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1-31  53


    本发明涉及火电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煤火电工程翻车机室及其紧邻转运站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大型内陆燃煤火力发电厂燃料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铁路运输或铁路与公路相结合。翻车机室和紧邻设置于其后的转运站位于输煤系统的头部,翻车机室和转运站的地下结构是接纳煤炭的重要构筑物,翻车机室配置有翻车机,翻车机将火车车厢里的煤炭倾倒,然后通过输送带送至转运站,与转运站连接的输煤栈桥再将煤炭送至发电厂内。

    2、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现有的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结构,其翻车机室10a主要由地下结构底板11a、侧壁12a、砼煤斗13a及翻车平台和上部结构组成;转运站20a为二层地下结构,主要包括底板21a和侧壁22a,其底板21a的深度大于翻车机室的底板11a。由于翻车机室的结构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建造所需的施工周期较长,而转运站的结构则较为简单,施工周期较短。同时,由于转运站需与翻车机室紧邻设置以便对接翻车机室输送而来的燃煤,使得转运站的地下坑基的支护桩4a往往会设置在翻车机室底板端部的基础桩5a的内侧。因而,支护桩4a与转运站的侧壁22a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间隙,这导致开挖转运站的过程中,支护桩4a与侧壁22a间的土层容易发生坍塌,因此必须在开挖完转运站,并施工完转运站的底板和侧板位于翻车机室底板下方的部分,并对此间隙处进行沙土的回填后,才能开始施工建造翻车机室,其翻车机室底板施工存在等待时间,而翻车机室结构又很复杂,施工时间又很长,因而导致整个施工周期很长,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施工周期的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提高施工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结构,其翻车机室和转运站前后紧邻,转运站位于翻车机室的后方,且转用站室的深度大于翻车机室,在转运室的靠近翻车机室一侧的侧板的外侧设置有转运室支护桩,翻车机室的底板在靠近转运站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桩,所述支护桩与基础桩并排设置,支护桩设置于各基础桩的间隙中,并且支护桩与基础桩均连接翻车机室的底板。

    3、本发明所述的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步骤:

    4、施工翻车机室和转运站外围的坑基支护桩,施工翻车机室底部的基础桩;

    5、在翻车机室靠近转运站的一端的基础桩的间隙处施工并排的坑基支护桩;

    6、同时开挖翻车机室和转运站,直至达到翻车机室的底部所需深度;

    7、同时施工翻车机室结构及继续开挖转运站,直至达到转运站底部所需深度;

    8、而后同步施工翻车机室与转运站结构,直至施工完毕。

    9、本发明的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将转运站的支护桩,与建造翻车机室的基础桩并列设置,且支护桩设置于相邻的基础桩的间隙处,使支护桩既可以作为转运站施工中的防护,又可以与基础桩一起作为提供翻车机室支撑的基础桩,保证了提供翻车机室结构支撑的基础的同时实现了对转运站深部施工的支护,且由于其极大地减小了转运站侧壁与支护桩的间隙,能避免转运站向下施工时可能发生的坍塌;因而翻车机室底板的施工不必在转运站开挖、底板施工以及侧壁施工到其高度后再进行,而可以同时进行翻车机室结构与转运站继续深挖的施工,而转运站开挖完毕后,又可同步进行转运站结构和翻车机室结构的施工。而由于转运站结构较简单施工所需工期短,而翻车机室结构复杂,施工工期长,其施工过程中,翻车机室的施工不必等待转运站的开挖及底板和侧板的施工,而能同步进行,因而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升结构施工的效率,并降低施工成本。

    10、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方法中,在同时开挖翻车机室和转运站达到翻车机室的底部所需深度时,先暂停转运站的开挖,先施工翻车机室的底板;待翻车机室底板施工完毕后,在同时施工翻车机室结构与开挖转运站,直至开挖到转运站所需深度;而后再同时施工转运站结构和翻车机室结构,直至施工完毕。

    11、由于翻车机室施工所需工时远大于转运站所需工时,而翻车机室底板施工所需工时又较短,因此暂停开挖,而再施工翻车机室底板后,再继续开挖转运站,并不会影响整个施工的时长。同时,先施工完成翻车机室的底板,能够使翻车机室与转运站之间的支护桩与底板先连接为整体,其支护更为稳定,能够更好的避免开挖过程中导致的支护桩的松动与位移,能更好的保障施工的质量。由于转运站结构较简单施工所需工期短,而翻车机室结构复杂,施工工期长,因而转运站等待翻车机室底板施工时间,不会影响整个施工的周期,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升结构施工的效率,并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结构,其翻车机室和转运站前后紧邻,转运站位于翻车机室的后方,且转用站室的深度大于翻车机室,其特征在于:在转运室的靠近翻车机室一侧的侧板的外侧设置有转运室支护桩,翻车机室的底板在靠近转运站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基础桩,所述支护桩与基础桩并排设置,支护桩设置于各基础桩的间隙中,并且支护桩与基础桩均连接翻车机室的底板。

    2.一种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步骤:

    3.一种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步骤:


    技术总结
    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将建造转运站的支护桩,与建造翻车机室的基础桩并列设置,且支护桩设置于相邻的基础桩的间隙处,使支护桩既可以作为转运站施工中的防护,又可以与基础桩一起作为翻车机室施工所需的支承,使得翻车机室不必再等待转运站的侧壁施工完成后再施工,使翻车机室底板的施工和转运站的开挖同时进行。由此通过该翻车机室与紧邻转运站施工方法,可以极大地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高沃辉,程辉,罗谦,张坤,江杰超,刘飏,刘荣绍,吴军宇,周福,陈志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7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