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84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工程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针对不同地层施工要采用不同的浆液,常用的浆液有单液浆和双液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地层分布不同,要及时的采用不同的浆液措施进行注浆,在小半径曲线施工时,管片从盾尾脱出后如果不能立即与周围土体形成一体,盾构推进就不能充分取得反力,导致产生较大的管片变形和隧道位移的危险性,需要要及时的转换,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盾构施工时地层位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包括注浆混合系统,注浆混合系统嵌设在盾构机的盾体外壁内;注浆混合系统包括嵌设在盾体外壁内的外注浆管,外注浆管内设有内注浆管,内注浆管的外径小于外注浆管的内径;内注浆管的出口位于外注浆管内部,内注浆管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流速的多口闸门;外注浆管的出口处向盾体外壁的外部弯折形成注浆口。

    所述注浆混合系统与泵浆系统连接,泵浆系统设在盾构机内部;泵浆系统包括注浆泵、压力表和阀门;内注浆管和外注浆管分别与一个注浆泵连接,内注浆管和外注浆管上均设有压力表和阀门。

    所述外注浆管上设有混合器,混合器位于注浆口和多口闸门之间。

    所述多口闸门包括壳体,壳体的后部设有与内注浆管连接的凸起端口,壳体的前壳上设有至少两个通透的注浆前通道,每个注浆前通道与一个闸门配合,闸门与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气缸固定设在壳体上。

    所述壳体内设有环型板,环型板与壳体的后壳之间形成注浆后通道;环型板的环形周边与壳体密封连接,环型板的外环区域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同等口径的通口,通口的周边设有隔板,隔板与壳体密封连接,同一个通口上的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注浆前通道,气缸设在环型板上,闸门与环型板和隔板滑动接触。

    所述闸门的两侧滑动设在滑轨上,滑轨固定设在环型板上。

    所述盾体外壁的外部设有用于抹平浆液的盾尾刷,盾尾刷位于注浆口的后部。

    所述外注浆管的出口处设有与注浆口配合的螺旋送料装置;螺旋送料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设在盾体外壁内,注浆口内设有加长轴杆,加长轴杆的上端穿过外注浆管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加长轴杆上用于送料的螺旋叶片2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针对不同地质的施工地层,通过控制多口闸门的注浆前通道的开通数量,根据设计所需的混合浆液配比,通过控制内注浆管内的浆液流速,进而得到特定配比的混合浆液;进而使得管片从盾尾脱出能够立即与周围土体形成一体,避免了产生管片变形和隧道位移的危险;(2)内注浆管设置在外注浆管内部,节约了注浆管道铺设所需的空间;节约了材料,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浆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泵浆系统的系统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多口闸门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4的左视角度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内注浆管,2、外注浆管,3、压力表,4、阀门,5、注浆泵,6、土体,7、管片,8、盾尾刷,9、盾体外壁,10、混合器,11、多口闸门,1101、凸起端口,12、环型板,13、注浆后通道,14、注浆前通道,15、隔板,16、气缸,17、闸门,18、滑轨,19、电机,20、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注浆混合系统,注浆混合系统与泵浆系统连接,泵浆系统设在盾构机内部;注浆混合系统嵌设在盾构机的盾体外壁9内;注浆混合系统包括嵌设在盾体外壁9内的外注浆管2,外注浆管2内设有内注浆管1,内注浆管1的外径小于外注浆管2的内径;内注浆管1的出口位于外注浆管2内部。如图2所示,泵浆系统包括注浆泵5、压力表3和阀门4;内注浆管1和外注浆管2分别与一个注浆泵5连接,内注浆管1和外注浆管2上均设有压力表3和阀门4。

    如图4和图5所示,内注浆管1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流速的多口闸门11;多口闸门11包括壳体,壳体的后部设有与内注浆管1连接的凸起端口1101,壳体内设有环型板12,环型板12与壳体的后壳之间形成注浆后通道13;环型板12的环形周边与壳体密封连接,环型板12的外环区域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同等口径的通口,本实施例中的通口布置数量为六个,通口的周边设有隔板15,隔板15与壳体密封连接,同一个通口上的隔板15围合形成一个注浆前通道14,气缸16设在环型板12上,闸门17与环型板12和隔板15滑动接触。闸门17的两侧滑动设在滑轨18上,滑轨18固定设在环型板12上。

    外注浆管2的出口处向盾体外壁9的外部弯折形成注浆口201。外注浆管2上设有混合器10,混合器10位于注浆口201和多口闸门11之间。盾体外壁9的外部设有用于抹平浆液的盾尾刷8,盾尾刷8位于注浆口201的后部,盾尾刷8与管片7滑动接触。

