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技术2024-12-22  48


    本技术涉及交通控制,特别涉及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道路发生车辆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能够及时确定路口拥堵程度,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对道路拥堵程度的确定往往通过人工观察法,缺少同一标准;此外,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基于交叉口车辆数量或速度的监测确定,而在实际路口的拥堵度不仅与交叉口的车辆数量相关,还与进口道的车辆数量相关,进而导致道路拥堵度准确度不高。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道路拥堵等级确定方法,以在实际应用中自动、准确的确定道路拥堵程度,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在实际应用中自动、准确的确定道路拥堵程度。

    2、本技术提供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包括:

    3、计算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

    4、判断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

    5、当所述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计算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并计算进口道的延误时间;

    6、根据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并根据进口道的延误时间确定进口道的拥堵等级;

    7、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和路口的拥堵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为所述目标路口的拥堵等级。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计算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并当所述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计算交叉口的延误时间,以及进口道的延误时间;分别根据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根据进口道的延误时间确定进口道的拥堵等级;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和路口的拥堵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为所述目标路口的拥堵等级。通过本方法,既考虑了交叉口面内的延误时间又结合了进口道内的延误时间,不仅可以自动确定目标路口的拥堵等级,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自动、准确的确定道路拥堵程度。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包括:

    10、根据第一预设周期内目标路口流量的最大值确定目标路口的通行能力;

    11、确定第二预设周期内车辆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车辆数目为目标路口的流量;

    12、确定目标路口的流量和目标路口的通行能力的比值为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包括:

    14、获取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每一辆车辆的延误时间;

    15、确定单个车辆的延误时间的和值为车辆的总延误时间;

    16、根据总延误时间计算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

    17、确定所述平均延误时间为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每一辆车辆的延误时间,包括:

    19、将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每一辆车辆的通用唯一标识码对每个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分组;

    20、将每组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升序排序;

    21、将排序后的车辆的行驶轨迹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统计周期;

    22、将每个统计周期的速度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

    23、确定速度平均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以及速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辆行驶距离;

    24、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计算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

    25、根据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计算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

    26、确定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和所述车辆的行驶延迟的和值为每一辆车辆在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计算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包括:

    28、确定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与第三预设值的乘积为总静态延迟变化量;

    29、确定总静态延迟的变化量和初始化静态延迟的和值为车辆的静态延迟。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计算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包括:

    31、将每个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代入以下预设公式,以计算每个第二统计周期的行驶延迟:

    32、

    33、其中,rundelay为每个第二统计周期的行驶延迟,distance为每个第二统计周期车辆的行驶距离,v为每个第二统计周期的车速,freespeed为目标路口的最高限速;

    34、确定所有第二统计周期的行驶延迟的和值为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进口道的延误时间确定进口道的拥堵等级,包括:

    36、将所有进口道分别对应的延误时间作为候选值;

    37、确定全部候选值中的最大值为所述进道口的延误时间;

    38、根据所述进口道的延误时间进行查表,以确定所述进口道的拥堵等级。

    3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装置,包括:

    40、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

    41、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

    42、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计算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并计算进口道的延误时间;

    43、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并根据进口道的延误时间确定进口道的拥堵等级;

    44、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和路口的拥堵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为所述目标路口的拥堵等级。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46、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周期内目标路口流量的最大值确定目标路口的通行能力;

    47、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第二预设周期内车辆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车辆数目为目标路口的流量;

    48、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目标路口的流量和目标路口的通行能力的比值为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50、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每一辆车辆的延误时间;

    51、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单个车辆的延误时间的和值为车辆的总延误时间;

    52、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总延误时间计算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

    53、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平均延误时间为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

    5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子模块,包括:

    55、将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每一辆车辆的通用唯一标识码对每个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分组;

    56、将每组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升序排序;

    57、将排序后的车辆的行驶轨迹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统计周期;

    58、将每个统计周期的速度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值进行比对;

    59、确定速度平均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以及速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辆行驶距离;

    60、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计算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

    61、根据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计算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

    62、确定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和所述车辆的行驶延迟的和值为每一辆车辆在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计算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包括:

    64、确定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与第三预设值的乘积为总静态延迟变化量;

    65、确定总静态延迟的变化量和初始化静态延迟的和值为车辆的静态延迟。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计算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包括:

    67、将每个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代入以下预设公式,以计算每个第二统计周期的行驶延迟:

    68、

    69、其中,rundelay为每个第二统计周期的行驶延迟,distance为每个第二统计周期车辆的行驶距离,v为每个第二统计周期的车速,freespeed为目标路口的最高限速;

    70、确定所有第二统计周期的行驶延迟的和值为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

    7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72、第一候选子模块,用于将所有进口道分别对应的延误时间作为候选值;

    73、第六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全部候选值中的最大值为所述进道口的延误时间;

    74、第七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进口道的延误时间进行查表,以确定所述进口道的拥堵等级。

    7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系统,包括:

    76、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77、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78、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记载的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

    7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路口拥堵等级确定系统对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路口拥堵等级确定系统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记载的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

    8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8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行驶轨迹与目标路口停止线相交的每一辆车辆的延误时间,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周期的数目计算每一辆车辆的静态延迟,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统计周期内的车速以及行驶距离计算每一辆车辆的行驶延迟,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进口道的延误时间确定进口道的拥堵等级,包括:

    8.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路口拥堵等级确定系统对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路口拥堵等级确定系统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口拥堵等级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计算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判断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目标路口中交叉口的饱和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计算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并计算进口道的延误时间;根据所述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并根据进口道的延误时间确定进口道的拥堵等级;确定交叉口的拥堵等级和路口的拥堵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为所述目标路口的拥堵等级。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自动、准确的确定道路拥堵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卢岩,潘昭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0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