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2024-12-30  42


    本申请涉及医疗与生物,主要涉及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人体皮肤存在跨皮肤电位,约为20~50mv。当皮肤受损形成伤口时,伤口局部会产生持久的内生电流,称为“损伤电流”,其参与了创伤愈合的全过程。有研究表明,在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通过对创面局部外加合适电压或者电流的方式,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电刺激疗法具有无创、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

    2、压电材料是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两端面间出现电压的晶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是较为典型的压电高分子材料。通常将pvdf制成纳米复合膜,其从上之下依次为外覆层、杀菌层、凝胶层和剥离纸,所述纳米复合膜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产生臭氧。使用时只需将产品贴敷于伤口处,以近红外光照射,即可激发纳米复合膜的杀菌功能,无需多次、反复对伤口进行包扎便可达到伤口维持无菌环境的效果。同时,凝胶在创面缓释能够将生长因子定向运送至靶细胞、促进血管重建、协助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外泌体,持续给药,促进伤口的恢复。但是,由于使用时依赖于近红外光的照射,限制了使用的情景,且纳米复合膜产生臭氧的能力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使用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杀菌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变动较大;同时,多层的结构会因为无法保证稳定性而影响使用期间的生长因子和杀菌剂量不易控,影响伤口的恢复效果。

    3、由于pvdf纳米复合膜在使用中稳定性差且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影响伤口的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pvdf纳米复合膜由于在使用中稳定性差且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影响伤口的恢复效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和纳米银,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

    2、结合pvdf压电材料的临床开发现状,将agnps引入pvdf压电材料,并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复合物制成丝状的纳米纤维,以期获得创面外用时具备抗菌性能的同时,具有持续自放电功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微电纳米外用敷料,提高了pvdf纳米复合膜的稳定性并不受使用环境的限制,为烧伤创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3、可选的,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的质量比为0.1~0.5:6。

    4、可选的,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的质量比为0.1:3。

    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混合聚偏二氟乙烯与有机溶剂,得到第一纺丝溶液;

    7、s2:在所述第一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银,混合后得到第二纺丝溶液;

    8、s3:将所述第二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

    9、可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10、可选的,聚偏二氟乙烯的平均分子量mw为1000000g/mol;n,n-二甲基甲酰胺(dmf,acs光谱级,≥99.8%);纳米银干粉(agnps,≥99.9%)。

    11、可选的,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在第一纺丝溶液中的浓度为12wt%。

    12、可选的,pvdf粉末用电子天平称重,dmf用量筒测量并称重。将质量分数为12%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到烧杯中,在水浴磁力搅拌器中恒温(60℃)搅拌直至溶解。

    13、可选的,在所述第二纺丝溶液中,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的质量比为0.1~0.5:6。

    14、可选的,使用1ml dmf溶解纳米银粉末,并且仍然保持pvdf/dmf为12wt%。将agnps按照0.2:6的比例加入pvdf中,继续搅拌30min充分混匀。

    15、可选的,所述静电纺丝的参数包括:溶液推进速度为0.4~0.7ml/h,纺丝温度为34.4~42.5℃,纺丝相对湿度为10~11%,接收装置转速为1400~1550rpm,接收距离10~13cm.

    16、可选的,所述溶液推进速度为0.6ml/h,接收装置转速为1500rpm,接收距离为12cm。

    17、可选的,将第二纺丝溶液装泵,用无针注射器慢慢吸出第二纺丝溶液以避免产生气泡,并从注射器上擦去多余的第二纺丝溶液。从注射器和导管中挤出气泡用于稳定的静电纺丝。以0.6ml/h的速度均匀从一根作为喷丝头固定在正极的18号注射器针头(尖端直径约1.27mm)泵出,安全起见,金属管旁给予电压设置为+19.87v和-1.93kv,以1500转/分的速度旋转的接地滚筒被放置在距离针12厘米处,均速转动收集pvdf/agnps压电纳米纤维,得到所述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

    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复合纤维在制备治疗烧伤创伤的敷料中的应用。

    1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和纳米银,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将agnps引入压电材料pvdf,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成微电纳米纤维,使其具备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性能的同时,具备持续的创面产生微电流的功能,促进创面愈合。该放电促愈合功能可直接将创面局部活动产生的敷料形变机械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不依赖目前临床常见的电刺激所需的固定电源、电极片等外部设置,对减轻烧/创伤后感染,促进创伤愈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及时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效果。解决了pvdf纳米复合膜由于在使用中稳定性差且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影响伤口的恢复效果的问题。

    20、本申请还提供了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治疗烧伤创伤的敷料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和纳米银,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的质量比为0.1~0.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的质量比为0.1:3。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在第一纺丝溶液中的浓度为12wt%。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纺丝溶液中,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的质量比为0.1~0.5: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参数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推进速度为0.6ml/h,接收装置转速为1500rpm,接收距离为12cm。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在制备治疗烧伤创伤的敷料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和纳米银,所述聚偏二氟乙烯与所述纳米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将AgNPs引入压电材料PVDF,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成微电纳米纤维,使其具备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性能的同时,具备持续的创面产生微电流的功能,不依赖目前临床常见的电刺激所需的固定电源、电极片等外部设置,对减轻烧/创伤后感染,促进创伤愈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及时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效果。解决了PVDF纳米复合膜由于在使用中稳定性差且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影响伤口的恢复效果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自发电纳米银PVDF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治疗烧伤创伤的敷料中的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彭银波,刘甜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5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