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及具有其的电主轴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2-05  44


    本发明涉及电主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座及具有其的电主轴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电主轴由电机、主轴、轴承、驱动模块和冷却装置等组成,电机的转子与主轴加工为一体结构,主轴由前后轴承做支撑,当主轴在高速转动时,轴承也会发热升温,如果不能够迅速将轴承的热量带走,当轴承温度过高时不仅会影响主轴加工精度,还会降低整个电主轴组件的使用寿命。

    2、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冷却装置设置在轴套上,轴套与轴承间隔设置,通过轴套对轴承冷却,其热传导性能较差,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通过轴套上的冷却装置带走,对轴承的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座及具有其的电主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轴承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座,轴承座具有冷却进口、冷却出口以及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分别与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连通,冷却流道包括周向流道和轴向流道,周向流道具有多个,周向流道环形设置在轴承座的侧壁上,多个周向流道沿轴承座的轴向间隔分布,轴向流道沿轴承座的轴向设置在轴承座的侧壁上,轴向流道与多个周向流道连通。

    3、进一步地,周向流道包括多个斜孔段,多个斜孔段环形设置在轴承座的侧壁上,多个斜孔段首尾顺次连通。

    4、进一步地,每个周向流道的结构均相同。

    5、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周向流道在轴向上的投影错位分布。

    6、进一步地,轴承座还包括第一封堵结构,第一封堵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斜孔段的连接处。

    7、进一步地,冷却流道包括多个轴向流道,多个轴向流道沿轴承座的周向间隔分布在轴承座的侧壁上,每个轴向流道均与多个周向流道连通。

    8、进一步地,每个轴向流道分别与对应周向流道的斜孔段的中部连通。

    9、进一步地,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设置在轴承座的同一端面上,且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分别位于轴承座的两侧。

    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主轴组件,该电主轴组件包括:轴套,具有循环进口、循环出口和冷却循环流道,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分别与冷却循环流道连通,冷却循环流道设置在轴套的侧壁上;轴承座,轴承座为上述轴承座,轴承座位于轴套内部,冷却循环流道分别与轴承座的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连通。

    11、进一步地,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起,凸起与轴承座的一端配合抵接,电主轴组件还包括限位件和预紧弹簧,限位件设置在轴套内,且位于轴承座的远离凸起的一端,预紧弹簧设置在凸起与轴承座的端面之间,预紧弹簧能够向轴承座提供轴向预紧力。

    12、进一步地,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位于轴承座的靠近凸起的端面上,冷却循环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流道和沿径向延伸的第二流道,出水流道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三流道和沿径向延伸的第四流道,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均位于凸起上,冷却进口与第二流道连通,冷却出口与第四流道连通。

    13、进一步地,凸起与轴承座的靠近凸起的端面之间具有预紧间隙l1,其中,0.02mm≤l1≤0.04mm。

    14、进一步地,电主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冷却进口与第二流道的连接处以及冷却出口与第四流道的连接处。

    15、进一步地,电主轴组件还包括:滚珠滑套,设置在轴套内,且套设在轴承座的外侧;轴承,位于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周向流道对应轴承设置。

    1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冷却流道包括周向流道和轴向流道,周向流道环形设置在轴承座的侧壁上,如此对轴承座内轴承的冷却较为均匀,且在轴承座外部设置冷却结构,本申请将冷却流道设置在轴承座内,由于轴承座内放置轴承,可以通过轴承座内的冷却流道直接对轴承进行冷却,冷却流道距离轴承更近,轴承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轴承座迅速地传递至冷却流道中与冷媒进行热量交换,对轴承的冷却效果更佳。同时上述设计可以对轴承座内的轴承的周向和轴向均进行冷却,提升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周向流道具有多个,多个周向流道沿轴承座的轴向间隔分布,上述设置能够避免轴承出现热集中,进一步提升了冷却流道的冷却效果及冷却效率,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具有冷却进口(11)、冷却出口(12)以及冷却流道(13),所述冷却流道(13)分别与所述冷却进口(11)和所述冷却出口(12)连通,所述冷却流道(13)包括周向流道(14)和轴向流道(15),所述周向流道(14)具有多个,所述周向流道(14)环形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多个所述周向流道(14)沿所述轴承座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轴向流道(15)沿所述轴承座的轴向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所述轴向流道(15)与多个所述周向流道(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流道(14)包括多个斜孔段(141),多个斜孔段(141)环形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多个所述斜孔段(141)首尾顺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周向流道(14)的结构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周向流道(14)在轴向上的投影错位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还包括第一封堵结构(20),所述第一封堵结构(2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斜孔段(141)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13)包括多个所述轴向流道(15),多个所述轴向流道(15)沿所述轴承座的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每个所述轴向流道(15)均与多个所述周向流道(1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向流道(15)分别与对应所述周向流道(14)的斜孔段(141)的中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口(11)和所述冷却出口(12)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同一端面上,且所述冷却进口(11)和所述冷却出口(12)分别位于所述轴承座的两侧。

    9.一种电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30)的内侧壁具有凸起(33),所述凸起(33)与所述轴承座(10)的一端配合抵接,所述电主轴组件还包括限位件(17)和预紧弹簧(37),所述限位件(17)设置在所述轴套(30)内,且位于所述轴承座(10)的远离所述凸起(33)的一端,所述预紧弹簧(37)设置在所述凸起(33)与所述轴承座(10)的端面之间,所述预紧弹簧(37)能够向所述轴承座(10)提供轴向预紧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口(11)和所述冷却出口(12)位于所述轴承座(10)的靠近所述凸起(33)的端面上,所述冷却循环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流道(34)和出水流道(35),所述进水流道(34)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流道(341)和沿径向延伸的第二流道(342),所述出水流道(35)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三流道(351)和沿径向延伸的第四流道(352),所述第二流道(342)和所述第四流道(352)均位于所述凸起(33)上,所述冷却进口(11)与所述第二流道(342)连通,所述冷却出口(12)与所述第四流道(35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3)与所述轴承座(10)的靠近所述凸起(33)的端面之间具有预紧间隙l1,其中,0.02mm≤l1≤0.04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50),所述密封件(50)设置在所述冷却进口(11)与所述第二流道(342)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冷却出口(12)与所述第四流道(352)的连接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主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组件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座及具有其的电主轴组件,轴承座具有冷却进口、冷却出口以及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分别与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连通,冷却流道包括周向流道和轴向流道,周向流道具有多个,周向流道环形设置在轴承座的侧壁上,多个周向流道沿轴承座的轴向间隔分布,轴向流道沿轴承座的轴向设置在轴承座的侧壁上,轴向流道与多个周向流道连通。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攀,邵启鹏,王均鹏,彭思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9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