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二衬台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
背景技术:
隧道二衬灌注方法一般是通过泵管接到台车平台,然后人工将软管移到各个窗口依次灌注,浇筑时不但需要人工拖着软管将混凝土入模,且换管和清理管口时间常耽误混凝土灌注,且由于管口到浇筑部位的垂向距离较大,易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影响二衬浇筑质量。所以,现有方法耗时、低效和质量差。现阶段,部分隧道采用的多级溜槽分流混凝土至各个窗口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节省了人力,但是操作过程复杂,对分流节点的要求较高,难以保证分流下料均匀且增加了额外的溜槽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较为简易、便捷和节约成本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从而可以解决隧道二衬灌注混凝土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混凝土灌注质量较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包括顺时连接的出料仓、顶层行走架、一级溜槽、二级溜槽和浇筑窗口。
其中,一级溜槽与二级溜槽分别对称设置在出料仓两侧;出料仓通过固定架固定于顶层行走架中心,出料仓的出料口与一级溜槽的入口端固定连接;二级溜槽包括二级溜槽ⅰ部和二级溜槽ⅱ部,一级溜槽的出口端活动连接于二级溜槽ⅰ部的入口端,二级溜槽ⅰ部的出口端活动连接于二级溜槽ⅱ部的入口端,二级溜槽ⅱ部的出口端与浇筑窗口活动连接;二级溜槽ⅰ部和二级溜槽ⅱ部的有效长度分别适应浇筑窗口的入模高度。
优选地,一级溜槽的出口端通过连接套筒与二级溜槽ⅰ部的入口端相连接。
优选地,二级溜槽ⅰ部的出口端和二级溜槽ⅱ部的入口端均设有数量和间距相同的钻孔,并采用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
优选地,出料仓呈漏斗状,且上端口截面积大于下端口截面积。
优选地,一级溜槽和二级溜槽均采用钢材质。
优选地,二级溜槽ⅰ部的出口端套嵌于二级溜槽ⅱ部的入口端内部。
优选地,一级溜槽的出口段内径适配于二级溜槽ⅰ部的入口段外径,二级溜槽ⅰ部的出口段内径适配于二级溜槽ⅱ部的入口段外径,控制接口段内外径插入程度用于调节溜槽有效长度以适应对接不同的浇筑窗口高度。
优选地,二级溜槽ⅱ部的出口端与浇筑窗口螺栓连接,且接触处设置固定环,以免二级溜槽ⅱ部的出口端晃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根据浇筑窗口入模的高度不同,从而利用一级溜槽和二级溜槽的可重叠部分进行伸缩调整,以便后续进行隧道二衬混凝土的灌注;另外,该灌注溜槽的结构简易,灌注便捷,能循环使用,从而使得混凝土在该灌注溜槽内顺畅流动、下料均匀、快速入模,其既能降低了溜槽成本,又提高了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出料仓1、固定架2、顶层行走架3、一级溜槽4、连接套筒5、二级溜槽ⅰ部6、二级溜槽ⅱ部7、螺栓8、螺母9和浇筑窗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用于灌注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包括顺时连接的出料仓1、顶层行走架3、一级溜槽4、二级溜槽和浇筑窗口10。其中,一级溜槽4与二级溜槽分别对称设置在出料仓1两侧;出料仓1通过固定架2固定于顶层行走架3中心,出料仓1的出料口与左右的一级溜槽4的入口端焊接。二级溜槽包括二级溜槽ⅰ部6和二级溜槽ⅱ部7,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内径适配于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段外径,因此,一级溜槽4的出口端通过连接套筒5连接于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端,自二级溜槽下部有多少种浇筑窗口10则准备对应类型的连接套筒5,连接套筒5的两端各1个钻孔,并采用螺栓8和螺母9进行连接,实际上,连接套筒5应具有耐磨、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点。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内径适配于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外径,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端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端的节点处均设有数量和间距相同的钻孔,最大重叠部分的钻孔数量为4个(每边1个),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端套嵌于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端内部,从而控制接口段内外径插入程度用于调节溜槽有效长度以适应对接不同的浇筑窗口10高度。灌注混凝土时,重叠部分采用螺栓8和螺母9进行连接,其余钻孔也应用螺栓8和螺母9固定以免混凝土冒出。二级溜槽ⅱ部7的出口端与浇筑窗口10螺栓连接,且接触处设置固定环,以免二级溜槽ⅱ部7的出口端晃动;二级溜槽ⅰ部6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有效长度分别适应浇筑窗口10的入模高度,即根据浇筑窗口10的入模高度进行伸缩性调整。
具体地,伸缩性调整中的伸长过程为:因为浇筑窗口10的高度不同,当二级溜槽从浇筑窗口10移动至下端的浇筑窗口10时,先将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的螺栓8、螺母9分别去除,再将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长度从一级溜槽4中往外抽出一部分,将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长度从二级溜槽ⅰ部6内往外抽出一部分,然后调整好位置后,再在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处分别采用螺栓8、螺母9固定。同样地,伸缩性调整中的缩短过程为:因为浇筑窗口10的高度不同,当二级溜槽从浇筑窗口10移动至上端的浇筑窗口10时,先将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的螺栓8、螺母9分别去除,再将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长度外内缩进二级溜槽ⅰ部6内,将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长度外内缩进二级溜槽ⅱ部7内,然后调整好位置后,再在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中重叠部分处分别采用螺栓8、螺母9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出料仓1呈漏斗状,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长方形,且上端口截面积大于下端口截面积以便入料,其下端口焊接一级溜槽4。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一级溜槽4和二级溜槽均采用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工作时,泵车将混凝土提升送入出料仓1,随着混凝土物料的不断进入,出料仓1内部压力不断增大,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能够确保下料速度快,且下料速度稳定;物料先进入一级溜槽4,再通过连接套筒5进入二级溜槽ⅰ部6,顺着二级溜槽一条直线下来进入二级溜槽ⅱ部7,最后,混凝土物料通过浇筑窗口10入模。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容易的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顺时连接的出料仓(1)、顶层行走架(3)、一级溜槽(4)、二级溜槽和浇筑窗口(10);
所述一级溜槽(4)与二级溜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出料仓(1)两侧;
所述出料仓(1)通过固定架(2)固定于所述顶层行走架(3)中心,所述出料仓(1)的出料口与所述一级溜槽(4)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二级溜槽包括二级溜槽ⅰ部(6)和二级溜槽ⅱ部(7),所述一级溜槽(4)的出口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端,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端活动连接于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端,所述二级溜槽ⅱ部(7)的出口端与浇筑窗口(10)活动连接;
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和二级溜槽ⅱ部(7)的有效长度分别适应所述浇筑窗口(10)的入模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溜槽(4)的出口端通过连接套筒(5)与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端与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端均设有数量和间距相同的钻孔,并采用螺栓(8)和螺母(9)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仓(1)呈漏斗状,且上端口截面积大于下端口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溜槽(4)和二级溜槽均采用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端套嵌于所述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端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溜槽(4)的出口段内径适配于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的入口段外径,所述二级溜槽ⅰ部(6)的出口段内径适配于所述二级溜槽ⅱ部(7)的入口段外径,控制接口段内外径插入程度用于调节溜槽有效长度以适应对接不同的浇筑窗口(10)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台车混凝土灌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溜槽ⅱ部(7)的出口端与浇筑窗口(10)螺栓连接,且接触处设置固定环,以免二级溜槽ⅱ部(7)的出口端晃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