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2-04  52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筋,具体涉及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


    背景技术:

    1、预应力筋通常由单根或成束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组成,在先张法生产中,为了与混凝土粘结可靠,一般采用螺纹钢筋、刻痕钢丝或钢绞线,在后张法生产中,则采用光面钢筋、光面钢丝或钢绞线,并分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预应力筋,其中无粘结预应力筋又称缓粘结预应力筋;

    2、现有的缓粘结预应力筋例如公开号为cn117627281a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一种预应力筋以及公开号为cn113833207a的中国专利申请的竖向预应力筋定位装置,此类缓粘结预应力筋在使用过程中,预应力筋为混凝土结构提供的张力固定,但是混凝土结构会发生热胀冷缩效应,当温度高时,膨胀的混凝土结构会使预应力筋的张力大幅提高,缩短预应力筋的使用寿命,当温度低时,冷缩的混凝土结构会使预应力筋的张力大幅降低,混凝土结构受到的张力降低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预应力筋为混凝土结构提供的张力固定,但是混凝土结构会发生热胀冷缩效应,导致了预应力筋为混凝土结构提供的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预应力筋的寿命和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具体是提供一个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筋本体,其包括钢绞线和包覆在钢绞线外侧的护套,在钢绞线的一端设置有应力控制器,预应力筋本体固定在体外结构上,在钢绞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应力紧固器,应力紧固器固定在体外结构上,应力控制器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值,应力控制器基于张力值控制预应力筋本体夹持位置。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应力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控制器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的张力控制机构,控制器本体远离张力控制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控制螺母。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控制螺母与控制器本体之间,控制器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摩擦块挤压在控制螺母的侧面上。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本体的远离控制螺母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第一固定筒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条。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张力柱,张力柱与第一固定筒的内腔相匹配,张力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杠,丝杠与控制螺母相匹配,张力柱的内侧开设有张力槽,张力槽用于嵌套在钢绞线的侧面,张力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的第一锁舌,第一锁舌与限位槽相匹配。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外侧嵌套有第一旋转环,第一旋转环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条相匹配的第一卸力槽。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锁舌靠近张力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齿,第一锁舌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张力柱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滑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应力紧固器包括紧固器本体和紧固机构。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器本体远离应力控制器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筒,第二固定筒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条,第二固定筒的外侧嵌套有第二旋转环,第二旋转环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条相匹配的第二卸力槽。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柱,紧固柱的内部开设有紧固槽,紧固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的第二锁舌,紧固柱与第二固定筒的内腔相匹配。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中,通过在应力控制器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采集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值,应力控制器基于张力值控制预应力筋本体夹持位置,当外界的温度升高时,混凝土因为受热会发生膨胀,可以通过应力控制器增长应力控制器和应力紧固器之间的钢绞线的长度,这样增长的钢绞线长度可以抵消混凝土膨胀的距离,保证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延长钢绞线的使用寿命,当外界的温度降低时,混凝土因为受冷会发生冷缩,此时通过应力控制器缩短应力控制器和应力紧固器之间的钢绞线的长度,这样缩短的距离会抵消混凝土冷缩的距离,保证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使体外结构受到的张力不发生变化,保证外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15、2.本发明中,由于第一锁舌与限位槽相匹配,所以第一锁舌会卡在限位槽内,限制丝杠的旋转,所以转动的控制螺母会使丝杠沿第一固定筒的轴线方向移动,在丝杠沿第一固定筒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丝杠会带动张力柱移动,使张力柱向第一固定筒的内部移动,随着张力柱的移动,限位槽会作用在第一锁舌上,将第一锁舌向张力槽的内部挤压,受到挤压的第一锁舌则会作用在钢绞线的侧面,实现对钢绞线的夹持,应力紧固器与钢绞线同样如此。

    16、3.本发明中,当需要拆卸应力控制器和钢绞线时,只需要转动第一旋转环,转动的第一旋转环会在第一固定筒的外侧旋转,当第一旋转环内壁上的第一卸力槽与第一固定条重合时,第一锁舌便可以进入第一卸力槽中,这样就会提高第一锁舌在限位槽内的滑动距离,使第一锁舌可以脱离与钢绞线的侧面的接触,这样钢绞线就被解除了锁定,此时可以将控制器本体与体外结构之间的螺栓拆卸下来,便能完成应力控制器和钢绞线之间的拆卸,操作简单,便于应力控制器和钢绞线之间的拆卸,降低了钢绞线的拆除难度且不会影响应力控制器和钢绞线的二次使用,有利于应力控制器和钢绞线的回收利用,应力紧固器与钢绞线同样如此。



    技术特征:

    1.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控制器(2)包括控制器本体(21),控制器本体(2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的张力控制机构(22),控制器本体(21)远离张力控制机构(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控制螺母(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控制螺母(23)与控制器本体(21)之间,控制器本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摩擦块挤压在控制螺母(23)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21)的远离控制螺母(23)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211),第一固定筒(211)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条(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机构(22)包括张力柱(221),张力柱(221)与第一固定筒(211)的内腔相匹配,张力柱(2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杠(222),丝杠(222)与控制螺母(23)相匹配,张力柱(221)的内侧开设有张力槽(223),张力槽(223)用于嵌套在钢绞线(11)的侧面,张力槽(223)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的第一锁舌(224),第一锁舌(224)与限位槽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筒(211)的外侧嵌套有第一旋转环(213),第一旋转环(213)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条(212)相匹配的第一卸力槽(2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224)靠近张力槽(2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齿(2241),第一锁舌(22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2242),张力柱(22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滑块(2242)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紧固器(3)包括紧固器本体(31)和紧固机构(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器本体(31)远离应力控制器(2)的一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筒(311),第二固定筒(311)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条(312),第二固定筒(311)的外侧嵌套有第二旋转环(313),第二旋转环(313)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条(312)相匹配的第二卸力槽(3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32)包括紧固柱(321),紧固柱(322)的内部开设有紧固槽(322),紧固槽(322)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的第二锁舌(323),紧固柱(322)与第二固定筒(311)的内腔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体外结构用高耐候缓粘结预应力筋,涉及预应力筋技术领域;包括预应力筋本体,其包括钢绞线和包覆在钢绞线外侧的护套,在钢绞线的一端设置有应力控制器,预应力筋本体固定在体外结构上,在钢绞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应力紧固器,应力紧固器固定在体外结构上,应力控制器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值,应力控制器基于张力值控制预应力筋本体夹持位置,通过在应力控制器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采集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值,应力控制器基于张力值控制预应力筋本体夹持位置,预应力筋本体的张力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使体外结构受到的张力不发生变化,保证外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刘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亿旺达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8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