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控制,尤其涉及一种触发升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勘探、石油钻井也在不断进步。应用的各种探测器、感应器、爆破器等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应用的触发升压装置也不例外。
2、触发升压装置使用环境复杂,复杂的环境要求电子设备具有更高的性能。因此,触发升压装置的性能控制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3、相关技术中,设备的应用地域广阔,海拔高低不同。应用场景有地面,也有井下,相关各类辅助设备也不少。一方面,设备携带不便,另一方面,希望设备体积小,应用可靠。平时在地面出现失误还好寻找解决,而在井下时,特别是千米的井下,工作失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失。
4、因此,小巧、可靠的触发升压装置成为人们的期待,希望会有更好的设备出现。
5、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发升压装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升压装置,该装置包括:
3、极性保护电路;
4、一次升压电路,包括加电支路、吸收泄放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及外围应用支路电路;其中,所述加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极性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电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吸收泄放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极性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吸收泄放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5、隔离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包、隔离变压器辅助线包、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包及滤波电路;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包的同名端与所述极性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包的非同名端与所述吸收泄放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辅助线包的同名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辅助线包的非同名端接入第一接地端;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包的同名端接入第二接地端;所述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
6、二次升压电路,所述二次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包的非同名端连接;
7、脉冲输出电路,所述脉冲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二次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8、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性保护电路包括:
9、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对放置,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对放置,电源正极夹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电源负极夹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10、非电解电容,所述非电解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所述非电解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11、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电解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1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电支路包括:
13、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14、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连接;
15、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连接。
1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收泄放电路包括:
17、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18、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19、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20、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相对放置;
2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2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接入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包的非同名端。
2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
24、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25、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26、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输出端连接;
27、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辅助线包的同名端连接;
28、第八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出端连接;
29、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辅助线包的同名端连接。
30、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包括:
31、主控芯片,设置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其中,所述第五引脚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32、第九二极管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33、第九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九电阻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八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所述第九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
34、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之间,且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引脚;
35、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十一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出端之间接入所述第三引脚;
36、三极管和第十二电阻,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四引脚;
37、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六电容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三引脚;其中,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五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输出端之间;
38、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三引脚,所述第七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39、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40、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八引脚,所述第八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九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八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八引脚之间,所述第九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41、第十电容,所述第十电容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七引脚,所述第十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第十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
42、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及场效应管;所述第十四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十五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三引脚;
43、所述第十六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十四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在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之间;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包的非同名端连接在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之间。
4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升压电路包括:
45、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及第十八电容;其中,所述第十一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包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六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七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八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包的同名端连接;
46、以及,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第十五二极管、第十六二极管及第十七二极管;其中,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线包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八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八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七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七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六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六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输出端连接。
4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脉冲输出电路包括:
48、第十九电阻,所述第十九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输出端连接;
49、第十九电容,所述第十九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接地端;
50、第一放电管,所述第一放电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输出端连接;
51、第二放电管,所述第二放电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放电管的输出端连接。
5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
53、第一安规电容、第二安规电容、第三安规电容及第四安规电容;其中,所述第一安规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安规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规电容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安规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安规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安规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安规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安规电容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二接地端。
5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55、通过上述装置,极性保护电路对初始电源信号进行极性保护、滤波处理,得到电源信号,然后经一次升压电路对电源信号进行一次升压处理,得到一次升压电源信号,再经隔离电路对一次升压电源信号进行低电压和高电压空间隔离处理,将低压端和高压端空间隔开,使得该装置应用安全可靠。而后将一次升压电源信号输送到二次升压电路进行二次升压,得到二次升压电源信号,最后将二次升压电源信号送到脉冲输出电路完成脉冲输出。通过该装置,本技术可以实现对初始电源信号进行两次升压,逐步做到高压进行脉冲输出,以实现二次升压电源信号点燃导火索引爆爆破。
1.一种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保护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电支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泄放电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接入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线包的非同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应用支路电路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升压电路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输出电路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触发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