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气管插管,特别涉及一种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
背景技术:
1、气管插管是用于气管内插管手术用的特制气管导管,在医疗救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呼吸机需要接入插管,辅助患者呼吸或控制患者呼吸频率,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或需要完全控制呼吸的患者,通过内置加热导丝和温度探头,实时监测并调节气体温度,保证达到预设目标温度,从而提供有效的气道湿化,帮助保护气道黏膜,避免因干燥气体引起的刺激和损伤。
2、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用湿化器或与呼吸机连接,来达到加湿的目的,然而,一些场景下无需连接呼吸机,例如后续脱机阶段训练等场景下,其目的是逐渐减少对呼吸机的依赖,但是单独的插管不具有加湿作用,患者吸入气体时会导致气管干燥,造成患者不适,甚至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出现痰痂形成造成严重的气道堵塞,导致患者死亡。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中护士多采用的方法就是向气管插管内滴生理盐水,但是这样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痰痂脱落至气管的风险。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单独的插管不具有加湿作用,患者吸入气体时会导致气管干燥,造成患者不适,甚至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包括湿化装置和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前端管,所述插管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湿化装置连接,并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靠近所述前端管的气囊部件,所述前端管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侧孔;还包括处理组件,用于对进入所述插管本体内的气体进行处理,所述处理组件和所述前端管相连接。
4、可选地,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表面包括下挡水环以及多个上挡水环,多个所述上挡水环形成台阶,其中下挡水环为台阶最低处,台阶最高处朝向前端管的开口处,且多个上挡水环之间分别开设有有第二凹槽,多个第二凹槽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漏孔,固定管内还开设有和多个第二漏孔连通的储水腔;固定管内安装有棉块,棉块可是海绵或其他通气性、吸水性和安全性好的材质代替,棉块内开设有多个气孔,多个气孔均为曲型孔,棉块周侧面向外凸起形成多个凸点,多个凸点和第二凹槽相抵接触;在不需要与湿化装置或外部呼吸机连接的情况时,可在储水腔内注入湿化液,并利用棉块进行封堵,例如比例混合的生理盐水,曲型孔的作用是增加孔长,提高气体和棉块的接触,当外部气体从湿棉块上的多个气孔经过时,可增加棉块中的水分会与氧气接触,从而增加气体的湿度,防止气管干燥,进一步提高气体的加湿效果,因此,在不需要连接湿化装置或外部呼吸机时,棉块可起到湿化气体作用;此外,棉块具有弹性,当棉块安装在固定管内时,棉块表面的多个凸点插在多个第二漏孔内,使得储水腔内湿化液和棉块接触,利于棉块保持湿度;根据需要可取下棉块,未装有棉块的台阶可对凝水进行导流,当加湿气体在插管本体内流通时产生凝水,凝水进入患者气管内前会先和前端管内多个上挡水环形成的台阶接触,通过台阶上的第二漏孔进入储水腔内,防止凝水大量进入患者气管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另外,台阶上产生凝水时,凝水可顺着台阶逐级向下滑落,并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漏孔进入储水腔内;由于下挡水环和多个上挡水环均为朝向第二凹槽的斜面,上述结构的配合可进一步提高导水效果,利于凝水进入储水腔内。
5、可选地,所述内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片,一对所述连接片远离内管的一端共同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套在内管上;所述前端管远离侧孔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前端管通过插入端和插管本体螺纹固定,所述插入端周侧面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固定管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插板,多个所述插板和多个插槽插接配合,多个所述插槽和多个所述插板数量相互对应,且所述插板高度低于所述插入端高度,其中多个插板和一对连接片均为弹性结构,有助于安装时调整位置,安装时,套管套在内管上,使套管一端的连接片通过侧孔和前端管的开口连通处进入侧孔内,使套管另一端的插板插在插槽内,此时套管完成固定,接着将前端管上的插入端和插管本体螺接即可,方便装拆清洁以及更换零部件,安装方式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6、可选地,所述内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周侧面开设有多个分散孔,所述出气管位于两个侧孔之间,其中多个所述分散孔均匀分布在出气管周侧面,因此,加湿气体从内管通过出气管出气时,不仅能通过出气管开口出气,还能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分散孔出气,有助于加湿气体向气管内通气时进行均匀湿化;所述内管包括凹陷部,其中凹陷部为v型结构,且凹陷部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漏孔,多个第一漏孔和内管内部连通,其中第一漏孔开设在v型结构最低处,内管内表面和前端管外表面均为毛刺面,且内管和插管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痰液进入内管时,可顺着v型结构的斜面逐渐向第一漏孔处滑入,最后通过第一漏孔进入第二腔体内,减少痰液停留在内管内影响通气效果;由于痰液具有粘性,痰液在进入第二腔体内后,第二腔体内的毛刺面可降低痰液流动性,防止取出插管本体时,痰液从第二腔体内快速流出而重新进入气管的问题,此外内管表面的v型结构利于对管壁的凝水导流,进一步提高对凝水的收集能力,所述插管本体表面开设有与通气管尺寸相适应的卡槽,所述通气管卡接固定在卡槽内,所述插管本体卡在卡槽内时,其高度未超过插管本体,不会影响插管的插入工作。
