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的海床基。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应急和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于水面监测平台(如浮标和船舶),以及空中监测平台(如卫星和飞机),海底监测平台更便于掌握海洋环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具有原位、不受海况和天气影响、数据质量高的技术优势。然而由于海底监测平台技术仍不成熟,目前主流监测方式仍是水面和空中监测平台。
海床基是最常用的一种海底监测平台,主要搭载仪器探测海底附近的海洋环境参数,也可以采用声学仪器测量海洋环境的剖面参数,可实现从海底直接对深海大洋特定区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过程进行高分辨率的原位实时观测,作为海底观测平台的主要形式,海床基已受到各海洋国家的重视,相关结构设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海床基平台的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浮体式,即仪器舱作为浮体,回收平台时打开释放装置,仪器舱上浮至水面,作业船将仪器舱回收,然后再通过连接绳索回收盘座体;第二种是分体式,仪器舱不作为浮体,仪器舱和盘坐体是两部分。回收平台时打开释放装置,示位浮球上浮至水面,作业船回收浮球、再回收仪器舱,最后再通过连接绳索回收盘座体;第三种是一体式,仪器舱不作为浮体,仪器舱和盘坐体是一部分。回收平台时打开释放装置,示位浮球上浮至水面,作业船回收浮球后,直接一次性回收仪器舱和盘坐体。
cn109204746a于2019年01月25日公开了一种自浮式抗淤积海床基,该自浮式抗淤积海床基,框架盘坐体上部通过整流罩和盘坐体固定装置安装半球型整流罩,框架盘坐体上安装仪器安装槽,仪器安装槽上安装释放器、浮球仓和绳仓,框架盘坐体的边框上安装投放透水柱;半球型整流罩外部通过气囊固定装置安装环形气囊,位于浮球仓和绳仓内的示位浮球一端连接框架盘坐体,示位浮球通过绳与释放器连接,示位浮球另一端连接安全保障绳和充排气管,环形气囊的气囊充排气孔连接充排气管。
海床基因布放深度和功能需求其尺寸和重力相差很大,大型的海床基重量达几十吨,其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海床基在海底的沉降,通常的做法是海床基底部采用防镂空设计,即增加底部的触地面积,使其底部承载能力提高;但增加底部触地面积又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海床基回收时,海底淤泥的吸附力往往与底部触地面积成正比,因较大的淤泥吸附力,在回收时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沉降;在设备回收起吊时,能降低回收难度的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包括设备底板;与所述设备底板的底面连接的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的顶杆;一侧与所述设备底板的底面铰接的第一门式底板和第二门式底板;二端分别与顶杆和第一门式底板铰接的第一拉杆;二端分别与顶杆和第二门式底板铰接的第二拉杆;所述设备底板具有与第一门式底板和第二门式底板相配合的门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还具有与所述顶杆的远离设备底板端连接的底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还具有与所述顶杆连接的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连杆门式结构,在水底的触发下,门式结构能实现在布放和回收时打开以及在坐底时关闭,通过门式结构的打开和关闭,设备承载能力得到增加,淤泥吸附力得到减小,设备的存活率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的主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的门式底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的门式底板关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包括设备底板1,与设备底板1的底面连接的导向杆7,与导向杆7滑动连接的顶杆4,一侧与设备底板1的底面铰接的第一门式底板2和第二门式底板5,二端分别与顶杆4和第一门式底板2铰接的第一拉杆3,二端分别与顶杆4和第二门式底板5铰接的第二拉杆6,与顶杆4的远离设备底板1端连接的底盘9,与所述顶杆4连接的限位杆8;设备底板1具有与第一门式底板2和第二门式底板5相配合的门洞。
如图1、图2所示,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与设备底板1的底面分别采用栓接,第一门式底板2和第二门式底板5均能绕栓接处旋转,第一门式底板2和第二门式底板5的底部分别设有铰耳,顶杆4也设有二铰耳,第一拉杆3两端分别通过铰轴与顶杆4和第一门式底板2的铰耳铰接,第二拉杆6分别通过铰轴与顶杆4和第二门式底板5的铰耳铰接,顶杆4为空心管,套在导向杆7上,顶杆4能沿导向杆7上下滑动。
如图2所示,在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布放时,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在重力作用下下垂至与限位杆8发生接触,此时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接近于垂直水面,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在设备底部起到了舵板的导流作用,防止设备在水流的作用下旋转损坏吊缆以及连接电缆。当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坐底时,顶杆4的底盘9首先与水底接触,在阻力作用下,顶杆4沿着导向杆7向上运动,通过第一拉杆3使第一门式底板2绕铰轴处旋转,通过第二拉杆6使第二门式底板5绕铰轴处旋转,当顶杆4顶端和设备底板1接触时,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分别与设备底板1上的门洞闭合(如图3所示),此时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底部触地面积增加,为设备提供了很大的承载力,能有效地防沉降。当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回收起吊时,在顶杆4和淤泥吸附力作用下,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绕绕铰轴处旋转慢慢打开,脱离水底,在这个过程当中,淤泥吸附力大大降低,当第一门式底板2、第二门式底板5旋转至和限位杆8发生接触时,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脱离水底,门式结构减小了淤泥吸附力,降低了回收难度,提高了回收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连杆门式结构,在水底的触发下,门式结构能实现在布放和回收时打开以及在坐底时关闭,通过门式结构的打开和关闭,设备承载能力得到增加,淤泥吸附力得到减小,设备的存活率得到了提升。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底板(1);与所述设备底板(1)的底面连接的导向杆(7);与所述导向杆(7)滑动连接的顶杆(4);一侧与所述设备底板(1)的底面铰接的第一门式底板(2)和第二门式底板(5);二端分别与顶杆(4)和第一门式底板(2)铰接的第一拉杆(3);二端分别与顶杆(4)和第二门式底板(5)铰接的第二拉杆(6);所述设备底板(1)具有与第一门式底板(2)和第二门式底板(5)相配合的门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所述顶杆(4)的远离设备底板(1)端连接的底盘(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防淤泥吸附海床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所述顶杆(4)连接的限位杆(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