    外注浆管2的出口处设有与注浆口201配合的螺旋送料装置,防止注浆时浆液粘附在管壁上,造成注浆口201的堵塞;螺旋送料装置包括电机19,电机19固定设在盾体外壁9内,注浆口201内设有加长轴杆,加长轴杆的上端穿过外注浆管2与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加长轴杆上用于送料的螺旋叶片20。

    实施例2: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注浆混合系统,注浆混合系统与泵浆系统连接,泵浆系统设在盾构机内部;注浆混合系统嵌设在盾构机的盾体外壁9内;注浆混合系统包括嵌设在盾体外壁9内的外注浆管2,外注浆管2内设有内注浆管1,内注浆管1的外径小于外注浆管2的内径;内注浆管1的出口位于外注浆管2内部。如图2所示,泵浆系统包括注浆泵5、压力表3和阀门4;内注浆管1和外注浆管2分别与一个注浆泵5连接,内注浆管1和外注浆管2上均设有压力表3和阀门4。内注浆管1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流速的多口闸门11;多口闸门11包括壳体,壳体的后部设有与内注浆管1连接的凸起端口1101,壳体的前壳上设有五个通透的注浆前通道14,每个注浆前通道14与一个闸门17配合,闸门17与气缸16的活塞固定连接,气缸16固定设在壳体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混合系统,注浆混合系统嵌设在盾构机的盾体外壁(9)内;注浆混合系统包括嵌设在盾体外壁(9)内的外注浆管(2),外注浆管(2)内设有内注浆管(1),内注浆管(1)的外径小于外注浆管(2)的内径;内注浆管(1)的出口位于外注浆管(2)内部,内注浆管(1)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流速的多口闸门(11);外注浆管(2)的出口处向盾体外壁(9)的外部弯折形成注浆口(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注浆混合系统与泵浆系统连接,泵浆系统设在盾构机内部;泵浆系统包括注浆泵(5)、压力表(3)和阀门(4);内注浆管(1)和外注浆管(2)分别与一个注浆泵(5)连接,内注浆管(1)和外注浆管(2)上均设有压力表(3)和阀门(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外注浆管(2)上设有混合器(10),混合器(10)位于注浆口(201)和多口闸门(1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口闸门(11)包括壳体,壳体的后部设有与内注浆管(1)连接的凸起端口(1101),壳体的前壳上设有至少两个通透的注浆前通道(14),每个注浆前通道(14)与一个闸门(17)配合,闸门(17)与气缸(16)的活塞固定连接,气缸(16)固定设在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环型板(12),环型板(12)与壳体的后壳之间形成注浆后通道(13);环型板(12)的环形周边与壳体密封连接,环型板(12)的外环区域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同等口径的通口,通口的周边设有隔板(15),隔板(15)与壳体密封连接,同一个通口上的隔板(15)围合形成一个注浆前通道(14),气缸(16)设在环型板(12)上,闸门(17)与环型板(12)和隔板(15)滑动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闸门(17)的两侧滑动设在滑轨(18)上,滑轨(18)固定设在环型板(1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盾体外壁(9)的外部设有用于抹平浆液的盾尾刷(8),盾尾刷(8)位于注浆口(201)的后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外注浆管(2)的出口处设有与注浆口(201)配合的螺旋送料装置;螺旋送料装置包括电机(19),电机(19)固定设在盾体外壁(9)内,注浆口(201)内设有加长轴杆,加长轴杆的上端穿过外注浆管(2)与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加长轴杆上用于送料的螺旋叶片(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同步注浆单双液浆自由转换系统,解决了盾构施工时地层位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注浆混合系统,注浆混合系统嵌设在盾构机的盾体外壁内;注浆混合系统包括嵌设在盾体外壁内的外注浆管,外注浆管内设有内注浆管,内注浆管的外径小于外注浆管的内径;内注浆管的出口位于外注浆管内部,内注浆管的出口处设有多口闸门;外注浆管的出口处向盾体外壁的外部弯折形成注浆口。针对不同地质的施工地层,通过控制多口闸门的注浆前通道的开通数量,根据设计所需的混合浆液配比,通过控制内注浆管内的浆液流速,进而得到特定配比的混合浆液;进而使得管片从盾尾脱出能够立即与周围土体形成一体,避免了产生管片变形和隧道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丁树敏;秦法广;李兴;李慧斌;刘海林;王亚克;周伟;王峰;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