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承托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1-28  42


    本申请涉及电缆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承托支架。


    背景技术:

    1、变电站担负着所在区域的高低压变换及供电任务。在实际应用中,电缆在变电站内通常都是集中敷设在电缆沟内。其中,电缆沟是用以铺设和更换电力或电讯电缆设施的地下管道,也是敷设电缆设施的围护结构,变电工程电缆沟常用的有电缆隧道、地上电缆沟和地下电缆沟。为了便于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沟内会设置电缆承托支架。

    2、现有的电缆承托支架一般是刚性固定在电缆沟内,在长期使用中,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承托支架,用于解决现有的电缆承托支架缺少缓冲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承托支架,包括:承缆组件、支撑件、固定件、第一连墙组件、第二连墙组件以及弱电承托组件;

    3、所述第一连墙组件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

    4、所述第二连墙组件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5、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开腔;

    6、所述支撑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开腔内,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移动;

    7、所述承缆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且位于所述开腔外部;

    8、所述承缆组件具有多个用于穿设电缆的网格结构,每个所述网格结构的上下两边均设置有滚动轮;

    9、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承缆组件的顶部平齐;

    10、所述弱电承托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承缆组件的顶部;

    11、所述弱电承托组件形成有用于穿设弱电电缆的弱电位;

    12、所述固定件安装于电缆沟内转角处的其中一墙面,并通过所述第一连墙组件与该墙面锁止加固,所述第二连墙组件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并锁止加固于另一墙面。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弹性导向组件;

    14、所述弹性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开腔内;

    15、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弹性导向组件上,使得所述支撑件在所述开腔内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弹性移动。

    1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导向组件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

    17、所述弹性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轴和两个弹簧;

    18、所述导向轴贯穿所述支撑件,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开腔的两内壁面;

    19、所述导向轴的轴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20、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壁面与所述开腔的内壁面之间。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墙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铰接轴以及第一活动部;

    22、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

    23、所述第一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

    24、所述第一活动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锁止孔。

    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墙组件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铰接轴以及第二活动部;

    26、所述第二固定部铰接于所述固定件上;

    27、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铰接;

    28、所述第二活动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锁止孔。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墙组件设置有两个;

    30、两个所述第一连墙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上部;

    31、所述第二连墙组件设置有两个;

    32、两个所述第二连墙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下部。

    33、进一步的,所述弱电承托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固定件顶部的第一安装件、锁止于所述承缆组件顶部的第二安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的承托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管上方的弧形件;

    34、所述弧形件与所述承托管之间围成所述弱电位。

    35、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管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弧形件的下方的两侧。

    36、进一步的,所述承缆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横杆、多个第二横杆、多个竖杆和调节机构;

    37、两个所述第一横杆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和底端;

    38、多个所述第二横杆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杆之间;

    39、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内,且与多个所述第二横杆连接;

    40、所述调节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横杆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41、多个所述竖杆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且穿设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

    42、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竖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相交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43、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竖杆之间相交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44、进一步的,所述滚动轮包括滚线轮和外护轮;

    45、所述滚线轮均匀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上;

    46、相邻所述滚线轮水平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空隙;

    47、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对应所述空隙处开设有可供所述竖杆穿过的连接孔;

    48、所述竖杆的一端由上往下依次穿过各所述连接孔直至与地面抵接;

    49、所述外护轮套设于所述竖杆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或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之间。

    5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承托支架,包括:承缆组件、支撑件、固定件、第一连墙组件、第二连墙组件以及弱电承托组件;所述第一连墙组件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连墙组件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开腔;所述支撑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开腔内,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移动;所述承缆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且位于所述开腔外部;所述承缆组件具有多个用于穿设电缆的网格结构,每个所述网格结构的上下两边均设置有滚动轮;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承缆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弱电承托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承缆组件的顶部;所述弱电承托组件形成有用于穿设弱电电缆的弱电位;所述固定件安装于电缆沟内转角处的其中一墙面,并通过所述第一连墙组件与该墙面锁止加固,所述第二连墙组件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并锁止加固于另一墙面。

    51、本方案中,通过第一连墙组件将固定件稳固地安装于转角处的一墙面,并利用可转动的第二连墙组件调整角度后,锁止加固于另一墙面,从而实现了支架在转角处的牢固安装;支撑件在开启中沿第一方向可弹性移动,当电缆被拖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支撑件能够产生适量的弹性形变,有效吸收并分散这些力量,避免了直接冲击对支架造成的损害,显著延长了支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缆组件(1)、支撑件(2)、固定件(3)、第一连墙组件(4)、第二连墙组件(5)以及弱电承托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导向组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向组件(10)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墙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部(401)、第一铰接轴(402)以及第一活动部(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墙组件(5)包括第二固定部(501)、第二铰接轴(502)以及第二活动部(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墙组件(4)设置有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承托组件(6)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固定件(3)顶部的第一安装件(601)、锁止于所述承缆组件(1)顶部的第二安装件(602)、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601)和所述第二安装件(602)之间的承托管(603)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管(603)上方的弧形件(6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管(603)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弧形件(604)的下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缆组件(1)包括两个第一横杆(101)、多个第二横杆(102)、多个竖杆(103)和调节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承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轮包括滚线轮(8)和外护轮(7);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缆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缆承托支架,包括:承缆组件、支撑件、固定件、第一连墙组件、第二连墙组件以及弱电承托组件;第一连墙组件和第二连墙组件可转动设置于固定件两侧;固定件内设置有开腔;支撑件活动安装于开腔内;承缆组件固定安装于支撑件上,且位于开腔外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连墙组件将固定件稳固地安装于转角处的一墙面,并利用可转动的第二连墙组件调整角度后,固定于另一墙面;支撑件在开启中沿第一方向可弹性移动,当电缆被拖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支撑件能够产生适量的弹性形变,有效吸收并分散这些力量,避免了直接冲击对支架造成的损害,显著延长了支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莫华朝,李华,缪新招,刘志新,谢志炜,周鑫,兰贵海,张攀,林镜星,林蔚,方吕佳,李柏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4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