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4-12-29  51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血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血液等体液的体外循环一般适用于需要心脏手术或人工透析的患者。例如,在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中,患者的血液被引导到体外,通过设置在患者体外的人工心肺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血液返回体内。血液的体外循环系统通常包括腔室(或储血器)、血泵、人工肺、过滤器和管路。

    2、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急救时,要借助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为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支持,为急救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血液的体外循环,血液的体外循环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血液与体外循环回路中混入气体。具体地,体外循环回路中混入的空气激活血液凝固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在预充阶段现有气泡消除手段通常为:医护人员手动弹击管壁,使管道内气泡慢慢上浮到预充袋内,最后打开旋钮塞进行气体排除。也有通过在体外循环回路中增加排气装置或血液过滤装置来排除气泡,但是液体均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在装置中进行流通,这样的设置由于液体出口的负压在下方,会使得液体中的气泡在进入时由于惯性往下方运动,气泡进入装置内的方向与排气口的方向相反,使得对于在离液体出口较近处的气泡对比离液体出口较远处的气泡,所遭受的负压较大,气体来不及上浮便随液体进入液体出口,液体中仍有小气泡,液体在进入患者体内之前,液体中的小气泡不能被有效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过滤装置,用以解决体外循环时血液在进入患者体内之前血液中的气泡不能有效被排除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过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4、具有第一空腔的第一壳体和具有第二空腔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中心区域;

    5、排气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

    6、过滤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并连通至所述排气部,将所述第一空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形成于所述过滤部内侧,所述第二空间环绕所述第一空间分布;

    7、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导向部底部套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周,所述导向部顶部向上延伸形成外扩部;

    8、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下部并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各个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外围区域并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倾斜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下部并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底部相切。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排气部的延伸方向逐渐变窄。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的中部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为多孔材料。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的总开孔径之和大于所述进液口的直径。

    1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的外扩部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顶部之间设有的预设距离,所述外扩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线包围所述过滤件。

    14、进一步地,所述外扩部靠近所述过滤部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弧面状,所述弧面状的上端切线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

    15、进一步地,所述外扩部顶端设置为弧形面。

    1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与所述排气部交接处设有膜构件。

    17、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涡轮,所述涡轮设置于所述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

    18、进一步地,所述涡轮中间设置有通孔。

    19、进一步地,各个出液口大小一致,围绕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中心布置。

    20、进一步地,各个出液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分管路连通至总管路,所述总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分管路直径。

    2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过滤装置的血液过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2、通过所述进液口,将经加速后的待过滤血液从所述第二壳体下部引入所述第二空腔;

    23、经所述第二空腔将待过滤血液导入所述第一空间,并继续由下至上螺旋上升;

    24、所述待过滤血液中的气泡由于离心作用向所述第一空间中间聚集并上浮,经所述排气部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排出;

    25、由所述过滤部将所述第一空间中的待过滤血液过滤至所述外扩部包围的第二空间,得到第一已过滤血液;

    26、所述第一已过滤血液中的一部分气泡直接上浮,经所述排气部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排出;

    27、所述第一已过滤血液中的另一部分气泡沿着所述外扩部的导向面上浮,经所述排气部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排出;

    28、逐步积累的所述第一已过滤血液沿所述外扩部顶端进入所述外扩部外的第二空间,得到第二已过滤血液;

    29、所述第二已过滤血液经由至少一个出液口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外围区域排出;

    30、所述第二已过滤血液中的气泡上浮,经所述排气部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排出。

    31、进一步地,经加速后的待过滤血液通过倾斜向上设置的进液口,从所述第二壳体下部沿倾斜向上的切线方向引入所述第二空腔。

    32、进一步地,所述待过滤血液沿着朝向所述排气部的延伸方向逐渐变窄的所述第一空间螺旋上升。

    33、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4、所述待过滤血液从所述第二空腔经过涡轮,所述待过滤血液推动涡轮的叶轮转动,经过所述涡轮的所述待过滤血液螺旋旋转速度变大进入第二空间,在所述第二空腔中部聚集的气泡通过所述涡轮中间设置有通孔进入所述第一空间中部。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基于过滤部连通第二壳体的第二空腔与排气部,并将第一壳体的第一空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进液口设置于第二壳体下部并与第二空腔连通,在血液经第二空腔进入第一空间时,部分气泡与血液分离进入上方的排气部,然后血液经过滤部进入第二空间,再基于第二空间内设置的导向部,过滤后的血液经导向部作用,而使得剩余的气泡与过滤后的血液彻底分离进入排气部,排气部将收集的气体排出,从而达到在体外循环时血液在进入患者体内之前血液中的气泡能够有效排除。



    技术特征:

    1.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倾斜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下部并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底部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排气部的延伸方向逐渐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的中部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为多孔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的总开孔径之和大于所述进液口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外扩部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顶部之间设有的预设距离,所述外扩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线包围所述过滤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部靠近所述过滤部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弧面状,所述弧面状的上端切线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与所述排气部交接处设有膜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涡轮,所述涡轮设置于所述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出液口大小一致,围绕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中心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出液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分管路连通至总管路,所述总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分管路直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血液过滤装置,本申请基于过滤部连通第二壳体的第二空腔与排气部,并将第一壳体的第一空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进液口设置于第二壳体下部并与第二空腔连通,在血液经第二空腔进入第一空间时,部分气泡与血液分离进入上方的排气部,然后血液经过滤部进入第二空间,再基于第二空间内设置的导向部,过滤后的血液经导向部作用,而使得剩余的气泡与过滤后的血液彻底分离进入排气部,排气部将收集的气体排出,从而达到在体外循环时血液在进入患者体内之前血液中的气泡能够有效排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轶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汉诺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4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