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1-08  47


    本发明涉及车辆应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控制器。


    背景技术:

    1、城市公交客车的交通、火灾等事故频发,容易造成人身安全隐患,交通部对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技术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乘客门应急控制器的设置有着明确规定。

    2、基于客车内安装环境及位置极限,在不改变现有车辆结构的条件下,应急控制器的安装不宜隐藏于车辆侧骨架内侧。现有的应急控制器结构复杂,过渡装配部件多,应急控制的原理复杂,无法根据现有的车辆布局直接进行安装、维护和使用,需要开发专用的过渡装饰模具以及增加饰件,研发及安装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控制器,以缓解现有应急控制器结构复杂,过渡装配部件多,无法根据现有的车辆布局直接进行安装、维护和使用,研发及安装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3、一种应急控制器,包括:外罩、手柄和控制器组件,所述手柄与所述控制器组件连接,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手柄和所述控制器组件;

    4、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传感器、分气器和旋转器,所述分气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旋转器之间,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旋转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5、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盒以及安装于所述传感盒的传感元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旋转器与所述传感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一回路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二回路上,所述传感元件可控的将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导通或断开;

    6、所述分气器包括分气器主体以及与所述分气器主体连接的多个气路接头,多个所述气路接头两两之间互不连通;

    7、所述旋转器包括旋转器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器主体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

    8、正常状态下,所述传感元件断开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断开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气路接头连通以形成通气回路;当所述手柄转动到第一应急状态时,所述传感元件导通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导通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通气回路断开;当所述手柄转动到第二应急状态时,所述传感元件导通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断开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气路接头连通以形成排气回路。

    9、更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元件包括凸轮,所述旋转器还包括与所述旋转器主体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分气器主体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凸轮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

    10、正常状态下,所述第一凸出部挤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分离;当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到第一应急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分离,所述第二凸出部挤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当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到第二应急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分离,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分离。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气路接头包括进气接头、出气接头、排气接头和截止接头,所述进气接头与所述出气接头相对设置,所述排气接头与所述截止接头相对设置,所述出气接头与所述排气接头设置在所述分气器主体的同侧,所述分气器主体与所述旋转器主体抵接的一面设置有四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路接头一一对应的连通;

    12、正常状态下,所述第一气道将所述进气接头的通气孔以及所述出气接头的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排气接头的通气孔以及所述截止接头的通气孔连通;第一应急状态下,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均与所述通气孔分离;第二应急状态下,所述第一气道将所述出气接头的通气孔以及所述排气接头的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进气接头的通气孔以及所述截止接头的通气孔连通。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器主体与所述分气器主体抵接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和第四气孔,所述第一气孔、所述第二气孔、所述第三气孔和所述第四气孔与所述通气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三气孔和所述第四气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气道。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分气器主体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旋转器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旋转器主体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凹槽内朝向所述旋转器主体凸出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旋转器主体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脚和第二限位脚;

    15、正常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脚相抵接,所述限位块限制所述旋转器主体沿第一方向单向转动;第二应急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脚转动至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接,所述限位块限制所述旋转器主体沿第二方向单向转动。

    16、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器主体背离所述分气器主体的一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手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

    17、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罩包括壳体和翻盖,所述翻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壳体可拆卸的罩设于所述控制器组件。

    18、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连接在所述底座主体两侧的延伸部,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传感器、所述分气器和所述旋转器可拆卸连接,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固定的固定孔。

    19、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延伸部的定位凸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定位缺口,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缺口插接配合。

    20、更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接触开关孔位,所述接触开关孔位内设置有外罩接触开关,所述外罩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并联连接;

    21、正常状态下,所述翻盖按压所述外罩接触开关以使所述外罩接触开关断开;所述翻盖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打开后,所述外罩接触开关导通并进行报警。

    22、本发明至少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23、由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控制器,包括:外罩、手柄和控制器组件,所述手柄与所述控制器组件连接,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手柄和所述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传感器、分气器和旋转器,所述分气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旋转器之间,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旋转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盒以及安装于所述传感盒的传感元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旋转器与所述传感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一回路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二回路上,所述传感元件可控的将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导通或断开;所述分气器包括分气器主体以及与所述分气器主体连接的多个气路接头,多个所述气路接头两两之间互不连通;所述旋转器包括旋转器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器主体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正常状态下,所述传感元件断开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断开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气路接头连通以形成通气回路;当所述手柄转动到第一应急状态时,所述传感元件导通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导通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通气回路断开;当所述手柄转动到第二应急状态时,所述传感元件导通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且断开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将所述气路接头连通以形成排气回路。

    24、正常状态下,传感元件断开第一微动开关且断开第二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一回路上,第一回路中设置的报警器接头由于第一微动开关的断开而不会工作;第二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二回路上,第二回路中设置的电磁阀线圈由于第二微动开关的断开而无法工作。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将气路接头连通以形成通气回路,从而气路正常运行,门泵正常工作。

    25、当需要使用应急控制器时,首先转动手柄一定角度到达第一应急状态,由于手柄通过旋转器与传感元件连接,因而传感元件会同步转动到导通第一微动开关且导通第二微动开关。此时第一回路中设置的报警器接头由于第一微动开关的导通而进行工作,报警器接通并进行报警。第二回路中设置的电磁阀线圈由于第二微动开关的导通而进行工作,电磁阀线圈接通使得客门打开。旋转器也转动到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将通气回路断开,从而切断客门的气路。

    26、接着同方向继续转动手柄一定角度到达第二应急状态,传感元件会同步转动到导通第一微动开关且断开第二微动开关。此时第一回路中设置的报警器接头由于第一微动开关的导通而继续工作,报警器接通并持续报警。第二回路中设置的电磁阀线圈由于第二微动开关的断开而停止工作。旋转器会转动到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将气路接头连通以形成排气回路,通过排气回路将内部剩余的气体排出,保证使用安全。此时,客门若未开启,可以用手推动开门。恢复时,反向转动手柄到初始角度即可。

    27、从上述应急控制器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可知,应急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在不改变现有车辆骨架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在车内的通用安装。过渡装配部件少,应急控制的原理简单,无需开发专用的过渡装饰模具,研发及安装的成本较低。在使用时报警和气路实现了同步的应急控制,更加有效保证了车内乘客的安全。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00)、手柄(200)和控制器组件,所述手柄(200)与所述控制器组件连接,所述外罩(100)罩设于所述手柄(200)和所述控制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应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控制器,包括:外罩、手柄和控制器组件,控制器组件包括传感器、分气器和旋转器,传感器包括传感盒以及安装于传感盒的传感元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旋转器与传感元件连接,第一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一回路上,第二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二回路上,传感元件可控的将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导通或断开;分气器包括分气器主体以及与分气器主体连接的多个气路接头;旋转器包括旋转器主体以及设置于旋转器主体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本发明提供的应急控制器整体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报警和气路实现了同步的应急控制,有效保证了车内乘客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胡清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7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