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炼钢,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
背景技术:
1、在转炉炼钢过程中,转炉炉衬会不断受到侵蚀和损耗,需要进行补炉操作以维持其正常使用。目前常用的补炉方法存在成本较高、材料利用率不高、补炉时间较长等问题。
2、目前国内部分钢厂已经采用石灰石或者生铁进行转炉补炉操作,不过单纯的采用石灰石补炉由于石灰石粒度、终点渣流动性以及氧化性等原因,补炉效果不稳定。而采用生铁进行补炉,需要钢铁厂自产铁水进行铸铁或者外购生铁,会使成本增加,且在转炉出钢过程中若粘结的生铁融化,因生铁碳含量较高,容易造成钢水增碳,导致钢水成分出格情况。
3、转炉炼钢冶炼过程由于炉内炼钢温度较高,长时间的高温会使炉衬材料逐渐软化、变形和损坏。同时,钢水和炉渣中的氧化物等成分会与炉衬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造成侵蚀。另外,加入废钢时的机械冲击以及钢水和炉渣在炉内流动时对炉衬产生冲刷作用都会加剧炉衬侵蚀。因此,转炉维护炉况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转炉炉役后期炉衬侵蚀严重时,由于传统补炉采用专用的镁质材料的补炉料进行投补、贴补以及喷补等方式将补炉料覆盖在炉衬表面。传统的补炉方法成本较高、补炉时间较长,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受材料性能、补炉质量等因素影响,有时补炉效果不够理想,炉衬寿命提升有限。同时,某些补炉材料的生产或使用过程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大粒度石灰石配加一定规格的棒材切头,实现转炉快速补炉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通过使用大粒度石灰石,以及一定规格的棒材切头,实现转炉快速补炉,减少传统补炉料补炉成本高、时间长的弊端,增加企业效益。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控制要求:
3、原料选配要求:石灰石和棒材切头,其中,石灰石的粒度70-150mm,;棒材切头的粒度尺寸为直径40-60mm,长度30-50cm,
4、转炉冶炼控制要求:
5、转炉冶炼过程辅料加入石灰、石灰石以及生白云石,转炉冶炼加料要求:石灰2-2.5吨,石灰石1-1.5吨,生白云石1-1.5吨,吹炼至600秒前结料,确保终点渣成分满足要求;
6、石灰石及棒材切头使用要求:由铲车将石灰石及棒材切头加入到废钢斗,加入量3-5吨,石灰石及棒材切头的混合比为1:1;分批次将石灰石及棒材切头加入废钢斗,保证石灰石和棒材切头混匀,每批次石灰石及棒材切头加入量为0.5-1吨;
7、终点温度控制要求:转炉冶炼终点温度控制范围在1650-1700℃,成分控制中c:0.06—0.08%;
8、补炉操作要求:转炉出钢结束后,不进行溅渣护炉,使石灰石和棒材切头均匀平铺至转炉大面,同时保证转炉炉渣全部覆盖包裹所加入的石灰石及棒材切头,然后立炉进行溅渣护炉操作。
9、优选的,转炉终点渣条件:石灰石的成分要求:cao≥55%,sio2≤0.5%,mgo≤1%。
10、优选的,棒材切头的成分要求:c:0.14—0.20%、si:0.14—0.30%、mn:0.30—0.50%、p:≤0.040%、s:<0.025%;
11、优选的,终点渣成分为:tfe:16—20%、cao:40—45%、sio2:12—14%、mgo:7—9%、mno:3—4%、p2o5:3—3.5%、al2o3:1—2%、s:<0.1%。
12、优选的,在补炉操作要求中,将转炉摇至加废钢是的倾动角度50—60°,由天车将废钢斗内石灰石及棒材切头加入到转炉内,加入完成后,向下摇动转炉至倾动角度80—90°,再向上摇动转炉至50—60°,反复摇晃3—4次,使石灰石和棒材切头均匀平铺至转炉大面。
13、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通过本发明方法的实施,实现了在转炉使用石灰石配加棒材切头进行快速补炉,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维护转炉炉衬,减少因化学侵蚀以及机械冲刷造成的炉衬侵蚀,提高炉衬寿命,使用石灰石及棒材切头进行快速补炉,转炉炉龄平均增加5000炉;二是降低转炉补炉时间,使用石灰石配加棒材切头进行补炉目的是利用高温的转炉终点渣与其结合能迅速使石灰石及棒材切头粘结在炉衬上,与传统补炉方法相比,补炉时间大大降低,使用石灰石及棒材切头进行快速补炉,补炉时间可减少25-30分钟;不仅能够达到维护炉衬的效果、降低补炉成本,还能提升生产效率。转炉终点炉龄随之提高。
1.一种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控制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终点渣条件:石灰石的成分要求:cao≥55%,sio2≤0.5%,mgo≤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棒材切头的成分要求:c:0.14—0.20%、si:0.14—0.30%、mn:0.30—0.50%、p:≤0.040%、s:<0.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点渣成分为:tfe:16—20%、cao:40—45%、sio2:12—14%、mgo:7—9%、mno:3—4%、p2o5:3—3.5%、al2o3:1—2%、s:<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棒材切头配加大粒度石灰石的补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补炉操作要求中,将转炉摇至加废钢是的倾动角度50—60°,由天车将废钢斗内石灰石及棒材切头加入到转炉内,加入完成后,向下摇动转炉至倾动角度80—90°,再向上摇动转炉至50—60°,反复摇晃3—4次,使石灰石和棒材切头均匀平铺至转炉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