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1-08  63


    本发明涉及个旧市锡多金属矿集区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的,具体是指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1、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锡铜多金属矿与酸性岩浆期后热液有关,含矿热液运移和就位与岩浆岩接触带空间几何形态及控矿构造有关,受接触带构造、断裂带控制明显。个旧矿区自元古代后晋宁运动开始,属于经向构造的“康滇隆起”开始形成,后来又同云南山字形构造的脊柱重接复活,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在燕山运动期间完成了山字形构造体系。

    2、矿区南侧哀牢山在元古代后,随着滇藏歹字形构造扭动而褶皱、变质,在燕山运动时又进一步加强而定型。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又有活动并伴随岩浆侵入。燕山运动时云南山字形、滇藏歹字形构造发生剧烈形变,个旧地区卷入其中(《个旧锡矿地质》,1981)。个旧矿区高级次的骨干性构造按延伸方向有:北东组、东西组、南北组及北西组,总体上构成一以西区大杂岩体为中心的圆环形构造景观,是右江陆缘盆地南盘江凹断褶带中华力西、印支、燕山等构造运动的体现(庄永秋等,1996)。

    3、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燕山中晚期→喜山早期→晚近期的四期构造活动其中燕山中晚期的构造活动为成矿构造;印支期活动为成矿前构造;后两期则为成矿后构造(孙绍有,2004)。近些年,随着勘查和开采深度的增加,发现部分断裂构造深部与隐伏的花岗岩相接,向上并未延伸至地表,隐伏与地表之下,主要受花岗岩侵位形成,属于“热启断裂”范畴(方维萱等,2019)。

    4、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运动,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叠加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构造现状。针对深部隐伏矿预测,个旧矿集区开展了大量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孙家骢等,1987;马德云等,2002;王力等,2002;武俊德,2003;李玉新等,2005;蒋顺德等,2006;黄大正等,2020;杨融等,2022),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但仍然面临着难题。

    5、首先,个旧矿区为已开采多年的老矿区,受矿业开发影响,矿区内存在“元素污染”的影响;第二,个旧矿集区位于我国喀斯特发育区,表生岩溶及水力再搬运等作用,形成了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再富集作用,例如岩溶型砂锡矿;第三,成矿期的含矿热液充填作用,使得部分裂隙带封闭,现今并不表现为裂隙带,同时受成矿后构造运动影响,新生断裂构造对成矿构造造成破坏等等。

    6、上述难题为识别锡矿含矿热液通道带来了困难,需要建立新的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的方法技术,

    7、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种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第一步、野外数据、样品采集;

    4、依据各地层岩性特征及不同,系统采集岩石力学分析样品;

    5、同期完成各地层裂隙密集度测量,划分高密集裂隙带、中密集裂隙带、低密集裂隙带,统计裂隙发育程度,划分岩石裂隙密集带指数(lx);

    6、选择裂隙带内代表性样品,采集热液矿物成分分析样品;

    7、第二步、室内分析测试及数据库建立;

    8、1、对野外采集的岩石力学分析样品:按空间位置登记,选择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成抗压、抗拉、抗剪测试;

    9、2、划分抗压、抗拉、抗剪级别(kl)依据空间位置建立数据库;

    10、3、结合野外岩石裂隙密集带指数(lx)划分及力学性质分析,确定岩石受应力强度级别sl=kl/lx,并依据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数据库;

    11、4、对采集各裂隙密集带中的样品进行岩相学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统计热液矿物种类及体含量,并依据空间位置建立数据库,开展热液矿物空间密度分布分析;

    12、第三步、借助已有的矿区主干断裂空间数据,建立三维数据库,并与抗压、抗拉、抗剪级别(kl)数据库、岩石受应力强度(sl)、热液矿物空间密度分布数据库进行融合建模;

    13、第四步、通过前三步,结合个旧地区地质演化,分析识别热液通道,并预测深部隐伏热液通道分布。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在三维空间开展热液通道识别,避免了只从地表分析,无法获得隐伏信息的缺陷;

    15、2、本方案在考虑构造发育程度的同时,兼顾了其受应力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通道发育层次;

    16、3、本方案在兼顾构造形成和发育程度的同时,兼顾热液矿物发育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液活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液矿物种类包括:铁白云石、锰白云石、白云石、热液石英、绢云母、黑云母、金云母、伊利石、沸石、电气石、绿柱石、萤石、石榴石、透辉石、角闪石、锡石、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黑钨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个旧市锡多金属矿集区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个旧锡矿含矿热液通道识别方法,包括:第一步、野外数据、样品采集;依据各地层岩性特征及不同,系统采集岩石力学分析样品;同期完成各地层裂隙密集度测量,划分高密集裂隙带、中密集裂隙带、低密集裂隙带,统计裂隙发育程度,划分岩石裂隙密集带指数(LX);第二步、室内分析测试及数据库建立;第三步、借助已有的矿区主干断裂空间数据,建立三维数据库,并与抗压、抗拉、抗剪级别(KL)数据库、岩石受应力强度(SL)、热液矿物空间密度分布数据库进行融合建模;第四步、通过前三步,结合个旧地区地质演化,分析识别热液通道,并预测深部隐伏热液通道分布。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乾,方维萱,马振飞,魏超,芦磊,李遥,卢智,蔡国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7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