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2-02  59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城市道路主要依赖于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在下雨量较多的时候,现有的城市道路无法对积水进行吸收,导致道路存在大量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城市道路主要依赖于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在下雨量较多的时候,现有的城市道路无法对积水进行吸收,导致道路存在大量积水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水路基、反滤隔离层、水文改善功能层、透水基层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

    4、作为一种优选,反滤隔离层采用粒料类材料或土工织物填充形成。

    5、作为一种优选,水文改善功能层采用粗砂、砂砾或碎石材料填充形成。

    6、作为一种优选,透水基层采用透水沥青碎石基层、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或透水级配碎石基层。

    7、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路缘石和路缘石基座,路缘石基座设置在透水基层的边沿,路缘石固定在路缘石基座,路缘石分别与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以及透水基层边沿贴合。

    8、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设置在水文改善功能层边沿,纵向排水管与横向排水管相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纵向排水管的外侧包围有透水混凝土预制块和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透水混凝土预制块用于间隔纵向排水管与水文改善功能层,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用于间隔纵向排水管与水文改善功能层,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还用于间隔纵向排水管与透水路基。

    10、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透水路基施工;

    12、s2:在透水路基上方构建反滤隔离层;

    13、s3:在反滤隔离层上方构建水文改善功能层;

    14、s4:在水文改善功能层上方构建透水基层;

    15、s5:在透水基层上方构建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

    16、作为一种优选,步骤s5中,在构建透水基层的同时进行路缘石基座的施工。

    17、作为一种优选,在构建反滤隔离层之前,在透水路基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然后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上设置纵向排水管,在纵向排水管上设置透水混凝土预制块,透水混凝土预制块与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将纵向排水管包围。

    18、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9、1.本发明的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能大幅削减对排水系统的需求,甚至取消了对排水系统的依赖。整个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雨水在降雨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通过路面结构渗入土基。

    20、2.本发明的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能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改善道路周边的水平衡和生态条件,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能改善城市地表土壤的生态环境。透水性铺装重建新的人工生物环境,有良好的渗水保湿性,既兼顾了人类活动对于硬化地面的使用要求,又能通过自身性能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减轻城市硬化地面对大自然的破坏,铺装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体现了自然生物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与环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国家倡导海绵城市建设。

    21、3.本发明的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能快速排除路面积水、降低噪声、提高行车安全性能。

    22、4.本发明的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能还具有缓减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雾霾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水路基、反滤隔离层、水文改善功能层、透水基层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反滤隔离层采用粒料类材料或土工织物填充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水文改善功能层采用粗砂、砂砾或碎石材料填充形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基层采用透水沥青碎石基层、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或透水级配碎石基层。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路缘石和路缘石基座,路缘石基座设置在透水基层的边沿,路缘石固定在路缘石基座,路缘石分别与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以及透水基层边沿贴合。

    6.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设置在水文改善功能层边沿,纵向排水管与横向排水管相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排水管的外侧包围有透水混凝土预制块和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透水混凝土预制块用于间隔纵向排水管与水文改善功能层,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用于间隔纵向排水管与水文改善功能层,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还用于间隔纵向排水管与透水路基。

    8.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在构建透水基层的同时进行路缘石基座的施工。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建反滤隔离层之前,在透水路基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然后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上设置纵向排水管,在纵向排水管上设置透水混凝土预制块,透水混凝土预制块与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将纵向排水管包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水路基、反滤隔离层、水文改善功能层、透水基层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方便雨水从路面结构渗入土基,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钟碧嫄,陈忠章,廖远金,梁欢,麦宇博,林俊翔,李斌,李楚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8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