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4-12-30  50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1、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目前推杆式电磁继电器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工作原理是线圈通电后,由衔铁带动推杆活动,从而带动连接在推杆上的动簧片上的动触头与静簧片上的静触头接触,实现高压端的通电,由于是依靠通电产生磁力吸引衔铁,这就使得铁芯与衔铁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以确保有效的磁力吸引,这就导致静触头之间的间距较短,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切换距离较短,容易出现触头装置在断开的时候产生电弧损坏继电器的现象发生,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电磁继电器静触头之间的间距较短,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切换距离较短,容易出现触头装置在断开的时候产生电弧损坏继电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包括:

    4、外壳体,其内顶壁设置有隔板,其用于将外壳体内分隔为相连通的电磁腔和切换腔;

    5、安装板,设置在电磁腔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上螺旋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延伸至外壳体外的第一引脚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的自由端连接有衔铁块;

    6、两个静片,均设置在切换腔内,两个所述静片的相对侧顶端均设置有静触头,所述静片的底端连接有端部延伸至外壳体外的第二引脚件;

    7、动片,所述切换腔的内底壁且位于两个静片之间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转轴,动片固设在转轴上,所述动片的一端相背侧均设置有动触头,另一端连接有端部延伸至外壳体外的第三引脚件;

    8、联动件,设置在外壳体内,当衔铁块竖向移动时,联动件带动转轴转动。

    9、进一步地,所述联动件包括固设在转轴上的齿轮,所述切换腔的内底壁滑动设置有与齿轮齿牙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上贯穿开设有斜槽,所述衔铁块上设置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自由端滑动贯穿斜槽。

    10、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腔的内壁相对侧连接有滑杆,所述齿条滑动套设在滑杆上,所述齿条的一端与切换腔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滑杆上的抵触弹簧。

    11、进一步地,所述静片具有相连接的竖向段和斜向段,第二引脚件与竖向段连接,静触头设置在斜向段的斜面。

    12、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内壁相对侧均开设有卡槽,动片卡设在卡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腔的内壁相对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橡胶垫块,两个橡胶垫块分别与两个静片的斜向段搭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腔的内壁相对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橡胶垫板,所述u形架的相背侧分别与两个橡胶垫板搭接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腔的内顶壁具有灭弧室,灭弧室内设置有灭弧组件。

    16、进一步地,所述灭弧组件包括设置在切换腔内顶壁的支板,所述支板的底部阵列构造有若干个竖板,若干个所述竖板的自由端均贯穿开设有避让槽。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引脚件设置在安装座上且其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动片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连接有环圈,所述环圈固设在转轴上且与弧形槽插接配合。

    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在本申请中,衔铁块与铁芯距离较近,但是两个静片距离较远,线圈通电或断电并配合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弹性,从而带动衔铁块竖向移动,联动件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动片摇摆,使得动片与静片通过触头实现断开时,具有较大距离的分断动作,从而消除通断过程中的电弧,避免电弧损伤继电器。

    20、2、在本申请中,通过u形架、第二弹簧伸缩杆以及第三弹簧伸缩杆的设置,在确保静片与动片具有大距离的分断动作时,还可以对动片与静片起到加强防护的作用,并对其大距离分断动作和快速分离作用下的应力进行缓冲,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17)包括固设在转轴(14)上的齿轮(1701),所述切换腔(102)的内底壁滑动设置有与齿轮(1701)齿牙啮合的齿条(1702),所述齿条(1702)的一侧设置有斜板(1703),所述斜板(1703)上贯穿开设有斜槽(1704),所述衔铁块(8)上设置有l形杆(1705),所述l形杆(1705)的自由端滑动贯穿斜槽(17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腔(102)的内壁相对侧连接有滑杆(18),所述齿条(1702)滑动套设在滑杆(18)上,所述齿条(1702)的一端与切换腔(102)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滑杆(18)上的抵触弹簧(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片(9)具有相连接的竖向段和斜向段,第二引脚件(11)与竖向段连接,静触头(10)设置在斜向段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4)上设置有u形架(20),所述u形架(20)的内壁相对侧均开设有卡槽,动片(12)卡设在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腔(102)的内壁相对侧均设置有第二弹簧伸缩杆(21),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21)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橡胶垫块(22),两个橡胶垫块(22)分别与两个静片(9)的斜向段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腔(102)的内壁相对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伸缩杆(23),两个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23)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橡胶垫板(24),所述u形架(20)的相背侧分别与两个橡胶垫板(24)搭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腔(102)的内顶壁具有灭弧室,灭弧室内设置有灭弧组件(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25)包括设置在切换腔(102)内顶壁的支板(2501),所述支板(2501)的底部阵列构造有若干个竖板(2502),若干个所述竖板(2502)的自由端均贯穿开设有避让槽(25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件(16)设置在安装座(13)上且其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动片(12)远离动触头(15)的一端连接有环圈(26),所述环圈(26)固设在转轴(14)上且与弧形槽插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外壳体,其内顶壁设置有隔板,其用于将外壳体内分隔为相连通的电磁腔和切换腔;安装板,设置在电磁腔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上螺旋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均连接有端部延伸至外壳体外的第一引脚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的自由端连接有衔铁块;本申请衔铁块与铁芯距离较近,但是两个静片距离较远,线圈通电或断电并配合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弹性,从而带动衔铁块竖向移动,联动件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动片摇摆,使得动片与静片通过触头实现断开时,具有较大距离的分断动作,从而消除通断过程中的电弧,避免电弧损伤继电器。

    技术研发人员:彭秀学,陈志文,周学,饶云飞,李红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5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