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巫山脆李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方法

    技术2024-12-22  48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巫山脆李’组培快繁体系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重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生长。‘青脆李’作为重庆的原生特色果树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其中,‘青脆李’的优异芽变系‘巫山脆李’,具有果型端正、果粉明显、离核、肉质脆嫩、香甜多汁且富含多种营养与功能成分,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巫山脆李’的选育迅速推动了重庆李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重庆三峡库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特色支柱产业。

    2、苗木是果树早产、丰产、优质、稳产的关键。然而,随着‘巫山脆李’产业的快速发展,种苗的繁育工作却十分滞后。前期混杂的苗木来源导致当前生产的果实品质参差不齐,正在逐渐损害‘巫山脆李’产业在市场和消费中的形象。在此背景下,近年品种不正的果园必将出现大面积的‘巫山脆李’高接换新。因此,快速培养‘巫山脆李’优质种苗和接穗是保证‘巫山脆李’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李是典型的自花不/低亲和性果树,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后代遗传变异大。组培苗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并能够保留亲本特性,因此建立‘巫山脆李’的组培快繁体系对产业的稳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3、目前李的组织培养技术在欧李、紫叶稠李、樱桃李等种/品种中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茎段组培的体系也已经较为成熟。然而,中国李分布广泛,地方性品种遗传背景差异极大,导致组织培养体系在不同品种间不能相互适用,而在不同种之间,茎段组培则存在着更大的差异。迄今为止,尚未见‘巫山脆李’的组培快繁体系报道。茎尖和茎段是核果类果树离体培养广泛采用的方式。以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培快繁,不仅可供取材的量大,而且不受植株树龄影响,采样方便。为建立‘巫山脆李’茎段组培快繁体系,在工作前期,尝试利用已经建立的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cn111480573a)、中国李‘nubiana’(樊青峰,2009)等的茎段组培培养基来进行茎段组培,出现了在初代培养过程叶片黄化、脱落、矮化丛生等问题,并且无法达到增殖培养的效果。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获取适宜‘巫山脆李’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实现‘巫山脆李’的高效快速扩繁,以满足产业和研究等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获取保留亲本特性的‘巫山脆李’组培苗。该方法取材方便且不受季节限制,可增加‘巫山脆李’的扩繁速度并保证苗木质量,对‘巫山脆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本发明提供的‘巫山脆李’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初代培养,将‘巫山脆李’茎段外植体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为wpm+6-ba 0.3-1mg/l+iba 0.08-0.33mg/l;

    4、2)增殖培养,将经过初代培养的新芽切下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中,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0.3-1mg/l+iba 0.08-0.33mg/l;

    5、3)增高培养,将经过增殖培养的芽切下接种至增高培养基中,所述的增高培养基为wpm+6-ba 0.5-1mg/l+iba0.1-0.33mg/l+ga31-2mg/l;

    6、4)生根培养,将经过继代培养的芽切下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0.5mg/l、1/2wpm+iba 0.2mg/l+iaa 0.4mg/l或者1/2wpm+iba 0.4mg/l+iaa0.2mg/l。

    7、其中,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优选为wpm+6-ba 1mg/l+iba 0.33mg/l,和/或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优选为wpm+6-ba 1mg/l+iba 0.33mg/l,和/或所述的增高培养基优选为wpm+6-ba0.5mg/l+iba0.1mg/l+ga3 1mg/l。

    8、其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优选为1/2wpm+iba 0.5mg/l。

    9、其中,所述的构建方法还包括茎段外植体准备的步骤:采集‘巫山脆李’幼嫩枝条,将取回的材料剪成1-2cm左右的茎段,去除茎段叶片并保留0.1-0.4cm的叶柄,处理后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2小时以上。

    10、其中,茎段外植体的表面灭菌包括:冲洗后的茎段吸干水分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10-60秒,随后用无菌水清洗3-5遍,再用2-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茎段5-10分钟,用无菌水清洗5-6遍。

    11、其中,初代培养时,茎段外植体接种后先黑暗培养5-8天,后光培养直至腋芽处萌发出新芽。

    12、其中,增殖培养为光培养,芽转接的周期为3-5周。增殖培养一开始的芽为初代培养萌发的新芽,增殖后转接用的芽为增殖获得的新芽。

    13、其中,增高培养为光培养,芽转接的周期为3-5周。芽取自增殖培养获得的新芽。

    14、其中,将经增高培养的增高新芽,切去基部膨大组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先黑暗培养5-8天后再进行光培养,直至诱导出不定根。

    15、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将生根苗进行炼苗和移栽的步骤。

    16、具体地,将生根后的组培苗瓶盖半打开,在组培的光照条件下,放置2天,后将组培苗取出并洗去根部琼脂,种植至营养基质中,浇水后覆盖塑料薄膜,置于温室培养,7天后除去塑料薄膜。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利用‘巫山脆李’的茎段进行组培,获得保留亲本特性的组培苗,从而可保证‘巫山脆李’优异的生物学特征,保证果实品质。

    19、2、该方法简单易性,能短时间(7-8个月)内快速扩繁大量苗木(增殖倍数可达10000倍),对‘巫山脆李’科学研究以及产业树体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产业的稳定高质量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巫山脆李’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为wpm+6-ba 1mg/l+iba 0.33mg/l,和/或所述的增高培养基为wpm+6-ba 0.5mg/l+iba0.1mg/l+ga3 1mg/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建方法还包括茎段外植体准备的步骤:采集‘巫山脆李’幼嫩枝条,将取回的材料剪成1-2cm左右的茎段,去除茎段叶片并保留0.1-0.4cm的叶柄,处理后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2小时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茎段外植体的表面灭菌包括:冲洗后的茎段吸干水分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10-60秒,随后用无菌水清洗3-5遍,再用2-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茎段5-10分钟,用无菌水清洗5-6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代培养时,茎段外植体接种后先黑暗培养5-8天,后光培养直至腋芽处萌发出新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殖培养为光培养,芽转接的周期为3-5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高培养为光培养,芽转接的周期为3-5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增高培养的增高新芽,切去基部膨大组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先黑暗培养5-8天后再进行光培养,直至诱导出不定根。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将生根苗进行炼苗和移栽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根后的组培苗瓶盖半打开,在组培的光照条件下,放置2天,后将组培苗取出并洗去根部琼脂,种植至营养基质中,浇水后覆盖塑料薄膜,置于温室培养,7天后除去塑料薄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领域,具体涉及‘巫山脆李’的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利用‘巫山脆李’当年生枝条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培快繁,包括以下步骤:茎段外植体的准备、茎段外植体的消毒、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增高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本发明具有取材容易、繁殖速度快、操作简便且不受季节限制等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李茎段组培体系无法适用于‘巫山脆李’茎段组培,特别是‘巫山脆李’扩繁过程的问题。能够较好地保留‘巫山脆李’的生物学性状,对‘巫山脆李’脱毒苗制备、遗传改良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实践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周坤,席万鹏,罗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0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