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电缆加工,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1、电缆铝护套挤压焊接工艺在其缆芯外部包裹一层铝护套,以起信号屏蔽、防潮密封、增加机械强度的功能。铝护套的壁厚为0.8~2.0mm。
2、目前,公开号为cn112071519,公开日为2020年12月1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护套电缆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的步骤为,s1、取电缆芯与铝带送入至铝护套成型组件内;s2、铝带的两侧边在铝护套成型组件内折起并将电缆芯包围;s3、通过高频感应焊接机对铝带两侧边进行加热,通过挤压组件将两侧边挤压在一起,同时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铝带两侧边的氧化层挤出;s4、进行减径整形同时去除氧化层;s5、收卷铝护套电缆。
3、其中铝护套在经过焊接和挤压后其表面的温度会很高,此时如果直接进入收卷机构进行收卷就可能导致铝护套发生变形或者损坏的情况,最终就会不利于铝护套的定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能够通过水冷的方式对焊接挤压后的铝护套进行冷却定型。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s1、取电缆芯与铝带送入至铝护套成型组件内;
4、s2、铝带的两侧边在铝护套成型组件内折起并将电缆芯包围;
5、s3、通过高频感应焊接机对铝带两侧边进行加热,通过挤压组件将两侧边挤压在一起,同时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铝带两侧边的氧化层挤出;
6、s4、利用冷却装置对铝护套的外壁进行冷却降温;
7、s5、利用表面检测装置对经过降温后的铝护套进行表面检测,对于铝护套表面的损伤部位进行补焊;
8、s6、通过收卷机构对铝护套电缆进行收卷。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取电缆芯与铝带送入至铝护套成型组件内,随后铝带的两侧边在铝护套成型组件内折起并将电缆芯包围,其中通过高频感应焊接机对铝带两侧边进行加热,通过挤压组件将两侧边挤压在一起,同时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铝带两侧边的氧化层挤出;而经过挤压和焊接后的铝护套电缆需要经过冷却装置,此时利用冷却装置即可对铝护套的外壁进行冷却降温;随后经过冷却后的铝护套电缆即可进入表面检测装置,从而通过利用表面检测装置对经过降温后的铝护套进行表面检测,对于铝护套表面的损伤部位进行补焊;最终即可通过收卷机构对铝护套电缆进行收卷。
1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槽、开设在冷却槽两端处且供铝护套电缆穿过的第一开口、设置在冷却槽下侧的多个支撑柱、位于冷却槽一侧的冷却塔、设置在冷却槽上侧的连接臂、一端与连接臂连接且另一端与冷却塔的出水口连接的喷淋管、设置在冷却塔一侧且出水口与冷却塔的进水口连接的回用泵、一端与冷却槽底壁连接且另一端与回用泵的进水口连接的回用水管、用于对铝护套电缆外壁的水分进行吹干的吹干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护套电缆穿过第一开口后进入冷却槽内,其中冷却塔内经过冷却后的水通过喷淋管喷淋在铝护套电缆的外壁上,从而对铝护套电缆外壁进行冷却降温;而喷淋水在与铝护套电缆进行热交换后即可变成热水,此时利用回用泵和回用水管将冷却槽内热水注入冷却塔内,从而通过冷却塔对热水进行冷却降温,最终即可实现冷却槽和冷却塔之间的水循环。
1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干组件包括设置在铝护套电缆下方的离心风机、设置在离心风机上端的出风口处的喷吹槽、开设在喷吹槽的两端处且供铝护套电缆穿过的第二开口。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铝护套电缆从冷却槽内传输出来时表面携带有水分,此时利用离心风机给喷吹槽内供风,而喷吹槽利用第二开口供铝护套电缆穿过,最终即可通过离心风机对铝护套电缆表面的水分进行吹干。
