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站址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技术2025-01-18  44


    本发明涉及通信,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基站站址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网络初期的大范围规划基本是通过软件仿真来做,网络建设中后期,由于网络的发展,和前期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一些区域站点建设较少或者站间距较大,出现弱覆盖等问题,如何对该部分区域进行站点规划才能达到区域规划最优,是目前实际工作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2、目前业内解决该问题较为成熟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是人工排查:根据经验评估,人工确定最佳建站位置,并依据经验给出最佳方位角;第二种是问题聚类:不论是直接通过单个问题聚类,还是通过多维问题及需求进行聚类,或者其它评估指标,最终都是通过确定相关权重计算获取优先级后再进行相关经纬度选择。

    3、对于第一种方案,人工进行站址规划主要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大、精准性无法把控等问题。传统站址规划,通过人工对区域问题、周边基站分布以及相关数据评估,通过电子地图直接进行选点建设,并参照实际需求依据经验给出基站各扇区最佳方位角。站址规划工作相对复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时效性差;由于人员专业能力差异,规划选址具有较大主观性;精准型无法把控。

    4、对于第一种方案,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站址规划时,常常是聚类关注的问题在哪里,聚类的中心就在那里,站址建设就在那里,这种聚类方法无法摆脱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对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冲击较大,往往是一个问题解决,相应的又带来负荷不均、重叠覆盖等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站址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能够通过对待规划区域栅格化并进行栅格分类和优先级排序,按照优先级排序遍历搜索得到多条规划组合并进行增益评估,以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以指导基站建设,无需耗费大量人力,实现了高效且合理的站址规划。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包括:

    3、根据可规划站点栅格关联的mdt数据对待规划区域内的所有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其中,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的优先程度与自身栅格关联的mdt数据中的弱覆盖采样点数呈正相关关系;

    4、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基于站址规划原则,循环遍历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得到站点规划组合集;其中,所述站址规划原则包括: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最小规划站间距;

    5、分别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进行增益评估;

    6、根据增益评估结果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根据可规划站点栅格关联的mdt数据对所有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之前,还包括:

    8、对所述待规划区域进行栅格划分,并将所述待规划区域内的mdt数据回填到对应位置的栅格中;

    9、基于站址筛选原则,从所有所述栅格中筛选出可规划站点栅格;其中,所述站址筛选原则包括: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最小规划站间距、预设地形类型地区不参与站点规划。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基于站址规划原则,循环遍历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得到站点规划组合集,包括:

    11、从当前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的未遍历搜索过的栅格中,选择最高优先级的栅格进行遍历搜索;

    12、在当前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中,删除正在遍历的栅格和离正在遍历的栅格距离小于所述最小规划站间距的栅格,得到下一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

    13、若下一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内存在栅格,则以当前级选择的栅格作为下一级遍历搜索的父节点,并进入下一级遍历搜索,以进行迭代遍历,直到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中不存在栅格;其中,当前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为下一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的父集;

    14、从最后一级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开始,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对每一父集的栅格进行遍历搜索,直到所有父集中的每一栅格都完成遍历,生成若干n叉树;其中,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与n叉树一一对应;

    15、根据所述n叉树确定站点规划组合集。

    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分别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进行增益评估,包括:

    17、在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栅格上设置预规划基站,并为每一所述预规划基站配置对应的基站高度和天线下倾角;

    18、针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依次对所述规划组合关联的每一预规划基站的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测试,筛选出使得所述待规划区域的覆盖增益提升最大的方位角组合作为最佳方位角组合,并计算所述最佳方位角组合对应的覆盖改善到达值,以作为所述规划组合的覆盖改善到达值。

    1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依次对所述规划组合关联的每一预规划基站的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测试,筛选出使得所述待规划区域的覆盖增益提升最大的方位角组合作为最佳方位角组合,并计算所述最佳方位角组合对应的覆盖改善到达值,以作为所述规划组合的覆盖改善到达值,包括:

    20、设置初始方位角,按照预设步长逐步旋转,得到若干预规划方位角;

    21、针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执行以下调整操作:

    22、计算所述待规划区域在当前栅格处于每一预规划方位角下的覆盖改善到达值;

