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评估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视觉是我们最主要的感官,帮助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视力障碍(简称视障,visual impairment)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或者视野缩小,通过药物、手术、或屈光矫正等手段均无法改善,依据视力等级分为盲和低视力(low vision,lv)。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1th revision,icd-11)将日常生活视力作为视力障碍诊断的标准,分为轻、中、重视力障碍及盲,轻度视力障碍为日常生活视力在0.3及以上但小于0.5,中度视力障碍为日常生活视力在0.1及以上但小于0.3,重度视力障碍为日常生活视力在0.05及以上但小于0.1,盲是指日常生活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
2、传统的医学模式观点认为残疾是个体疾病损伤的结果,集中关注疾病治愈和生理功能恢复;而依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残疾是一种社会属性,功能是环境及个人因素和身体功能结构、活动参与等相互交互的结果。各种病因造成眼部结构破坏或功能损伤引起的视力障碍,对患者视觉相关活动及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有不同程度的受限,表现为阅读、写作障碍,身体活动减少,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能力下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即患有视力障碍还将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和运动能力落后。视力障碍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视障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低视力康复不应只局限于功能性视力的改善,有必要将与之相关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
3、生存质量,也称为生活质量,是描述个体整体幸福感的指标,而量表是评估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视障患者生活质量重视度的提高,不少评定工具陆续开发并应用于评定视障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如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问卷-25(the national eye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2,nei-vfq-25)、视功能指数-14(visualfunction-14,vf-14)[14]、日常视觉活动量表(activities ofdaily vision scale,advs)、视力依赖的日常生活工作量表(daily living tasksdependent on vision,dltv)。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chinese-version lowvision quality of lifequestionnaire,clvqol)是邹海东等对wolffsohn和cochrane开发的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lvqol)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后获取的用于评估视障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无论是在临床或社区使用,其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和分半信度均大于0.7,条目集合效度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各条目因子相互独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囊括了视障患者在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在国内广泛运用于各种眼病导致的视障患者。
4、《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who发布的国际健康分类家族体系(worldhealthorganization family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who-fics)的3个核心分类之一。icf作为评定功能状态的通用准则,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健康模式,从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及环境等多方面标准化地描述了个体功能、残疾和健康状况。针对特定情况某种特定疾病,采用相关icf条目作为量表条目,应用icf限定值进行评级,可直接收集功能状态相关数据,作为康复评定的证据。icf理论与架构提供了功能和残疾的概念化定义,强调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在康复的重要性,依照个体功能在日常环境中变化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消除各种环境中的障碍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迄今为止,已开发多种临床实践工具用于视障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然而,这些工具在应用时遵从生物医学模式,集中关注症状、视功能相关活动及对应的干预措施,忽略了患者的社会参与及环境等健康状态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其次,这些工具在具体应用中侧重点不同,有各自的评级标准,对于生活质量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用语,无法直接提供康复目标信息,且不同工具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应用icf理论构架,将icf条目与传统视觉相关评估功能工具关联,借助国际通用语言对数据进行解释,使得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应用icf分类体系,有利于了解个体的生理状态、社会参与和环境因素,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信息。
6、目前,对于视障人群的功能评估和辅具适配主要依赖于常规的医学模型和个体需求的主观判断,然而,这些方法存在评估结果不准确、辅具选择缺乏客观性等问题,难以满足视障人群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系统,包括功能评估模块、需求评估模块和辅具适配模块,所述功能评估模块:基于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对视障人群的视觉功能进行客观评估;
3、需求评估模块:根据功能评估结果,确定视障人群的具体需求和期望,并分析视障人群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辅具适配模块:根据功能评估和需求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合视障人群的辅具。
5、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a、采用功能评估模块基于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对视障人群的视觉功能进行客观评估;
7、b、采用需求评估模块根据功能评估结果,确定视障人群的具体需求和期望,并分析视障人群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8、c、采用辅具适配模块根据功能评估和需求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合视障人群的辅具。
