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越野模式是越野车型提供的一种驾驶模式,在越野模式下,车辆的分动器会将前后轴锁死,使得前后车轴接近刚性连接。它可以使车辆具备更大的通过性、爬坡能力和通过障碍物的能力,因此,越野模式可以帮助车辆在非铺装路面、泥泞、雪地、沙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上行驶。
2、若车辆以越野模式行驶在良好路面上,特别是处于转弯工况时,将无法消除前后轴的转速差,前后车轴会因转速不同而发生运动干涉,容易造成分动器和传动硬件等部件损坏。然而,部分用户不了解分动器的结构和原理,并且不会仔细阅读越野模式适用场景说明书,因此,不知道越野模式不能在良好路面上使用,进而容易出现用户在良好路面误用越野模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以解决目前用户在良好路面误用越野模式时无法及时进行提醒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在车辆处于越野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
5、基于所述车辆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目标路面;
6、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目标路面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驾驶员退出所述越野模式。
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
8、基于所述车辆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目标路面的步骤,包括:
9、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坡道行驶状态;
10、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轮是否处于差速行驶状态;
11、在确定车辆未处于坡道行驶状态且所述车辆的车轮未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触发针对所述车辆的状态持续信息的统计;
12、在确定所述状态持续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目标路面。
1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当前重力加速度在目标方向的重力加速度分量;
14、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坡道行驶状态的步骤,包括:
15、基于所述重力加速度分量与基准重力加速度,确定重力加速度偏差量;
16、在所述重力加速度偏差量小于偏差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车辆未处于坡道行驶状态。
1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8、获取所述车辆所在的位置信息;
19、基于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准重力加速度。
2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各个车轮的当前轮速;
21、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轮是否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步骤,包括:
22、基于各个所述车轮的当前轮速,确定任意两个所述车轮之间的轮速差;
23、在所述轮速差未超出预设的轮速范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轮未处于差速行驶状态。
2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状态持续信息包括行驶距离或行驶时长;
25、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在所述行驶距离达到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行驶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状态持续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2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状态信息还包括方向盘转角,所述方法还包括:
28、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小于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距离阈值为第一距离阈值;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距离阈值为第二距离阈值,其中,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和/或,
29、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小于所述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时长阈值为第一时长阈值;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时长阈值为第二时长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
3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在确定车辆未处于坡道行驶状态且所述车辆的车轮未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触发针对所述车辆的状态持续信息的统计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1、在确定车辆处于坡道行驶状态,或者,所述车辆的车轮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情况下,重置所述状态持续信息。
32、第二方面,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3、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处于越野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
34、路面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车辆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目标路面;
35、信息提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目标路面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驾驶员退出所述越野模式。
3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所述路面确定模块包括:
37、第一状态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坡道行驶状态;
38、第二状态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轮是否处于差速行驶状态;
39、信息统计子模块,用于在确定车辆未处于坡道行驶状态且所述车辆的车轮未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触发针对所述车辆的状态持续信息的统计;
40、路面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状态持续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目标路面。
4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当前重力加速度在目标方向的重力加速度分量;所述第一状态确定子模块包括:
42、偏差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重力加速度分量与基准重力加速度,确定重力加速度偏差量;
43、第一行驶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重力加速度偏差量小于偏差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车辆未处于坡道行驶状态。
4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驾驶提示装置还包括:
45、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所在的位置信息;
46、重力加速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准重力加速度。
4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各个车轮的当前轮速;所述第二状态确定子模块包括:
48、轮速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各个所述车轮的当前轮速,确定任意两个所述车轮之间的轮速差;
49、第二行驶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轮速差未超出预设的轮速范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辆的车轮未处于差速行驶状态。
5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状态持续信息包括行驶距离或行驶时长;所述车辆的驾驶提示装置还包括:
51、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行驶距离达到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行驶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状态持续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5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状态信息还包括方向盘转角,所述车辆的驾驶提示装置还包括:
53、距离阈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小于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距离阈值为第一距离阈值;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距离阈值为第二距离阈值,其中,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
54、时长阈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小于所述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时长阈值为第一时长阈值;在所述方向盘转角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转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时长阈值为第二时长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
5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驾驶提示装置还包括:
56、信息重置模块,用于在确定车辆处于坡道行驶状态,或者,所述车辆的车轮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情况下,重置所述状态持续信息。
57、第三方面,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
58、第四方面,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59、存储器,用于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60、处理器;
61、当所述可执行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
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
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通过在车辆处于越野模式的情况下,获取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能够基于车辆状态信息,确定车辆是否处于目标路面,进而在确定车辆处于目标路面的情况下,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驾驶员退出越野模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充分挖掘目标路面与车辆状态信息之间的联系,能够在车辆以越野模式行驶的过程中,实现对目标路面的准确识别,进而及时提醒驾驶员在目标路面退出越野模式。如此,可有效避免用户在目标路面误用越野模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硬件损坏风险,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车辆的使用难度,提升用户体验。
1.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当前重力加速度在目标方向的重力加速度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各个车轮的当前轮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持续信息包括行驶距离或行驶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状态信息还包括方向盘转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车辆未处于坡道行驶状态且所述车辆的车轮未处于差速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触发针对所述车辆的状态持续信息的统计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驾驶提示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