1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位于铝护套电缆下侧的支架、两个设置在支架上侧且左右包裹在铝护套电缆外侧的半圆套、多个转动连接在半圆套内壁上且抵触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的滚珠、设置在半圆套内且内部装有液体颜料的液体盒、设置在半圆套内且用于当滚珠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发生位置偏移后带动液体盒内的液体颜料挤出至铝护套电缆外壁上的挤出组件,所述半圆套内壁与铝护套电缆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铝护套电缆从喷吹槽内传输出来后,利用两个半圆套左右包裹在铝护套电缆外侧,其中半圆套内的多个滚珠即可抵触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而当铝护套上发生损伤的部位传输至滚珠位置后,滚珠就会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发生位置偏移,此时利用挤出组件挤出液体盒内的液体颜料至铝护套电缆外壁上,从而通过液体颜料对发生损伤的铝护套电缆外壁位置进行标注,随后操作人员即可根据铝护套电缆外壁上液体颜料的位置找到对应的损伤位置,最终即可有利于操作人员快速对铝护套表面的损伤部位进行补焊。
1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滚珠沿着铝护套电缆的周侧外壁均匀分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个滚珠沿着铝护套电缆的周侧外壁均匀分布,此时即可通过多个滚珠对铝护套电缆外壁上各个位置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1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出组件包括设置在半圆套内的固定臂、铰接在固定臂端部且一端供滚珠转动连接的摆动臂、设置在半圆套内且位于液体盒一侧位置处的活塞盒、嵌入在活塞盒内的活塞块、设置在活塞块外壁上的活塞杆、设置在活塞杆远离活塞块一端处的驱动柱、设置在摆动臂远离滚珠的一端处且供驱动柱穿过的腰型套、一端与活塞盒内连通且另一端穿出至半圆套外的挤出管、一端与挤出管远离活塞盒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铝护套电缆外壁处的喷涂管、设置在挤出管上且用于控制挤出管朝向活塞盒外进行单向挤出的第一单向阀、一端与活塞盒内连通且另一端与液体盒连通的补液管、设置在补液管上且用于控制补液管朝向活塞盒内进行单向补液的第二单向阀、呈v字形且一端半圆套内壁连接另一端抵紧在摆动臂上的复位弹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铝护套表面具有凹坑且传输至滚珠位置处时,在复位弹片的弹力作用下即可带动摆动臂摆动,使得滚珠嵌入在凹坑内,同时摆动臂也通过腰型套带动驱动柱、活塞杆和活塞块向上移动,随后活塞块即可朝向活塞盒内挤压,此时活塞盒内的液体颜料即可穿过挤出管和第一单向阀后进入喷涂管内,由喷涂管喷出的液体颜料即可落在铝护套表面;其中由于液体颜料在挤出管和喷涂管内的流动需要时间,同时铝护套电缆又始终处于传输状态下,故而在滚珠离开铝护套表面的凹坑位置且传输至喷涂管的位置处后,喷涂管内喷出的液体颜料刚好喷涂在凹坑附近的位置处,最终即可有利于液体颜料比较准确的对凹坑位置进行定位;
20、而当滚珠离开凹坑后,滚珠就会上移后恢复至铝护套表面的位置,而摆动臂则是反向摆动后复位,同时摆动臂也通过腰型套带动驱动柱、活塞杆和活塞块向下移动,随后活塞块即可朝向活塞盒外抽离,此时第二单向阀即可打开,从而使得液体盒内的液体颜料穿过补液管和第二单向阀后进入活塞盒内,最终即可补充活塞盒内缺少的液体颜料,从而有利于活塞盒下一次的液体颜料挤出;最后操作人员根据液体颜料在铝护套电缆表面的位置从而对该处凹坑进行补焊。
2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珠的中心处开设有轴孔,所述摆动臂的端部设置有穿入轴孔内的转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动臂利用端部的转轴穿入滚珠中心处的轴孔内,从而实现滚珠在摆动臂端部的转动连接,使得滚珠与铝护套外壁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最终即可减小滚珠与铝护套外壁之间的摩擦力。
2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涂管的端面与铝护套电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半圆套外侧设置有呈c字形且包围在多个喷涂管外侧的气道,所述喷涂管上设置有一端与喷涂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气道内连通的供气管,所述气道的上端处设置有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的进气管,所述喷吹槽的上侧设置有导气罩,所述导气罩的上侧设置有两根一端与导气罩连通且另一端与进气管上端连接的回用气管。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喷涂管的端面与铝护套电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从而避免喷涂管与铝护套外壁之间产生摩擦后造成铝护套外壁的磨损;