9、优选的,所述客观评估包括视力程度、视野缺损程度、对光线和色彩的感知方面功能指标的测量,且评估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0、优选的,所述障碍包括独立移动、阅读与写作、社交交流方面的能力,并确定其具体辅具需求,且需求评估过程中,结合视障人群个体差异性和优势,注重定制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分析。
11、优选的,所述选择标准需要综合考虑辅具的功能特点、适应性、便携性和可用性等因素,同时,辅具的可访问性和与其他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的兼容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辅具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12、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还需要分析个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包括独立移动、阅读与写作、社交交流方面的能力。
13、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对特定辅具或技术的需求,包括盲杖、屏幕放大软件和语音识别技术。
14、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根据个体的具体需求,对所选辅具进行适配和定制,包括根据个体的视觉能力和操作习惯,调整辅具的设置,以确保其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并在辅具适配之后,需要进行使用评估和必要的训练,同时,辅具适配后仍需进行跟进和支持,包括定期的使用评估,及时解决辅具使用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15、优选的,还包括研究方法、评估方法和流程、质量控制和统计学方法,研究方法包括分组标准、研究工具,分组标准包括视力损伤分级:依据我国1987年制定的低视力及盲的分级标准进行视力损伤程度分组,将视障学生分为四级: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二级低视力;年龄的分组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目标和康复需求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应的年龄分组,根据who年龄分类标准,将视障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7-12岁、13-17岁及18岁以上;视力障碍病因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对病因诊断进行编码,部分视障学生有一到多个疾病诊断,统计分析时采用导致视力障碍最主要的诊断,为提高检验效能,在进行病因分组时,仅列出主要诊断的前6名,余病因归为其他;研究工具clvqol的构成:clvqol是用于量化低视力人群生活质量的公认问卷,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该问卷共包含25项,包括“远视力、移动和光感”、“心理调节能力”、“阅读和精细工作”及“日常生活能力”4个维度;icf生活质量量表的构建:icf提供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健康和健康有关的状况,可用来评估功能及其受限情况,icf包括功能和残疾、背景性因素两个部分,前者包括身体结构及功能、活动和参与2个成份,后者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2个成份,icf生活质量量表的制定过程遵循who关于icf核心组合的编制方法,icf生活质量量表条目的确定涉及一个正式决策和共识的过程,即通过讨论和投票在迭代决策过程中确定,参与者在会议前接受了以下培训:(1)icf的理论架构及编码术语;(2)预先选定的与clvqol链接的icf条目结果;(3)会议期间适用的协商一致程序的原则和规则,在会议过程中,根据预设的决策规则,与clvqol链接的icf条目中明显相关或不相关的类别首先确定并被排除在进一步讨论之外,对于有争议的icf条目,进行多次投票表决,在整个决策和共识过程中,对投票结果进行即时反馈,icf采用一种特殊的字母数字编码系统,每个编码对应至少一个限定值,用来显示健康水平的程度,身体功能采用5分制法,0为无损伤,1为轻度损伤,2为中度损伤,3为重度损伤,4为完全损伤;活动和参与采用5分制法,0为无困难,1为轻度困难,2为中度困难,3为重度困难,4为完全困难;环境因素采用9分制法,-4为完全障碍因素,-3为重度障碍因素,-2为中度障碍因素,-1为轻度障碍因素,0为无障碍/有力因素,+1为轻度有利因素,+2为中度有利因素,+3为充分有利因素,+4为完全有利因素,另外,8、9通用于三个维度,8为“未特指”,表示暂时没有充分的信息确定损伤的严重性,9为“不适用”,表示此条目不适用于该患者评估方法和流程由一名专业、富有经验的眼科主任对视障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及眼科查体,另一名接受过icf理论知识培训的眼科医生采用icf生活质量量表对视障学生进行评估:(1)基本信息采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基本人口学信息;(2)病史采集及眼科查体:由一名眼科主任询问病史,采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进行远视力检查,裂隙灯及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前后段情况,并且记录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病因;(3)量表评估:由一名接受过icf理论知识培训的眼科医生采用icf生活质量量表对视障学生进行面对面评估;质量控制:(1)在正式评估之前,评估者需向视障学生告知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并且取得知情同意;(2)参与量表的评估人员接受了关于icf的理论知识培训,熟知icf生活质量量表中每项icf条目的具体涵义,并且统一每个icf条目的询问话术;(3)调查结果采用双人双录入;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26.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量表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双侧检验,α=0.05,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方法如下:(1)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障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视力损伤等级、视障病因、icf生活质量量表各条目得分;(2)信效度分析: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析icf生活质量量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内容效度及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评价icf生活质量量表的有效性;(3)组间比较分析:由于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各个icf条目得分的差异;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视障病因及视力损伤等级的视障学生icf生活质量量表各个icf条目得分的差异,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事后检验。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发明将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icf)应用于视障辅具适配领域,通过客观、标准化的功能评估和需求评估方法,提高辅具适配的准确性、个性化程度和视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充分考虑了视障人群的个体差异性,并注重用户需求的定制化和个性化,以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为对照,开发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生活质量量表,为视力障碍学生生活质量评定提供基于icf理论和方法的评估工具,同时,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估视障(包括盲和低视力)学生的生活质量,年龄、视障病因和视力损伤等级是影响视障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icf生活质量量表可以反映不同年龄阶段、患有不同视障病因及不同视力损伤程度的视障学生的生活质量并给予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指导。
