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4-12-24  48


    本发明属于大型铸锻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大型容器设备用筒体锻件的规格也在逐渐增大,很多设备用筒体锻件直径已达到6000mm以上,高度达到4000mm以上。这类大直径筒体锻件在进行性能热处理时,由于高温状态刚度降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椭圆形变,尤其是壁厚较小、直径较大、高度较高的筒体锻件,发生椭圆形变的趋势就越大。

    2、为了控制该类大直径筒体锻件在性能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程度,防止影响其最终使用,各个锻件制造厂均根据自身的制造经验和设备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但是,一旦此类大直径筒体锻件热处理过程发生变形致使其不满足零件图纸要求,往往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矫形处理。

    3、目前,大直径筒体锻件无法利用千斤顶实现矫形、固定,然后进炉去应力热处理来实现定形。针对热处理后发生椭圆形变,且壁厚上有足够机加工余量的筒体锻件,制造厂一般采用万吨压机辅助直接进行矫形,该方法的缺点是精确度不高,特别是对于壁厚余量较小的筒体锻件,无法实现有效矫形。

    4、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面向发生椭圆形变且壁厚上机加工余量较小的大直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该矫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确定第一内径及与其共线的第一外径,以及确定第二内径及与其共线的第二外径,所述第一内径为所述筒体锻件的目标端部的最小内径,所述第二内径为所述目标端部的与所述第一内径相垂直的内径;

    3、根据所述第一内径、所述第一外径、所述第二内径和所述第二外径,并结合预先获取的所述筒体锻件的机加余量分布情况设计矫形工装,所述矫形工装包括膨胀支撑梁和两个辅助支撑块;

    4、将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目标端部的边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内径的两端,以构成自所述目标端部向所述筒体锻件的内部收敛的滑道;

    5、使所述膨胀支撑梁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伸入所述滑道并达到所述筒体锻件的预定的轴向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内径胀大至预定尺寸;

    6、对矫形后的筒体锻件进行去应力热处理。

    7、作为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内径的确定方式具体为:

    8、对所述目标端部进行测量以确定机加余量缺量最大点;

    9、基于所述机加余量缺量最大点,在该点所属的横截面内确定所述目标端部的最小内径的另一点。

    10、作为可选的是,所述辅助支撑块为l形结构,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块相对搭设在所述目标端部的边沿上;

    11、所述辅助支撑块具有向所述边沿施加径向作用力的作用部,所述作用部的弧度被配置为与所述边沿的相应受力部的矫形后弧度相一致;

    12、所述滑道沿所述膨胀支撑梁的伸入方向划分为第一收敛段和收敛速率小于所述第一收敛段的第二收敛段;

    13、所述膨胀支撑梁具有下压部,所述下压部自其后端至其前端呈收敛状且与所述第二收敛段的收敛程度相一致;

    14、所述下压部的前端宽度与所述第一收敛段的末端宽度相一致。

    15、作为可选的是,所述将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目标端部的边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内径的两端具体为:

    16、将所述筒体锻件竖直放置在压机走台上,并使所述第一内径平行于压机上砧;

    17、将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目标端部的边沿上的预定位置。

    18、作为可选的是,所述使所述膨胀支撑梁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伸入所述滑道并达到所述筒体锻件的预定的轴向位置包括:

    19、将所述膨胀支撑梁水平吊入所述筒体锻件,直至所述膨胀支撑梁的下压部在所述滑道内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20、移动压机走台以使安装了矫形工装的所述筒体锻件移动至压机上砧的正下方;

    21、利用所述压机上砧对所述膨胀支撑梁缓慢施压,以使所述膨胀支撑梁在所述第二收敛段内向下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辅助支撑块对所述目标端部施加径向扩张力,直至所述膨胀支撑梁的下压部的前端达到所述筒体锻件的预定的轴向位置。

    22、作为可选的是,所述对矫形后的筒体锻件进行去应力热处理包括:

    23、将所述筒体锻件连同所述矫形工装送入热处理炉,以进行去应力热处理;

    24、在完成去应力热处理后,取下所述矫形工装。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6、对于在性能热处理后发生椭圆形变且在后续精确加工环节中椭圆短轴外径余量不足、短轴内径余量较少、长轴内径余量不足、长轴外径余量较少的筒体锻件,采用现有的筒体锻件矫形方法无法对此情形下的筒体锻件进行有效矫形。与之相比,本发明的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通过设计矫形工装,将短轴胀大,同时驱使长轴缩短,从而将机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给筒体锻件的内、外壁,最终使筒体锻件的尺寸满足零件图纸要求。

    27、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径的确定方式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块为l形结构,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块相对搭设在所述目标端部的边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目标端部的边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内径的两端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膨胀支撑梁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伸入所述滑道并达到所述筒体锻件的预定的轴向位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矫形后的筒体锻件进行去应力热处理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生椭圆形变的筒体锻件的矫形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内径及与其共线的第一外径,以及确定第二内径及与其共线的第二外径,第一内径为筒体锻件的目标端部的最小内径,第二内径为目标端部的与第一内径相垂直的内径;根据第一内径、第一外径、第二内径和第二外径,并结合筒体锻件的机加余量分布情况设计矫形工装,矫形工装包括膨胀支撑梁和两个辅助支撑块;将两个辅助支撑块设置在目标端部的边沿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内径的两端,以构成自目标端部向筒体锻件的内部收敛的滑道;使膨胀支撑梁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伸入滑道并达到筒体锻件的预定的轴向位置,以使第一内径胀大至预定尺寸;对矫形后的筒体锻件进行去应力热处理。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发生椭圆形变的大直径筒体锻件进行精确矫形。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江,雷雪,王晓芳,张智峰,李荣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1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