    23、调整所述当前栅格的天线方位角为最大覆盖改善到达值对应的预规划方位角并进入下一栅格的天线方位角调整,直到所述规划组合内的所有栅格都调整完毕,得到最佳方位角组合,并以所述最佳方位角组合下的覆盖改善到达值作为所述规划组合的覆盖改善到达值。

    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站高度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25、当所述预规划基站所在栅格存在建筑物时,根据自身基站所在栅格的建筑物高度分布情况计算所述基站高度;

    26、当所述预规划基站所在栅格不存在建筑物时,根据自身基站所在栅格附近的现有基站的高度计算所述基站高度。

    2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天线下倾角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28、当所述预规划基站所在栅格的场景规划为主城区时,所述天线下倾角为第一预设角度;

    29、当所述预规划基站所在栅格的场景规划为一般城区时,所述天线下倾角为第二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30、当所述预规划基站所在栅格的场景规划为县城乡镇时,所述天线下倾角为第三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

    31、当所述预规划基站所在栅格的场景规划为农村时,所述天线下倾角为第四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角度。

    3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增益评估结果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包括:

    33、对所有所述规划组合进行分类,以使同类规划组合的栅格数量相同;

    34、针对每一类规划组合,选择增益评估结果最优的规划组合作为目标规划组合;

    35、集合所有所述目标规划组合,得到最优规划组合集。

    3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预设地形类型地区包括河流、湖泊和高山。

    3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对所述待规划区域进行栅格划分,并将获取的所述待规划区域内的mdt数据回填到对应位置的栅格中,包括:

    38、使用geohash地理空间编码算法,对所述待规划区域进行栅格划分,并为每一栅格分配对应的栅格编码;

    39、获取所述待规划区域的mdt数据,采用geohash地理空间编码算法对所述mdt数据中每一采样点的经纬度信息进行换算,得到每一采样点对应的栅格编码;

    40、根据所述栅格编码对所有采样点进行汇聚,得到各个栅格下的mdt数据。

    4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站址规划装置,包括:

    42、排序模块,用于根据可规划站点栅格关联的mdt数据对待规划区域内的所有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其中,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的优先程度与自身栅格关联的mdt数据中的弱覆盖采样点数呈正相关关系;

    43、规划组合确定模块,用于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基于站址规划原则,循环遍历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得到站点规划组合集;其中,所述站址规划原则包括: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最小规划站间距;

    44、增益评估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进行增益评估;

    45、最优规划组合筛选模块,用于根据增益评估结果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

    4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站址规划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

    4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首先,根据可规划站点栅格关联的mdt数据对待规划区域内的所有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其中,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的优先程度与自身栅格关联的mdt数据中的弱覆盖采样点数呈正相关关系;然后,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基于站址规划原则,循环遍历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得到站点规划组合集;其中,所述站址规划原则包括: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最小规划站间距;接着,分别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进行增益评估;最后,根据增益评估结果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待规划区域栅格化并进行栅格分类和优先级排序,按照优先级排序遍历搜索得到多条规划组合并进行增益评估,以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以指导基站建设,无需耗费大量人力,实现了高效且合理的站址规划。


    技术特征:

    1.一种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可规划站点栅格关联的mdt数据对所有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之前,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基于站址规划原则,循环遍历所述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得到站点规划组合集,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进行增益评估,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依次对所述规划组合关联的每一预规划基站的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测试,筛选出使得所述待规划区域的覆盖增益提升最大的方位角组合作为最佳方位角组合,并计算所述最佳方位角组合对应的覆盖改善到达值,以作为所述规划组合的覆盖改善到达值,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高度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下倾角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增益评估结果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包括: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地形类型地区包括河流、湖泊和高山。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规划区域进行栅格划分,并将获取的所述待规划区域内的mdt数据回填到对应位置的栅格中,包括:

    11.一种基站站址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种基站站址规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站址规划提供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站站址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可规划站点栅格关联的MDT数据对待规划区域内的所有可规划站点栅格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排序后的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基于站址规划原则,循环遍历可规划站点栅格集合,得到站点规划组合集;分别对所述站点规划组合集中的每一规划组合进行增益评估,以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待规划区域栅格化并进行栅格分类和优先级排序,按照优先级排序遍历搜索得到多条规划组合并进行增益评估,以筛选出最优规划组合集,以指导基站建设,无需耗费大量人力,实现了高效且合理的站址规划。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赵占军,唐旭东,吴培,李霖,秦刚,刘星燕,郭昱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51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