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1-19  38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在具备压缩机、散热器、减压部、单个蒸发器、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已知控制减压部以使经由内部热交换器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目标过热度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828号公报

    5、本发明人们正在研究利用制冷循环装置来实施车室内等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以及车载电池等发热设备的温度调节。

    6、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利用由单个蒸发器进行了温度调节的低温侧热介质来将空调对象空间和发热设备分别调节至适当温度是很困难的。即,难以兼顾确保空调对象空间的空调性能和保护发热设备。

    7、另外,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利用减压部控制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情况下,无法利用减压部进行流经空调用的蒸发器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调节,因此,空调对象空间的空调性能会变得不充分。因此,难以兼顾确保空调对象空间的空调性能和保护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能够确保或提高空调对象空间的空调性能,并且能够适当地保护包括压缩机和发热设备的设备。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

    3、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4、压缩机,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

    5、散热器,该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6、第一减压部,该第一减压部使通过散热器后的制冷剂减压;

    7、第一蒸发器,该第一蒸发器使由第一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8、第二减压部,该第二减压部在散热器的下游侧被配置为与第一减压部并联,并且使通过散热器后的制冷剂减压;以及

    9、第二蒸发器,该第二蒸发器使由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与从发热设备和外部空间中的至少一方吸热的吸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10、在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吸入侧设置有制冷剂合流部,该制冷剂合流部使通过第一蒸发器后的制冷剂与通过第二蒸发器后的制冷剂合流,

    11、第一减压部基于第一物理量进行调节,以使得第一蒸发器与制冷剂合流部之间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第一目标过热度,该第一物理量与在第一蒸发器与制冷剂合流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具有相关性,

    12、第二减压部基于第二物理量进行调节,以使得制冷剂合流部与压缩机之间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第二目标过热度,该第二物理量与在制冷剂合流部与压缩机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具有相关性。

    13、这样,如果具备用于冷却空调对象空间的第一蒸发器和从发热设备等吸热的第二蒸发器,就容易将空调对象空间和发热设备调节为适当温度。特别是,由于是利用第一减压部调节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结构,因此能够高效地实施第一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送风空气的热交换。除此之外,由于是利用第二减压部调节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侧的制冷剂的温度,或者抑制回油性的恶化。

    14、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确保或提高空调对象空间的空调性能,并且能够适当地保护压缩机和发热设备。

    15、此外,对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压缩机(11)、散热器(12)、第一减压部(15)、第一蒸发器(16、16A)、第二减压部(18)以及第二蒸发器(19)。在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吸入侧,设置有使通过第一蒸发器后的制冷剂与通过第二蒸发器后的制冷剂合流的制冷剂合流部(20)。第一减压部基于与在第一蒸发器与制冷剂合流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具有相关性第一物理量进行调节,以使得第一蒸发器与制冷剂合流部之间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第一目标过热度。第二减压部基于与在制冷剂合流部与压缩机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具有相关性第二物理量进行调节,以使得制冷剂合流部与压缩机之间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第二目标过热度。

    技术研发人员:平山顺基,冈村徹,牧本直也,河野纮明,武藤骑士,加藤吉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电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2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