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系统和设备与流程

    技术2025-01-08  52


    本发明涉及末端低电压治理,尤其涉及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电网系统末端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电网系统末端结构薄弱,存在着电网系统末端电压过低的问题。电网系统末端电压过低不仅会导致用户设备无法运作,同时,会增大线路电流,增加电网系统线损,因此,对电网系统末端低电压的治理至关重要。

    2、目前,常规解决末端低电压的方法主要通过检查用户线路负载、调整保险丝、更换老化线路和减少高功率电器使用等,但该方法在用户大量使用高功率电器时任会出现末端低电压的问题,降低了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系统和设备,解决了常规治理末端低电压的方法主要通过检查用户线路负载、调整保险丝、更换老化线路和减少高功率电器使用等,但该方法在用户大量使用高功率电器时任会出现末端低电压的问题,降低了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包括:

    3、响应于接收到的低电压治理请求,确定所述低电压治理请求对应的目标台区并获取所述目标台区的历史末端电压数据;

    4、基于所述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和预设的电压阈值,确定对应的异常支路并获取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

    5、根据所述负载电压数据和所述电压阈值,确定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

    6、根据所述调整策略调整所述异常支路的电流通路方式。

    7、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和预设的电压阈值,确定对应的异常支路并获取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的步骤,包括:

    8、采用k-meas聚类方法对所述历史末端电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生成两个目标簇;

    9、从两个所述目标簇中选取聚类中心最小的目标簇作为目标数据集;

    10、判断所述目标数据集的末端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的电压阈值;

    11、当所述末端电压值小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末端电压值对应的支路确定为异常支路并获取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

    1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压数据和所述电压阈值,确定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的步骤,包括:

    13、判断所述负载电压数据的负载电压值是否均小于所述电压阈值;

    14、若全部所述负载电压值均小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确定为第一调整策略;

    15、若任一所述负载电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确定为第二调整策略。

    16、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调整策略调整所述异常支路的电流通路方式的步骤,包括:

    17、当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时,则获取当前时刻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功率数据和上一时刻所述异常支路的历史负载功率数据;

    18、根据所述负载功率数据和所述历史负载功率数据,确定对应的负载变化量;

    19、判断所述负载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的变化阈值;

    20、若所述负载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变化阈值,则在所述异常支路与电网之间接入预设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整流升压模块和逆变稳压模块;

    21、若所述负载变化量小于所述变化阈值,则采用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对所述异常支路与所述电网之间的输电线路替换。

    22、可选地,还包括:

    23、当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时,则判断所述负载电压数据的负载电压值是否小于所述电压阈值;

    24、当所述负载电压值小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负载电压值对应的负载作为目标负载并在所述目标负载与所述异常支路之间接入直流输电系统。

    25、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负载功率数据和所述历史负载功率数据,确定对应的负载变化量的步骤,包括:

    26、将所述负载功率数据的负载功率值进行加和处理,生成负载总和;

    27、将所述历史负载功率数据的历史负载功率值进行加和处理,生成历史负载总和;

    28、将所述负载总和与所述历史负载总和进行差值处理,生成第一差值;

    29、将所述第一差值进行绝对值处理,生成负载变化量。

    30、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系统,包括:

    31、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低电压治理请求,确定所述低电压治理请求对应的目标台区并获取所述目标台区的历史末端电压数据;

    32、第一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和预设的电压阈值,确定对应的异常支路并获取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

    33、第二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压数据和所述电压阈值,确定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

    34、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策略调整所述异常支路的电流通路方式。

    35、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析模块,包括:

    36、聚类分析子模块,用于采用k-meas聚类方法对所述历史末端电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生成两个目标簇;

    37、筛选子模块,用于从两个所述目标簇中选取聚类中心最小的目标簇作为目标数据集;

    38、第一分析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数据集的末端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的电压阈值;

    39、当所述末端电压值小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末端电压值对应的支路确定为异常支路并获取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

    40、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析模块,包括:

    41、第二分析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负载电压数据的负载电压值是否均小于所述电压阈值;

    42、第三分析子模块,用于若全部所述负载电压值均小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确定为第一调整策略;

    43、第四分析子模块,用于若任一所述负载电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电压阈值,则将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确定为第二调整策略。

    44、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的步骤。

    4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46、响应于接收到的低电压治理请求,确定低电压治理请求对应的目标台区并获取目标台区的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基于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和预设的电压阈值,确定对应的异常支路并获取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根据负载电压数据和电压阈值,确定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根据调整策略调整异常支路的电流通路方式。解决了常规治理末端低电压的方法主要通过检查用户线路负载、调整保险丝、更换老化线路和减少高功率电器使用等,但该方法在用户大量使用高功率电器时任会出现末端低电压的问题,降低了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首先通过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对异常支路进行快速定位,然后根据异常支路的负载功率数据判断异常支路的负载是否全部发生末端低电压现象,若全部负载发生末端低电压现象,则采用第一调整策略调整异常支路与电网之间电流通路方式进行调整,若部分负载发生末端低电压现象,则采用第二调整策略调整异常支路与发生末端低电压负载之间的电流通路方式,使得在对电网系统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解决末端低电压的问题,提高了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和预设的电压阈值,确定对应的异常支路并获取所述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压数据和所述电压阈值,确定所述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策略调整所述异常支路的电流通路方式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功率数据和所述历史负载功率数据,确定对应的负载变化量的步骤,包括:

    7.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析模块,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析模块,包括: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系统和设备,涉及末端低电压治理技术领域,响应于接收到的低电压治理请求,确定低电压治理请求对应的目标台区并获取目标台区的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基于历史末端电压数据和预设的电压阈值,确定对应的异常支路并获取异常支路的负载电压数据,根据负载电压数据和电压阈值,确定异常支路的调整策略,根据调整策略调整异常支路的电流通路方式。解决了常规治理末端低电压的方法主要通过检查用户线路负载、调整保险丝、更换老化线路和减少高功率电器使用等,但该方法在用户大量使用高功率电器时任会出现末端低电压的问题,降低了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曾杰,陈锐,陆子凯,张弛,高滢,董华梁,杨伟涛,施泽宇,谢洁瑜,许陈莹,陈学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