7、可选地,所述气囊部件固定套设在套管外周,所述气囊部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周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折叠部,所述气囊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囊圈,气囊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囊圈,且内囊圈和外囊圈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通过设置可折叠的气囊,且气囊外壁为外囊圈,气囊内壁为内囊圈,其中外囊圈和内囊圈连通,当气囊扩张时可带动其表面的外囊圈以及内囊圈扩张,使得第一腔体打开,当气管内壁痰液滑入第一腔体内时以进行收集,气囊形状复原后,第一腔体未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同时,由于外囊圈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内囊圈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多个凸块尺寸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气囊复原收缩时可缩短多个凸块之间的距离,使得多个凸块之间贴合并组成圆形块结构,当多个凸块组成的圆形块和第一凹槽相贴合时,可使得第一腔体的开口封闭,从而防止后期取出插管本体时痰液漏出。
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处理组件,可在不需要连接湿化装置或外部呼吸机时增加进入气管内气体的湿度,防止气管干燥;还可在需要与湿化装置或外部呼吸机连接时对凝水进行收集,减少凝水进入气管,从而利于脱机状态或者机械通气状态使用。
10、通过设置气囊部件,可对气管内壁滑入第一腔体内的痰液进行收集;并且气囊部件能保持插管本体在气管内固定,起到稳定处理组件位置的作用。
11、通过设置内管,可对进入内管的痰液进行导流,减少痰液停留在内管内影响通气效果,并且和上述处理组件配合,进一步提高凝水的收集能力,减少凝水进入气管;另外内管上多个均匀分布的分散孔,有助于加湿气体向气管内通气时进行均匀湿化;综上所述,对插管加湿流程进行优化,并适应临床中不同需求。
1.一种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化装置和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前端管,所述插管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湿化装置连接,并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靠近所述前端管的气囊部件,所述前端管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侧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表面包括下挡水环以及多个上挡水环,多个所述上挡水环形成台阶,且多个所述上挡水环之间分别开设有有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漏孔,所述固定管内还开设有和多个所述第二漏孔连通的储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片,一对所述连接片远离所述内管的一端共同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套在所述内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槽和多个所述插板数量相互对应,且所述插板高度低于所述插入端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远离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周侧面开设有多个分散孔,所述出气管位于两个所述侧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件固定套设在所述套管外周,所述气囊部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周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折叠部,所述气囊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囊圈,所述气囊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囊圈,且所述内囊圈和所述外囊圈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囊圈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所述内囊圈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和多个所述凸块尺寸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漏孔,多个所述第一漏孔和内管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内表面和所述前端管外表面均为毛刺面,且所述内管和所述插管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机状态下气管插管加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本体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通气管尺寸相适应的卡槽,所述通气管卡固在所述卡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