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1-05  45


    本公开涉及电子,特别地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


    背景技术:

    1、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epaper)是一类技术的统称,主要技术有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微杯型电泳显示技术、拧转球显示技术、双色性染料液晶技术、电润湿显示技术以及色粉显示板技术等,其中采用电泳显示技术(electro-phoretic display,epd)作为显示面板较为主流。电子纸是一种自身不发光、依靠自然光反射成像、双稳态维持静态图像无需用电的显示技术。由于其粒子特性,在实际驱动中需要多种数据信号组合才可以达到人眼可接受的程度,这也导致使用常规lcd、oled中的移位寄存器驱动时无法达到其所需要的效果,如果达到人眼能够接受的程度,需要有对应的信号输入,即要有正常写入数据信号和抖动(shaking)信号的结合才能实现,但目前常规的技术信号输入是由芯片门极生成的,这样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移位寄存器方案来实现低成本地驱动电子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信号输入由芯片门极生成,导致成本的增加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包括:

    3、输入模块,配置为输入灰阶电压;

    4、去噪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配置为去除所述灰阶电压的噪声;

    5、输出模块,与所述去噪模块相连,配置为将去噪后的灰阶电压输入像素区域,顺序给像素写入灰阶信号;

    6、全开模块,配置为将抖动电压输入像素区域,同时给所有像素写入抖动信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源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收输入起始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收第一正向直流电压。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去噪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并接收第二正向直流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电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接收时钟信号电压;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源极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输出去噪后的灰阶电压。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开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接收第三正向直流电压;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与像素区域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所述去噪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全开模块相连,配置为控制所述输入模块、所述去噪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全开模块的打开和关断。

    12、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移位寄存器;

    13、发光模块,与所述移位寄存器连接,其中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灰阶信号接收端和抖动信号接收端;所述灰阶信号接收端与输出模块相连,所述抖动信号接收端与全开模块相连。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移位寄存器控制器,所述移位寄存器控制器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15、当写入显示图案时,将具有第一电压幅值的第一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入模块、去噪模块、输出模块和全开模块,以打开所述输入模块、所述去噪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全开模块;将具有第二电压幅值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全开模块,以关闭全开模块;

    16、当画面切换时,将具有第二电压幅值的第一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输入模块、去噪模块、输出模块和全开模块,以关闭所述输入模块、所述去噪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全开模块;将具有第一电压幅值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全开模块,以打开全开模块。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发光模块控制器,所述发光模块控制器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18、当写入显示图案时,控制发光模块打开灰阶信号接收端,关闭抖动信号接收端;

    19、当画面切换时,控制发光模块关闭灰阶信号接收端,打开抖动信号接收端。

    20、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纸,包括上述所述的移位寄存器,或上述所述的显示装置。

    21、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该移位寄存器包括输入模块,配置为输入灰阶电压;去噪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配置为去除所述灰阶电压的噪声;输出模块,与所述去噪模块相连,配置为将去噪后的灰阶电压输入像素区域,顺序给像素写入灰阶信号;全开模块,配置为将抖动电压输入像素区域,同时给所有像素写入抖动信号。该移位寄存器能够实现逐行扫描写入灰阶电压,再切换画面时移位寄存器可保持开启状态,所有像素同时写入抖动电压,从而可以保证不使用芯片门电路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驱动显示。



    技术特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源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收输入起始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收第一正向直流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噪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并接收第二正向直流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电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接收时钟信号电压;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源极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输出去噪后的灰阶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开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接收第三正向直流电压;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与像素区域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所述去噪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全开模块相连,配置为控制所述输入模块、所述去噪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全开模块的打开和关断。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位寄存器控制器,所述移位寄存器控制器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模块控制器,所述发光模块控制器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位寄存器,或上述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信号输入由芯片门极生成,导致成本的增加的问题。该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及电子纸,包括:输入模块,配置为输入灰阶电压;去噪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相连,配置为去除所述灰阶电压的噪声;输出模块,与所述去噪模块相连,配置为将去噪后的灰阶电压输入像素区域,顺序给像素写入灰阶信号;全开模块,配置为将抖动电压输入像素区域,同时给所有像素写入抖动信号。

    技术研发人员:郑皓亮,郭玉珍,高立鹏,玄明花,张晨阳,张星,崔晓荣,肖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5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