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颅内深部电极是与脑电图检测设备配合使用的医用产品,常用于脑电信号的检测以及对脑组织进行电刺激,所以其在医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使用时,由射频主机为颅内深部电极提供总功率,颅内深部电极再与患者形成射频回路,由电极为患者提供电刺激所需的功率。然而,颅内深部电极包含的线芯数量较多,目前多达20芯,而且每一根线芯都带有阻抗,所以导通电极上不同数量的触点时,射频回路上的阻抗也会随之变化,即电极对应提供给患者的功率会发生变化,可能存在电极提供给患者的功率达不到脑刺激需求的问题。同时,因电极上的触点间距很小,当前缺少精确导通电极上任意一个触点的电路设计,传统的做法是先将多个触点分组,再以组的形式导通,这种导通方式难以适应实际的应用场景,无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电刺激。
3、由此可知,颅内深部电极存在着控制精确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精确度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2、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控制颅内深部电极,包括:
3、射频主机、开关组和控制器;
4、所述射频主机与所述颅内深部电极连接,所述射频主机用于为所述颅内深部电极提供射频能量;
5、所述开关组设置于所述射频主机和所述颅内深部电极连接的线路上,所述开关组受控于所述控制器;
6、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组导通所述射频主机和所述颅内深部电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开关组来实现仅导通射频主机和需要导通的触点,从硬件上实现精确控制颅内深部电极,而通过控制器来调整射频主机为颅内深部电极提供的射频能量,实现从软件上精确控制颅内深部电极,即多维度控制颅内深部电极,达到提高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精确度的目的。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颅内深部电极上设置有多个触点,所述射频主机与每一个所述触点通过线缆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射频主机通过线缆与每一个触点连接,从而便于后续射频主机针对性地为指定的触点提供射频能量,为精确控制颅内深部电极上的触点提供技术支持。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组包括设置于每一条所述线缆上的一级开关和二级开关;
11、所述一级开关的电源端口与所述射频主机连接,所述一级开关的控制端口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一级开关的负载端口与所述二级开关的电源端口连接,所述二级开关的控制端口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二级开关的负载端口与所述颅内深部电极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开关接入射频主机输出的电流和电压,二级开关则导通对应的触点,从而为实现仅导通射频主机和需要导通的触点提供技术支持。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级开关设置有两个,所述二级开关包括第一电源端口和第二电源端口;
14、其中一个所述一级开关的电源端口连接射频主机的正极端口,负载端口连接所有二级开关的第一电源端口;
15、另一个所述一级开关的电源端口连接射频主机的负极端口,负载端口连接所有二级开关的第二电源端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有的二级开关的第一电源端口均连接至其中一个一级开关的负载端口,而第二电源端口均连接至另一个一级开关的负载端口,因此,部署在射频主机侧的线缆数量最少,降低线缆对颅内深部电极的阻抗影响程度。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为ad5933控制器和aducm350控制器中的一种。
18、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中,包括:
19、获取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和所述目标触点的电阻值,所述目标触点为待上电的触点;
20、根据所述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和所述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数量确定控制模式,所述控制模式是指所述目标触点组成的射频回路方式;
21、在所述控制模式下,根据所述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和参数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触点的损耗功率,所述参数值是指射频主机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
22、根据所述控制模式和所述损耗功率生成控制策略,所述控制模式作用于所述开关组中,所述损耗功率作用于所述射频主机中,所述射频主机用于为所述颅内深部电极提供射频能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接入的颅内深部电极的目标触点和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再根据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和参数值计算得到射频回路的损耗功率,依据损耗功率和射频主机提供的总功率计算得到目标触点提供给患者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作用于病灶区域中,为了使实际功率达到预设功率范围,进而使目标触点的脑刺激有效或者损毁功能有效,所以依据实际功率来动态调整射频主机提供的总功率。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控制模式下,根据所述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和参数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触点的损耗功率,包括:
25、根据所述目标触点的电阻值计算得到所述射频回路的电阻值;
26、根据所述射频回路的电阻值、所述射频主机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计算得到所述损耗功率。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参数值来计算目标触点的损耗功率,以便于后续依据损耗功率和射频主机提供的总功率计算得到目标触点提供给患者的实际功率。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式包括单级控制模式;
29、当所述控制模式为单级控制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触点的电阻值计算得到所述射频回路的电阻值,包括:
30、r=r电极内阻*1/m,其中,r为射频回路的电阻值,r电极内阻为目标触点的电阻值,m为目标触点的个数,1≤m≤4。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射频回路的电阻值、所述射频主机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计算得到所述损耗功率,包括:
32、p损耗=i主*i主*r,其中,i主为射频主机输出的电流,r为射频回路的电阻值;或者
33、p损耗=u主* u主 / r,其中,u主为射频主机输出的电压,r为射频回路的电阻值。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和所述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数量确定控制模式,包括:
35、当所述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为一根,且所述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与外置于患者体外的中性电极形成射频回路时,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单级控制模式;
36、当所述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所述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形成射频回路时,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第一双极控制模式;
37、当所述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为一根,且所述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有多个,多个所述目标触点形成射频回路时,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第二双极控制模式。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依据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和目标触点数量确定出一种适配的控制模式,并采用该种控制模式控制颅内深部电极,以实现精确控制颅内深部电极的目的。
3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0、一方面,获取接入的颅内深部电极的目标触点和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再根据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和参数值计算得到射频回路的损耗功率,依据损耗功率和射频主机提供的总功率计算得到目标触点提供给患者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作用于病灶区域中,为了使实际功率达到预设功率范围,进而使目标触点的脑刺激有效或者损毁功能有效,所以依据实际功率来动态调整射频主机提供的总功率。另一方面,还根据颅内深部电极的数量和颅内深部电极上目标触点的数量确定一种用于控制一级开关和二级开关的控制模式,则能够实现由一级开关和二级开关导通射频主机和目标触点。由此可知,本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精确控制颅内深部电极上的目标触点导通,还能够动态调整目标触点输出的实际功率,从而实现精确控制颅内深部电极的目的。
1.一种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颅内深部电极(4),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主机(1)、开关组(2)和控制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深部电极(4)上设置有多个触点,所述射频主机(1)与每一个所述触点通过线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2)包括设置于每一条所述线缆上的一级开关(21)和二级开关(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开关(21)设置有两个,所述二级开关(22)包括第一电源端口和第二电源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为ad5933控制器和aducm350控制器中的一种。
6.一种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控制模式下,根据所述目标触点的电阻值和参数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触点的损耗功率,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式包括单级控制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射频回路的电阻值、所述射频主机(1)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计算得到所述损耗功率,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颅内深部电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颅内深部电极(4)的数量和所述颅内深部电极(4)上的目标触点数量确定控制模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