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4-12-24  45


    本申请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耗尽,太阳电池作为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使用越来越广泛。

    2、钝化接触结构因能够提供优异的硅界面钝化性能,降低电池基底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的特性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广泛。然而,钝化接触结构虽能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但现有的具有钝化接触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仍然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具有钝化接触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2、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

    3、基底,具有金属接触区和非金属接触区;

    4、第一钝化层,设置在所述金属接触区上;

    5、第二钝化层,设置在所述非金属接触区上;

    6、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化学活性强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化学活性,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钝化层的折射率,所述金属接触区为包含电极的区域,且所述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金属接触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厚度一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膜和第二钝化膜,所述第一钝化膜设置在所述金属接触区上,所述第二钝化膜设置在所述第一钝化膜上,所述第一钝化膜的化学活性强于所述第二钝化膜的化学活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钝化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钝化膜的厚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第三钝化膜、第四钝化膜和第五钝化膜,所述第三钝化膜设置在所述非金属接触区上,所述第四钝化膜设置在所述第三钝化膜上,所述第五钝化膜设置在所述第四钝化膜上,所述第四钝化膜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三钝化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五钝化膜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四钝化膜的折射率。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钝化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钝化膜的厚度,所述第四钝化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钝化膜的厚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钝化膜的材质与所述第一钝化膜的材质一致;和/或,所述第四钝化膜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钝化膜的材质一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钝化层背离所述金属接触区的表面上设有绒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背离所述非金属接触区的表面上设有绒面结构。

    1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在基底的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一钝化层,在基底的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

    16、其中,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化学活性强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化学活性,所述第二钝化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钝化层的折射率。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基底的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一钝化层,在基底的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包括:

    18、在基底的正面和/或基底的反面上沉积第一钝化层;

    19、去除非金属接触区的表面上的第一钝化层;

    20、在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

    21、其中,所述基底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底的正面和基底的反面;所述基底的正面具有所述金属接触区和所述非金属接触区,和/或,所述基底的反面具有所述金属接触区和所述非金属接触区。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还包括:

    23、控制第二钝化层的厚度与第一钝化层的厚度一致。

    24、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

    25、上述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基底的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一钝化层,在基底的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并使第一钝化层的化学活性强于第二钝化层的化学活性,使第二钝化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一钝化层的折射率,使制得的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保证金属接触区的钝化效果和浆料接触效果,还可同时保证非金属接触区的钝化效果和减反效果,有效减小非金属接触区对光的寄生吸收,使得制得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优秀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膜和第二钝化膜,所述第一钝化膜设置在所述金属接触区上,所述第二钝化膜设置在所述第一钝化膜上,所述第一钝化膜的化学活性强于所述第二钝化膜的化学活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钝化膜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第三钝化膜、第四钝化膜和第五钝化膜,所述第三钝化膜设置在所述非金属接触区上,所述第四钝化膜设置在所述第三钝化膜上,所述第五钝化膜设置在所述第四钝化膜上,所述第四钝化膜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三钝化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五钝化膜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四钝化膜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钝化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钝化膜的厚度,所述第四钝化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钝化膜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钝化膜的材质与所述第一钝化膜的材质一致;和/或,所述第四钝化膜的材质与所述第二钝化膜的材质一致。

    8.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底的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一钝化层,在基底的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包括:

    10.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第一钝化层和第二钝化层,基底具有金属接触区和非金属接触区,第一钝化层设置在金属接触区上,第二钝化层设置在非金属接触区上,第一钝化层的化学活性强于第二钝化层的化学活性,第二钝化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一钝化层的折射率;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通过在基底的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一钝化层,在基底的非金属接触区上设置第二钝化层,并使第一钝化层的化学活性强于第二钝化层的化学活性,使第二钝化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一钝化层的折射率,使制得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保证金属接触区的钝化效果和浆料接触效果,以及非金属接触区的钝化效果和减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邱彦凯,张宁,费志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科能源(上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1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