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1-21  69


    本发明涉及乡村产业数字化管理,尤其涉及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追溯和质量控制,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够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提供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的自然资源、生产过程和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进而调整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精准管理。并且加强乡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和物流跟踪,拓宽销售渠道,对农村居民需求的精准识别和响应,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其重要目的在于提高乡村产业管理便捷性,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

    4、构建岸线变化预测模型,分析目标乡村的历史岸线变化状况,根据实时气象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并制定灾害预防策略;

    5、对目标乡村区域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结合所述区域经济信息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力农产品,生成农产品运营策略,进行乡村产业智慧运营管理;

    6、根据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对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进行文化设施旅游路线管理;

    7、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区域服务机构建筑分析服务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人口需求,进行区域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并构建智能应答机制对用户进行服务资源指引。

    8、本方案中,所述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具体包括:

    9、基于遥感技术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通过信息采集和数据检索获取目标乡村的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所述区域地理信息包括道路网络信息、区域建筑信息、区域环境信息和区域人口信息;

    10、对所述遥感图像信息进行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预处理,对所述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进行格式转换、数据清洗和数据检验预处理;

    11、根据区域经济信息的区域位置属性和经济来源属性关联对应区域位置或经济来源的区域地理信息,并结合所述遥感图像信息构建空间数据库,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包含各种用于构建乡村数字地图的构建元素;

    12、利用gis技术结合所述空间数据库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根据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对应的区域地理信息构成目标乡村的数字地图底图,将遥感图像信息叠加至目标乡村的数字地图底图中进行地图修正,并对修正后的数字地图底图进行渲染获取初始数字地图;

    13、基于可视化技术将所述区域经济信息进行多维度展示,与所述初始数字地图关联并生成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所述乡村数字地图包括区域经济图层、区域生态图层、区域土地图层、区域设施图层。

    14、本方案中,所述构建岸线变化预测模型,分析目标乡村的历史岸线变化状况,根据实时气象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并制定灾害预防策略,具体包括;

    15、获取目标乡村的历史水体环境监测信息,利用ndwi法对所述历史水体环境监测信息进行增强,利用高斯滤波器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并进行图像灰度化和归一化,得到预处理图像信息;

    16、对所述预处理图像信息进行一阶有限差分卷积并计算梯度幅值和梯度方向,通过8-连通领域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利用双阈值算法进行水体边界检测和连接,得到水体边界检测信息;

    17、根据所述水体边界检测信息计算目标乡村区域内的水体岸线发育系数,根据计算得到的水体岸线发育系数分析目标乡村区域内的历史水体岸线变化,得到历史水体岸线变化信息;

    18、构建岸线变化预测模型,获取历史洪涝灾害信息,通过所述历史水体岸线变化信息提取发生灾害时的历史水体岸线变化特征,并将对应历史气象信息进行关联,生成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岸线变化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19、获取区域地理信息和实时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区域地理信息分析目标乡村区域的水体岸线特征,结合所述实时气象信息输入至所述岸线变化预测模型中进行岸线变化预测,得到岸线变化预测信息;

    20、基于所述岸线变化预测信息判断目标乡村是否存在洪涝灾害风险,若存在洪涝灾害风险,则获取灾害区域的泄洪能力信息制定灾害预防方案;

    21、基于所述岸线变化预测信息计算灾害区域的水体变化程度,结合所述泄洪能力信息计算当前水体变化程度的排泄时间,生成灾害预防方案对目标灾害区域进行提前泄洪预警,并根据所述岸线变化预测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与所述乡村数字地图进行关联。

    22、本方案中,所述对目标乡村区域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结合所述区域经济信息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力农产品,生成农产品运营策略,具体包括:

    23、基于构建的乡村数字地图获取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建筑信息,根据所述区域建筑信息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得到产业结构分析信息;

    24、通过所述区域经济信息提取不同产业对应的产值特征,构成产值变化趋势图,根据产值变化趋势图分析目标区域的各产业的发展状况,得到产业发展状况信息;

    25、基于产业发展状况信息提取农产品的产值变化特征,根据所述产业结构分析信息提取农产品产业对应的产品特征,通过区域经济信息获取各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分析各农产品的产值贡献程度,得到产值贡献程度信息;

    26、根据所述产值贡献程度信息对不同农产品种类进行排序,分析各农产品种类在目标区域的销售流通程度,并构成各农产品在不同时期的销售流通变化图,得到产品价值分析信息;

    27、构建销售趋势预测模型,输入所述产品价值分析信息获取各农产品在单位周期内的销售量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热门销售产品和潜力销售产品划分;

    28、基于所述区域经济信息获取潜力销售产品实际销售总量以及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的销售数量,根据各销售渠道的销售量与总销售量的占比生成农产品运营策略。

