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心功能衰竭及低蛋白血症的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辨证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本虚常见气虚、阳虚,病久则阳损及阴,标实常见水饮和瘀血。西医学认为,水肿是由于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肿胀而呈现出的一种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和内分泌性水肿等,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衰竭及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出现类似阴水水肿的症状。

    3、肝硬化是常见的进展性肝病,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腹水,多由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引起,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与肝肾功能损伤、门静脉压高、胶体渗透压较低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积证”范畴,由肝肾阴虚、水湿停聚所致,当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养阴利水治之。

    4、期刊文献(“健脾补肾利水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对肝硬化腹水的辅助治疗效果”,王香存等,《河南医学研究》,2022年13期)研究健脾补肾利水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治疗肝硬化腹水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利水方能增强疗效,抑制肝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健脾补肾利水方由多种中药组成,有补脾益肾、行气利水之功能,符合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原则。

    5、期刊文献(“中药利水方联合利尿剂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何丹丹,《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年4期)探究中药利水方联合利尿剂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发现对肝胆湿热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中药利水方联合利尿剂治疗,能明显改善其肝肾功能,降低腹水量,增加24h尿量,降低腹围、体质量,疗效突出。

    6、期刊文献(“利水软肝汤、中药敷脐联合温针灸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尿量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訾璐等,《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年1期)观察利水软肝汤、中药敷脐联合温针灸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尿量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发现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和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围、体重和腹水暗区深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4h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利水软肝汤、中药敷脐联合温针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腹水量、增加24h尿量,进而降低腹围、体重,明显改善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

    7、可见,治疗水肿当以“消补兼施”为法,以扶正为主,在益气、补阳、滋阴的同时,配以利水、活血祛瘀等,且应视其轻重缓急,或先消后补,或消补同用。但现有技术中对于水肿治疗多采用纯中药制剂进行防治,并且还需要多种治疗方法联用,治疗方案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中药味苦,服药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利用不同的具有利水祛湿效果的药食同源的原料复合使用,在保证服用依从性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利水祛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具有利水祛湿效果的薏苡仁、黄芪、茯苓、赤小豆、椒目与鲫鱼复合使用,同时辅以蚕蛹、豆腐、蒜,制备得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具有良好的口味,在保证服用依从性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利水祛湿效果,可用于各种水肿疾病的防治。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包括:薏苡仁、黄芪、茯苓、赤小豆、椒目、鲫鱼、蚕蛹、豆腐和蒜。

    3、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薏苡仁健脾渗湿、利水消肿;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椒目清热利尿,治肾虚;鲫鱼益气健脾、利尿消肿;茯苓健脾利湿,从源头治湿;大蒜温阳利水。诸药合用,可补益脾肺之气、利水燥湿化痰,既治疗气虚之本,又兼顾痰湿之标。而蚕蛹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宝库,其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长期被视为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豆腐富含钙,并可改善口味。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具有良好的口味,并且可补充蛋白等营养成分,在保证服用依从性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利水祛湿效果,可用于各种水肿疾病的防治。

    4、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按重量份数,所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包括:薏苡仁10-20份、黄芪20-40份、茯苓10-30份、赤小豆10-30份、椒目10-30份、鲫鱼400-600份、蚕蛹2-6份、豆腐5-15份和蒜20-80份。

    5、更优选的,按重量份数,所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包括:薏苡仁15份、黄芪30份、茯苓20份、赤小豆20份、椒目20份、鲫鱼500份、蚕蛹3份、豆腐10份和蒜50份。

    6、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蒜为紫皮独头蒜。

    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前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s1:将薏苡仁、黄芪、茯苓、赤小豆和椒目研末,得中药粉末;

    9、s2:将鲫鱼去鱼鳞、内脏洗净,油煎至表面呈金黄色,加入水、蚕蛹和蒜,煮沸,将蚕蛹捞出,去皮捣碎后和豆腐、中药粉末一起加入汤液中,炖煮,即得所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

    10、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1中,中药粉末粒径为80-1000目。

    11、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2中,油与鲫鱼的质量比为5-15:500;油煎3-8min。

    12、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2中,水与鲫鱼的体积质量比为2-8ml/g。

    13、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2中,炖煮条件为:文火炖煮20-50min。

    14、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2中,炖煮后还包括加盐的步骤;盐与鲫鱼的质量比为2-5:500。

    15、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前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在制备用于利水祛湿的产品中的应用。

    16、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产品包括用于防治心力衰竭、风心病、肺心病、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或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产品。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薏苡仁健脾渗湿、利水消肿;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椒目清热利尿,治肾虚;鲫鱼益气健脾、利尿消肿;茯苓健脾利湿,从源头治湿;大蒜温阳利水。诸药合用,可补益脾肺之气、利水燥湿化痰,既治疗气虚之本,又兼顾痰湿之标。

    19、2、蚕蛹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宝库,其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长期被视为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豆腐富含钙,并可改善口味。

    20、3、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具有良好的口味,并且可补充蛋白等营养成分,在保证服用依从性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利水祛湿效果,可用于各种水肿疾病的防治。


    技术特征:

    1.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薏苡仁、黄芪、茯苓、赤小豆、椒目、鲫鱼、蚕蛹、豆腐和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所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包括:薏苡仁10-20份、黄芪20-40份、茯苓10-30份、赤小豆10-30份、椒目10-30份、鲫鱼400-600份、蚕蛹2-6份、豆腐5-15份和蒜20-80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所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包括:薏苡仁15份、黄芪30份、茯苓20份、赤小豆20份、椒目20份、鲫鱼500份、蚕蛹3份、豆腐10份和蒜5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蒜为紫皮独头蒜。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中药粉末粒径为80-1000目;步骤s2中,油与鲫鱼的质量比为5-15:500;油煎3-8min。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水与鲫鱼的体积质量比为2-8ml/g;炖煮条件为:文火炖煮20-50mi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炖煮后还包括加盐的步骤;盐与鲫鱼的质量比为2-5:500。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或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在制备用于利水祛湿的产品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用于防治心力衰竭、风心病、肺心病、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或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产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所述利水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包括:薏苡仁、黄芪、茯苓、赤小豆、椒目、鲫鱼、蚕蛹、豆腐和蒜。本发明采用具有利水祛湿效果的薏苡仁、黄芪、茯苓、赤小豆、椒目与鲫鱼复合使用,同时辅以蚕蛹、豆腐、蒜,制备得到的药食同源中药组方具有良好的口味,并且可补充蛋白等营养成分,在保证服用依从性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利水祛湿效果,可用于各种水肿疾病的防治。

    技术研发人员:黄砚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砚萍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60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