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涉及一种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环境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为满足生活舒适性或工艺性的要求,空调机组除了具备制冷、制热功能以外,通常还需要满足除湿功能。但常规的空调机组在除湿模式运行的同时会降低室内温度,这将会导致空调机组频繁启停或切换工作模式影响温湿度控制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空调机组在除湿运行时,在蒸发器除湿降温后进行加热补偿,来实现除湿的同时确保送风温度不会太低。常见的加热补偿方案有增加再热盘管与冷凝器并联设置,利用压缩机部分排气进行加热补偿。
2、再热盘管与冷凝器并联设置,由多个电磁阀与三通阀组合控制、电磁阀与电子膨胀阀组合控制等方式切换冷媒介质的流向,将压缩机的部分排气分流至再热盘管内进行再热时:因再热盘管与冷凝器并联分流控制,进入再热盘管的冷媒介质流量较小,导致需要再热盘管较大的换热面积,增加了成本和安装空间。同时并联分流时控制复杂,容易造成电磁阀或三通阀的频繁动作,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空气温湿度波动大、缩短零部件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并联分流控制复杂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空气温湿度波动大、缩短零部件寿命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包括:
3、压缩机1;
4、第一流向切换机构,其分别与压缩机1、第二流向切换机构以及蒸发器8连接;
5、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其分别与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连接,流向切换机构用于控制冷媒介质流向再热盘管7;
6、电子膨胀阀6,其一端与蒸发器8连接,电子膨胀阀6另一端与冷凝器5连接;
7、送风机9,其用于加速蒸发器8周围的空气流动;
8、外风机4,其用于加速冷凝器5周围的空气流动。
9、由上,通过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将再热盘管7与冷凝器5串联设计,使压缩机1的排气全部进入再热盘管7后再进入冷凝器5,用于再热的冷媒介质流量大,所需要再热盘管7的换热面积小,大幅降低成本和安装空间,且操作简单方便。切换该系统的运行模式,通过两个流向切换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操作简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10、可选地,第一流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2。
11、由上,第一流向切换机构采用第一四通换向阀2,能够快速改变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且实现双向流动,同时也减少了阀门的数量。
12、可选地,第一流向切换机构分别与压缩机1、第二流向切换机构以及蒸发器8连接,包括:
13、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连接压缩机1的排气端,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s端口连接压缩机1的吸气端;
14、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e端口连接蒸发器8;
15、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c端口连接第二流向切换机构。
16、由上,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c、d、e、s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第二流向切换机构以及蒸发器8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及其s端口分别连接在压缩机1的排气端和吸气端,构成循环回路,通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端口导通设置,改变经过压缩机1的循环流向。
17、可选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四通换向阀31。
18、由上,第二流向切换机构采用第二四通换向阀31,能够实现快速双向切换流动,响应速度快,灵活性高。
19、可选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分别与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连接,包括:
20、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e端口连接再热盘管7的进口端,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s端口连接再热盘管7的出口端;
21、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c端口连接冷凝器5;
22、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d端口连接第一流向切换机构。
23、由上,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c、e、s端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连接,实现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的串联设计;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e端口及其s端口分别连接在再热盘管7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当需要加热补偿时,通过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de端口导通和cs端口导通的设置,控制冷媒介质先经过再热盘管7,再流入冷凝器5。
24、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在制冷运行模式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和c端口导通及其e端口和s端口导通,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d端口和c端口导通及其e端口和s端口导通;在制热运行模式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和e端口导通及其c端口和s端口导通,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d端口和c端口导通及其e端口和s端口导通;在除湿再热运行模式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和c端口导通及其e端口和s端口导通,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d端口和e端口导通及其c端口和s端口导通。
25、由上,通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和第二四通换向阀31的端口导通设置,将再热盘管7与冷凝器5串联设置,并实现三种运行模式的切换,操作简单方便。
26、可选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33和单向阀34。
27、由上,第二流向切换机构采用第一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33和单向阀34的设计,第一电磁阀32和第二电磁阀33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独立控制,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控制精度,单向阀34的存在可以防止冷媒介质朝着不希望的方向流动,确保系统在特定模式下冷媒介质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
28、可选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分别与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连接,包括:
29、第二电磁阀33一端与再热盘管7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电磁阀33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阀32连接;
30、单向阀34一端与再热盘管7的出口端连接,单向阀34另一端与冷凝器5连接;
31、第一电磁阀32一端与冷凝器5连接,且第一电磁阀32与第二电磁阀33中间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流向切换机构上。
32、由上,通过第一电磁阀32和第二电磁阀33的组合使用,该系统可以精确控制冷媒介质的流向和流量;单向阀34的存在确保了从再热盘管7流出的冷媒介质只能向冷凝器5方向流动,防止了冷媒介质逆向流动,保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因冷媒介质反向流动可能引起的系统故障。
33、可选地,第一电磁阀32和单向阀34安装在冷凝器5的同一侧端口。
34、由上,第一电磁阀32和单向阀34设置在冷凝器5的同一侧,确保该系统在特定模式下的冷媒介质流向正确。
35、可选地,该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其用于根据运行模式的计算机指令,控制第一流向切换机构和第二流向切换机构的切换。
36、由上,运行模式包括制冷运行模式、制热运行模式和除湿再热运行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不同运行模式的计算机指令,控制两个流向切换机构内部阀门的切换,以实现制冷运行模式、制热运行模式及除湿再热运行模式的转换。
37、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在制冷运行模式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和c端口导通及其e端口和s端口导通,第一电磁阀32导通,第二电磁阀33截止,单向阀34截止;
38、在制热运行模式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和e端口导通及其c端口和s端口导通,第一电磁阀32导通,第二电磁阀33截止,单向阀34截止;
39、在除湿再热运行模式下,第一四通换向阀2的d端口和c端口导通及其e端口和s端口导通,第一电磁阀32截止,第二电磁阀33导通,单向阀34导通。
40、由上,通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第一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33和单向阀34等部件的导通设置,将再热盘管7与冷凝器5串联设置,并实现该系统的三种运行模式,操作简单方便。
4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将再热盘管7与冷凝器5串联设置,将第一四通换向阀2应用于常规热泵空调制冷系统中,将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应用于切换冷媒介质流向,控制冷媒介质是否经过再热盘管7。当除湿再热模式运行时,若出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而需要加热补偿时,压缩机1排气通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和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先经过再热盘管7后,再进入冷凝器5。当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切换方向,使再热盘管7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冷媒介质流动路径不经过再热盘管7;采用再热盘管7与冷凝器5的串联设计,使压缩机1排气全部进入再热盘管7后再进入冷凝器5,用于再热的冷媒介质流量大,所需换热面积小,大幅降低成本和安装空间,且该系统的操作简单方便,不会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空气温湿度波动大、缩短零部件寿命等问题。
1.一种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向切换机构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第二流向切换机构以及蒸发器(8)连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四通换向阀(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分别与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连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33)和单向阀(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向切换机构分别与再热盘管(7)和冷凝器(5)连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32)和所述单向阀(34)安装在所述冷凝器(5)的同一侧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空调除湿再热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