25、其中在喷涂管将液体颜料喷涂在铝护套外壁上时,由于喷涂管的端面与铝护套电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故而液体颜料会因为自身重力的关系而无法附着在铝护套外壁上,此时就需要外界对喷涂管内施加喷吹作用力,从而使得液体颜料在气流作用下稳定附着在铝护套外壁上;此时利用导气罩包裹在喷吹槽上侧,从喷吹槽内向上喷射的气流即可汇入导气罩内,而导气罩即可通过回用气管将气流引入气道内,随后气道即可通过供气管将气流送入喷涂管内,从而帮助进入喷涂管内的液体颜料快速附着在铝护套外壁上;
26、同时由于导气罩将喷吹槽上侧的气流通过回用气管、气道和供气管引入喷涂管内,故而喷涂管内即可形成持续对铝护套外壁进行喷吹的回用气流,这些回用气流即可进一步对铝护套外壁进行冷却降温,最终即可有利于喷吹槽内喷射上来的气流进行双重回用。
2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半圆套的上方设置有内部充满有液体颜料的补液箱,所述补液箱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套管,所述半圆套上侧设置有下端与液体盒内连通且上端用于嵌入在套管内的插管。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补液箱内的液体颜料对液体盒内的液体颜料进行补充,从而保证液体盒内始终充满液体颜料。
29、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腰型套与固定臂之间的摆动臂长度大于滚珠与固定臂之间的摆动臂长度。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铝护套的壁厚为0.8~2.0mm,故而铝护套上损伤部位的厚度较小,此时就会导致滚珠的位置偏移量比较小,从而可能无法对活塞盒内的液体颜料产生足够的挤压位移量;此时利用腰型套与固定臂之间的摆动臂长度大于滚珠与固定臂之间的摆动臂长度,从而放大滚珠产生的位置偏移量,最终即可通过摆动臂产生足够活塞盒内液体颜料挤出的挤压位移量。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取电缆芯与铝带送入至铝护套成型组件内,随后铝带的两侧边在铝护套成型组件内折起并将电缆芯包围,其中通过高频感应焊接机对铝带两侧边进行加热,通过挤压组件将两侧边挤压在一起,同时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铝带两侧边的氧化层挤出;而经过挤压和焊接后的铝护套电缆需要经过冷却装置,此时利用冷却装置即可对铝护套的外壁进行冷却降温;随后经过冷却后的铝护套电缆即可进入表面检测装置,从而通过利用表面检测装置对经过降温后的铝护套进行表面检测,对于铝护套表面的损伤部位进行补焊;最终即可通过收卷机构对铝护套电缆进行收卷;
32、其中铝护套电缆在利用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时,铝护套电缆首先穿过第一开口后进入冷却槽内,其中冷却塔内经过冷却后的水通过喷淋管喷淋在铝护套电缆的外壁上,从而对铝护套电缆外壁进行冷却降温;而喷淋水在与铝护套电缆进行热交换后即可变成热水,此时利用回用泵和回用水管将冷却槽内热水注入冷却塔内,从而通过冷却塔对热水进行冷却降温,最终即可实现冷却槽和冷却塔之间的水循环;同时当铝护套电缆从冷却槽内传输出来时表面携带有水分,此时利用离心风机给喷吹槽内供风,而喷吹槽利用第二开口供铝护套电缆穿过,最终即可通过离心风机对铝护套电缆表面的水分进行吹干;
33、同时铝护套电缆离开喷吹槽后即可进入表面检测装置,首先利用两个半圆套左右包裹在铝护套电缆外侧,其中半圆套内的多个滚珠即可抵触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当铝护套表面具有凹坑且传输至滚珠位置处时,在复位弹片的弹力作用下即可带动摆动臂摆动,使得滚珠嵌入在凹坑内,同时摆动臂也通过腰型套带动驱动柱、活塞杆和活塞块向上移动,随后活塞块即可朝向活塞盒内挤压,此时活塞盒内的液体颜料即可穿过挤出管和第一单向阀后进入喷涂管内,又由于喷涂管内具有导气罩引入的气流,故而气流即可推动液体颜料使得喷涂管喷出的液体颜料稳定落在铝护套表面;其中由于液体颜料在挤出管和喷涂管内的流动需要时间,同时铝护套电缆又始终处于传输状态下,故而在滚珠离开铝护套表面的凹坑位置且传输至喷涂管的位置处后,喷涂管内喷出的液体颜料刚好喷涂在凹坑附近的位置处,最终即可有利于液体颜料比较准确的对凹坑位置进行定位;
34、而当滚珠离开凹坑后,滚珠就会上移后恢复至铝护套表面的位置,而摆动臂则是反向摆动后复位,同时摆动臂也通过腰型套带动驱动柱、活塞杆和活塞块向下移动,随后活塞块即可朝向活塞盒外抽离,此时第二单向阀即可打开,从而使得液体盒内的液体颜料穿过补液管和第二单向阀后进入活塞盒内,最终即可补充活塞盒内因为向外挤出而缺少的液体颜料,从而有利于活塞盒下一次的液体颜料挤出;最后操作人员根据液体颜料在铝护套电缆表面的位置从而对该处凹坑进行补焊
35、其中由于导气罩将喷吹槽上侧的气流通过回用气管、气道和供气管引入喷涂管内,故而喷涂管内即可形成持续对铝护套外壁进行喷吹的回用气流,这些回用气流即可进一步对铝护套外壁进行冷却降温,最终即可有利于喷吹槽内喷射上来的气流进行双重回用。
