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的定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定位技术精度的提高,位置服务为智慧工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等垂直领域提供十分准确的位置信息数据,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基础。在室外场景,北斗、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技术在持续的演变,精度越来越高,应用面也越来越广。然而,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由于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等因素会导致卫星的定位信号衰弱,使其定位效果变差,甚至不能正常工作。随着人们对室内定位的需求的日益增加,衍生出了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超声波、视觉定位、惯性导航、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伪卫星等更多的定位技术类别,且5g定位、惯性导航、uwb定位、伪卫星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定位方法。
2、目前的定位方案大多都是至适用于特定的室内或室外定位环境中。随着定位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更新发展,室内外融合定位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室内定位与室外定位相对独立,在室内外交界区域的复杂环境下,室内外切换过程中存在时延,且频繁切换会影响定位的准确度和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定位技术在室内外切换过程中存在时延,且定位准确度和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确定待定位对象当前所处的定位环境;
5、若所述定位环境为单一信号定位环境,采用与所述定位环境对应的第一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6、若所述定位环境为多源信号定位环境,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和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基准位置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所述数量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第二目标定位技术;
7、采用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8、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待定位对象当前所处的定位环境,包括:
9、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在所在位置处获取到的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数量和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和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对应不同的定位环境;
10、若所述第一数量满足第一目标数量,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当前处于第一定位环境;
11、若所述第二数量满足第二目标数量,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当前处于第二定位环境;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环境和所述第二定位环境为单一信号定位环境;
12、若所述第一数量不满足所述第一目标数量,且所述第二数量不满足所述第二目标数量,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当前处于第三定位环境;其中,所述第三定位环境为多源信号定位环境。
13、上述方案中,所述若所述定位环境为单一定位环境,采用与所述定位环境对应的第一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包括:
14、若所述定位环境为第一定位环境,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定位技术为第一定位技术,并采用所述第一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15、若所述定位环境为第二定位环境,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定位技术为第二定位技术,并采用所述第二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技术和第二定位技术所适用的定位环境不同。
16、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和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基准位置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所述数量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第二目标定位技术,包括:
17、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所述基准位置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
18、若所述信号强度满足目标信号强度,在所述待定位对象的移动过程中针对所述待定位对象进行计数,并确定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定位信号的数量和计数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
19、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待定位对象的移动过程中针对所述待定位对象进行计数,并确定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定位信号的数量和计数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包括:
20、在所述待定位对象的移动过程中,持续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三数量;
21、若所述第三数量满足第一目标数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为所述第一定位技术并开启计数操作;
22、若所述第三数量不满足所述第一目标数量,持续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四数量;
23、若所述第四数量满足第二目标数量,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为所述第二定位技术。
24、上述方案中,若所述第四数量不满足所述第二目标数量对计数值加1,并在所述第三数量不满足所述第一目标数量且所述第四数量不满足所述第二目标数量的情况下,持续对所述计数值进行累加操作得到所述计数结果;
25、在所述计数结果表征计数值满足目标切换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为目标自主式导航定位技术。
26、上述方案中,所述采用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包括:
27、采用所述待定位对象上一时刻所处定位环境对应的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参考位置,并确定所述参考位置为所述目标自主式导航定位技术对应的初始位置;
28、采用所述目标自主式导航定位技术基于所述初始位置,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29、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0、更新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第二定位信号的数量;
31、若更新后的第二定位信号的数量满足所述第二目标数量,采用所述第二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32、一种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3、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定位对象当前所处的定位环境;
34、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定位环境为单一信号定位环境,采用与所述定位环境对应的第一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35、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定位环境为多源信号定位环境,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和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基准位置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所述数量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第二目标定位技术;
36、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
37、一种定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38、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39、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定位程序,以实现上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4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41、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确定待定位对象当前所处的定位环境,若定位环境为单一信号定位环境,采用与定位环境对应的第一目标定位技术确定待定位对象的位置,若定位环境为多源信号定位环境,确定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和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基准位置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后基于数量和信号强度确定第二目标定位技术,并采用第二目标定位技术确定待定位对象的位置,这样,不管当前待定位对象处于何种定位环境,都可以实时的确定对应的定位技术并采用该定位技术对待定位对象进行定位,而不需要先实施一种定位技术再切换到另一种定位技术,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定位技术在室内外切换过程中存在时延的问题,且提高了定位准确度和定位精度。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定位对象当前所处的定位环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定位环境为单一定位环境,采用与所述定位环境对应的第一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和所述待定位对象获取到的基准位置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基于所述数量和所述信号强度确定第二目标定位技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待定位对象的移动过程中针对所述待定位对象进行计数,并确定获取到的定位信号的数量,基于所述定位信号的数量和计数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第二目标定位技术确定所述待定位对象的位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9.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10.一种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