    29、本方案中,所述根据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对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进行文化设施旅游路线管理,具体包括:

    30、获取区域地理信息,根据所述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将文化设施视为节点,各文化设施之间的道路网络作为节点之间的连接,构成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分布图;

    31、通过所述文化设施基本信息对所述文化设施分布图各节点进行附属属性添加,通过历史交通环境信息对文化设施分布图各节点之间的连接进行附属属性添加,包括道路容量、道路拥堵时间和道路距离;

    32、设定节点关系评估规则,根据所述文化设施分布图提取各节点与邻居节点之间的交通附属属性进行节点关系评估,所述节点关系分为并行关系、排它关系和先后关系,得到节点关系评估信息;

    33、设定初始节点和初始时间,结合所述节点关系评估信息利用metapath随机游走在所述文化设施分布图进行旅游路线优化,获取初始节点的邻居节点;

    34、基于节点关系评估信息筛选与初始节点存在排它关系的邻居节点,根据邻居节点与初始节点对应的附属属性计算初始节点与邻居节点的交通距离消耗时间;

    35、将计算的得到的交通距离消耗时间与预设阈值进行判断,判断目标邻居节点是否为优化节点,若为优化节点,提取优化节点与初始节点之间的道路连接特征,结合初始时间选取当前时间点道路交通状况为不拥堵的道路作为旅游优化路径;

    36、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遍历所述文化设施分布图中的所有文化设施节点生成旅游路线优化路径,获取历史旅游路线,将所述旅游路线优化路径与所述历史旅游路线进行合并,并将各文化设施节点对应的旅游优化路径的时间属性作为触发条件,生成文化设施旅游路线优化图,进行文化旅游运营推荐。

    37、本方案中,所述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区域服务机构建筑分析服务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人口需求,进行区域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并构建智能应答机制对用户进行服务资源指引,具体包括:

    38、根据所述区域地理信息获取区域人口信息和区域建筑信息,通过所述区域建筑信息提取目标区域内的服务机构建筑,所述服务机构建筑包括法律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及政府服务机构;

    39、基于数据检索获取各服务机构的工作时间信息、服务能力信息和区域位置信息,构成区域服务机构数据库;

    40、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人口信息获取各子区域的人口特征,结合所述区域服务机构数据库对各子区域内的不同类型的服务资源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生成服务资源增加建议;

    41、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述用户询问信息进行分词处理,根据分词结果构建词向量并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和标注,得到预处理信息;

    42、基于rnn构建智能应答模型,所述智能应答模型与区域服务机构数据库进行关联,将所述预处理信息输入至所述智能应答模型中进行分析;

    43、对所述预处理信息进行关键词特征提取作为检索标签,在所述区域服务机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检索结果信息,根据检索结果生成用户需求应答信息对目标用户询问内容进行应答。

    44、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含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程序,所述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45、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

    46、构建岸线变化预测模型,分析目标乡村的历史岸线变化状况,根据实时气象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并制定灾害预防策略;

    47、对目标乡村区域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结合所述区域经济信息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力农产品,生成农产品运营策略,进行乡村产业智慧运营管理;

    48、根据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对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进行文化设施旅游路线管理;

    49、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区域服务机构建筑分析服务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人口需求,进行区域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并构建智能应答机制对用户进行服务资源指引。

    5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分析目标乡村的历史岸线变化状况,根据实时气象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并制定灾害预防策略;对目标乡村区域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力农产品,进行乡村产业智慧运营管理;根据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对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进行文化设施旅游路线管理;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区域服务机构建筑分析服务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人口需求,进行区域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并构建智能应答机制进行服务资源指引。


    技术特征:

    1.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岸线变化预测模型,分析目标乡村的历史岸线变化状况,根据实时气象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并制定灾害预防策略,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乡村区域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结合所述区域经济信息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力农产品,生成农产品运营策略,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对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进行文化设施旅游路线管理,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区域服务机构建筑分析服务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人口需求,进行区域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并构建智能应答机制对用户进行服务资源指引,具体包括:

    7.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含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程序,所述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乡村产业数字化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乡村的遥感图像信息、区域经济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构建目标乡村的乡村数字地图;分析目标乡村的历史岸线变化状况,根据实时气象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并制定灾害预防策略;对目标乡村区域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力农产品,进行乡村产业智慧运营管理;根据区域地理信息提取目标乡村的文化设施信息及道路网络信息,对目标区域的文化设施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进行文化设施旅游路线管理;根据目标区域内的区域服务机构建筑分析服务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区域人口需求,进行区域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并构建智能应答机制进行服务资源指引。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弛,张益,钱智超,李承介,张昕伟,王冠,尉明,王培,杨宇,朱嘉鲲,杜斌,唐亮,马楠,刘欣泽,唐嘉阳,陈杉,徐永巍,张一鸣,张舒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3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