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优化模具自润滑性提高镁合金铸件性能的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4-12-21  43

    本发明涉及镁合金铸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优化模具自润滑性提高镁合金铸件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工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镁合金材料以其低密度、高比强度、高阻尼减震等特性设计者及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镁合金压铸或半固态射出成型零件,因为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得到大量应用。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铸件冷却并脱模,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脱模剂。目前,市面上充型及脱模效果最好的是硅油基脱模剂,例如中国专利201010239348.8;也有少量的无硅型水乳型脱模剂,例如中国专利201310466321.6,但是充型及脱模效果不及传统的硅油基脱模剂。虽然硅油基脱模剂可以很好地帮助充型及脱模,但是残留在铸件上的硅油物质却存在导致镁合金铸件耐蚀性大幅下降的缺点,即便是自身耐蚀性很好的材料通过压铸或半固态射出成型工件后其耐蚀性也大幅下降,或者说材料的良好耐蚀性被脱模剂的这种副作用所遮盖。

    2、因此,研发一种在保证充型和脱模效果的同时又不影响镁合金材料耐蚀性的脱模剂,或者采取其它脱模措施尽量减少硅油基脱模剂的使用,是一种亟待解决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优化模具自润滑性提高镁合金铸件性能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脱模剂内的硅油物质容易残留在镁合金铸件上,导致镁合金铸件耐蚀性大幅下降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优化模具自润滑性提高镁合金铸件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利用pvd工艺在模具钢表面进行沉积形成氮化铬铝涂层或氮化钛铝涂层,之后在涂层上喷涂水性脱模剂,利用处理后的模具进行镁合金材料压铸。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模具的表面先沉积形成氮化铬铝涂层或氮化钛铝涂层,该涂层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适中的摩擦系数,且硬度较高,配合水性脱模剂作业,不仅超过了镁合金材料使用硅油基脱模剂的充型和脱模性能,同时镁合金材料自身的耐蚀性得到很好的保持。

    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通过优化模具自润滑性提高镁合金铸件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利用pvd工艺在模具钢表面进行沉积形成氮化铬铝涂层或氮化钛铝涂层,之后在涂层上喷涂水性脱模剂,利用处理后的模具进行镁合金材料压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铬铝涂层的耐高温温度为900-1100℃;涂层厚度为2-5微米;摩擦系数为0.3-0.4;涂层硬度为3100-3300h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钛铝涂层的耐高温温度为800-1000℃;涂层厚度为2-6微米;摩擦系数为0.35-0.4;涂层硬度为3200-3400h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vd工艺的条件包括:加工温度为250-450℃,加工时间为3-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脱模剂的组成成分包括:石蜡、硬脂酸、植物油、乳化剂和去离子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脱模剂的组成成分包括: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石蜡的含量为5-20重量份,硬脂酸的含量为2-6重量份,植物油的含量为5-10重量份,乳化剂的含量为5-8重量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优化模具自润滑性提高镁合金铸件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利用PVD工艺在模具钢表面进行沉积形成氮化铬铝涂层或氮化钛铝涂层,之后在涂层上喷涂水性脱模剂,利用处理后的模具进行镁合金材料压铸。在模具的表面先沉积形成氮化铬铝涂层或氮化钛铝涂层,该涂层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适中的摩擦系数,且硬度较高,配合水性脱模剂作业,不仅超过了镁合金材料使用硅油基脱模剂的充型和脱模性能,同时镁合金材料自身的耐蚀性得到很好的保持。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马跃群,陈其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誉精密科技(含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40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