1.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槽(11)、开设在冷却槽(11)两端处且供铝护套电缆穿过的第一开口(12)、设置在冷却槽(11)下侧的多个支撑柱(13)、位于冷却槽(11)一侧的冷却塔(14)、设置在冷却槽(11)上侧的连接臂(15)、一端与连接臂(15)连接且另一端与冷却塔(14)的出水口连接的喷淋管(16)、设置在冷却塔(14)一侧且出水口与冷却塔(14)的进水口连接的回用泵(17)、一端与冷却槽(11)底壁连接且另一端与回用泵(17)的进水口连接的回用水管(18)、用于对铝护套电缆外壁的水分进行吹干的吹干组件(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组件(19)包括设置在铝护套电缆下方的离心风机(191)、设置在离心风机(191)上端的出风口处的喷吹槽(192)、开设在喷吹槽(192)的两端处且供铝护套电缆穿过的第二开口(19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检测装置(2)包括位于铝护套电缆下侧的支架(21)、两个设置在支架(21)上侧且左右包裹在铝护套电缆外侧的半圆套(22)、多个转动连接在半圆套(22)内壁上且抵触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的滚珠(23)、设置在半圆套(22)内且内部装有液体颜料的液体盒(24)、设置在半圆套(22)内且用于当滚珠(23)在铝护套电缆外壁上发生位置偏移后带动液体盒(24)内的液体颜料挤出至铝护套电缆外壁上的挤出组件(25),所述半圆套(22)内壁与铝护套电缆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滚珠(23)沿着铝护套电缆的周侧外壁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组件(25)包括设置在半圆套(22)内的固定臂(251)、铰接在固定臂(251)端部且一端供滚珠(23)转动连接的摆动臂(252)、设置在半圆套(22)内且位于液体盒(24)一侧位置处的活塞盒(253)、嵌入在活塞盒(253)内的活塞块(254)、设置在活塞块(254)外壁上的活塞杆(255)、设置在活塞杆(255)远离活塞块(254)一端处的驱动柱(256)、设置在摆动臂(252)远离滚珠(23)的一端处且供驱动柱(256)穿过的腰型套(257)、一端与活塞盒(253)内连通且另一端穿出至半圆套(22)外的挤出管(258)、一端与挤出管(258)远离活塞盒(253)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铝护套电缆外壁处的喷涂管(259)、设置在挤出管(258)上且用于控制挤出管(258)朝向活塞盒(253)外进行单向挤出的第一单向阀(260)、一端与活塞盒(253)内连通且另一端与液体盒(24)连通的补液管(261)、设置在补液管(261)上且用于控制补液管(261)朝向活塞盒(253)内进行单向补液的第二单向阀(262)、呈v字形且一端半圆套(22)内壁连接另一端抵紧在摆动臂(252)上的复位弹片(26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23)的中心处开设有轴孔(231),所述摆动臂(252)的端部设置有穿入轴孔(231)内的转轴(25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管(259)的端面与铝护套电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半圆套(22)外侧设置有呈c字形且包围在多个喷涂管(259)外侧的气道(3),所述喷涂管(259)上设置有一端与喷涂管(259)连通且另一端与气道(3)内连通的供气管(31),所述气道(3)的上端处设置有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的进气管(32),所述喷吹槽(192)的上侧设置有导气罩(4),所述导气罩(4)的上侧设置有两根一端与导气罩(4)连通且另一端与进气管(32)上端连接的回用气管(4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圆套(22)的上方设置有内部充满有液体颜料的补液箱(5),所述补液箱(5)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套管(51),所述半圆套(22)上侧设置有下端与液体盒(24)内连通且上端用于嵌入在套管(51)内的插管(22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铝护套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套(257)与固定臂(251)之间的摆动臂(252)长度大于滚珠(23)与固定臂(251)之间的摆动臂(252)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