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1-19  43


    本公开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仪表板线束、发动机室线束、车门线束及地板线束相互电连接的相互连接箱。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23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然而,对于成为线束的连接目的地的电气设备,期望提高散热性。

    3、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成为线束的连接目的地的电气设备的散热性。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公开的线束具备:电路,至少具有从具有发热元件的电气设备延伸出的配线;导热性板,沿着所述配线扩展;及导热体,将所述电路与所述导热性板热连接。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对于成为线束的连接目的地的电气设备,能够提高散热性并且实现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束,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线束,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束,其中,


    技术总结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成为线束的连接目的地的电气设备的散热性。线束具备:电路,至少具有从具有发热元件的电气设备延伸出的配线;导热性板,沿着所述配线扩展;及导热体,将所述电路与所述导热性板热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英昭,宫胁大辅,竹中祐司,水野芳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2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