1.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系统,包括功能评估模块、需求评估模块和辅具适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评估模块:基于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对视障人群的视觉功能进行客观评估;
2.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观评估包括视力程度、视野缺损程度、对光线和色彩的感知方面功能指标的测量,且评估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包括独立移动、阅读与写作、社交交流方面的能力,并确定其具体辅具需求,且需求评估过程中,结合视障人群个体差异性和优势,注重定制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标准需要综合考虑辅具的功能特点、适应性、便携性和可用性等因素,同时,辅具的可访问性和与其他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的兼容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辅具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还需要分析个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包括独立移动、阅读与写作、社交交流方面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对特定辅具或技术的需求,包括盲杖、屏幕放大软件和语音识别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根据个体的具体需求,对所选辅具进行适配和定制,包括根据个体的视觉能力和操作习惯,调整辅具的设置,以确保其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并在辅具适配之后,需要进行使用评估和必要的训练,同时,辅具适配后仍需进行跟进和支持,包括定期的使用评估,及时解决辅具使用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icf的视障辅具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研究方法、评估方法和流程、质量控制和统计学方法,研究方法包括分组标准、研究工具,分组标准包括视力损伤分级:依据我国1987年制定的低视力及盲的分级标准进行视力损伤程度分组,将视障学生分为四级: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二级低视力;年龄的分组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目标和康复需求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应的年龄分组,根据who年龄分类标准,将视障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7-12岁、13-17岁及18岁以上;视力障碍病因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对病因诊断进行编码,部分视障学生有一到多个疾病诊断,统计分析时采用导致视力障碍最主要的诊断,为提高检验效能,在进行病因分组时,仅列出主要诊断的前6名,余病因归为其他;研究工具clvqol的构成:clvqol是用于量化低视力人群生活质量的公认问卷,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该问卷共包含25项,包括“远视力、移动和光感”、“心理调节能力”、“阅读和精细工作”及“日常生活能力”4个维度;icf生活质量量表的构建:icf提供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健康和健康有关的状况,可用来评估功能及其受限情况,icf包括功能和残疾、背景性因素两个部分,前者包括身体结构及功能、活动和参与2个成份,后者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2个成份,icf生活质量量表的制定过程遵循who关于icf核心组合的编制方法,icf生活质量量表条目的确定涉及一个正式决策和共识的过程,即通过讨论和投票在迭代决策过程中确定,参与者在会议前接受了以下培训:(1)icf的理论架构及编码术语;(2)预先选定的与clvqol链接的icf条目结果;(3)会议期间适用的协商一致程序的原则和规则,在会议过程中,根据预设的决策规则,与clvqol链接的icf条目中明显相关或不相关的类别首先确定并被排除在进一步讨论之外,对于有争议的icf条目,进行多次投票表决,在整个决策和共识过程中,对投票结果进行即时反馈,icf采用一种特殊的字母数字编码系统,每个编码对应至少一个限定值,用来显示健康水平的程度,身体功能采用5分制法,0为无损伤,1为轻度损伤,2为中度损伤,3为重度损伤,4为完全损伤;活动和参与采用5分制法,0为无困难,1为轻度困难,2为中度困难,3为重度困难,4为完全困难;环境因素采用9分制法,-4为完全障碍因素,-3为重度障碍因素,-2为中度障碍因素,-1为轻度障碍因素,0为无障碍/有力因素,+1为轻度有利因素,+2为中度有利因素,+3为充分有利因素,+4为完全有利因素,另外,8、9通用于三个维度,8为“未特指”,表示暂时没有充分的信息确定损伤的严重性,9为“不适用”,表示此条目不适用于该患者评估方法和流程由一名专业、富有经验的眼科主任对视障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及眼科查体,另一名接受过icf理论知识培训的眼科医生采用icf生活质量量表对视障学生进行评估:(1)基本信息采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基本人口学信息;(2)病史采集及眼科查体:由一名眼科主任询问病史,采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进行远视力检查,裂隙灯及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前后段情况,并且记录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病因;(3)量表评估:由一名接受过icf理论知识培训的眼科医生采用icf生活质量量表对视障学生进行面对面评估;质量控制:(1)在正式评估之前,评估者需向视障学生告知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并且取得知情同意;(2)参与量表的评估人员接受了关于icf的理论知识培训,熟知icf生活质量量表中每项icf条目的具体涵义,并且统一每个icf条目的询问话术;(3)调查结果采用双人双录入;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26.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量表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双侧检验,α=0.05,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方法如下:(1)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障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视力损伤等级、视障病因、icf生活质量量表各条目得分;(2)信效度分析: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析icf生活质量量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内容效度及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评价icf生活质量量表的有效性;(3)组间比较分析:由于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各个icf条目得分的差异;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视障病因及视力损伤等级的视障学生icf生活质量量表各个icf条目得分的差异,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事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