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4-12-14  51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尤其涉及一种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非洲马铃果是夹竹桃科马铃果属一种乔木药用植物,其主产区在加纳。非洲马铃果种子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为吲哚生物碱,且在种子中含量高。马铃果生物碱可以分成两类化学类型:其一为伊波加因型生物碱,包括伊波因格、伏康京碱等;其二为它勃宁型生物碱,包括它勃宁、老刺木素等。其中它勃宁和伏康京碱是目前植物药市场最为需求的原料药。伏康京碱可作为抗瘾性药物伊波加因半合成的前提物,它勃宁作为前体物半合成得到长春西汀,而长春西汀是市场大量使用的心脑血管药物,二者均是市场上紧缺的原料药。尤其非洲马铃果种子中它勃宁含量非常高,达到2~3%左右,因此,由于植物药市场上对伏康京碱和它勃宁需求巨大,导致非洲马铃果种子已经成为植物药市场争相抢购的产品。目前,国内制药企业从非洲将马铃果的种子运回国,然后进行该植物的有效化合物的提取,作为原料药销售至欧美市场。由于从非洲收购野生药用植物并运回中国的成本非常高,难以解决原料来源问题。

    2、迄今,目前国内还没有栽培报道,主要是由于繁殖技术较难,从国外进口的种子不发芽,很难得到马铃果植物,属于欧美国家掐脖子的植物品种。

    3、非洲马铃果扦插繁殖成苗周期长、受季节的影响大和生长条件不宜控制等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繁殖出生长状态统一的苗木。而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快速繁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短时间内能繁殖大量优良树种。尽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趋成熟,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效果的提高仍然受多个因子的影响。目前还未有关于马铃果建立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由侧芽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生长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组成;

    4、每1l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由ms培养基、tiba 0.05~0.07mg、ga3 0.1~0.8mg及琼脂3~10g组成;

    5、每1l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由ms培养基、tiba 0.03~0.15mg、zt 0.2~1.2mg、naa0.3~0.8mg、蔗糖 20~40g及琼脂3~10g组成;

    6、所述丛生芽生长培养基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基础上添加磷肥;

    7、每1l所述生根培养基由1/2ms培养基、zt 0.3~0.8mg、naa 0.1~0.25mg、iaa 0.1~0.25mg、蔗糖 10~30g及琼脂3~10g组成;

    8、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生长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控制在5.5~6.5。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每1l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含ga3 0.4~0.6mg,培养基中所含ga3与tiba质量比为9~10:1。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由ms+0.06mg/l tiba+0.6mg/l ga3+6g/l琼脂组成。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每1l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含tiba 0.06~0.1mg、zt 0.5~1mg。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由ms+0.06mg/l tiba+1.0mg/l zt+0.5mg/l naa+30g/l蔗糖+6g/l琼脂组成。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丛生芽生长培养基中的磷肥为kh2po4,浓度为0.5~3mmol/l。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生根培养基由1/2ms+0.5mg/l zt+0.2mg/l naa+0.2mg/liaa+20g/l蔗糖+6g/l琼脂组成。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培养基进行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6、(1)采集非洲马铃果枝条,截取带侧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17、(2)将步骤(1)所得外植体接种于侧芽萌发培养基上,进行侧芽萌发培养,侧芽萌发培养条件为:昼温35±2℃,夜温15±2℃,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日光照时间为15~17h;

    18、(3)转移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诱导培养条件为:昼温25±2℃,夜温15±2℃,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日光照时间为15~17h;

    19、(4)转移至丛生芽生长培养基上,进行芽继代培养至形成更多的丛生芽;

    20、(5)切取步骤(4)培养得到的丛生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到带根小苗,生根培养条件为:昼温 25±2℃,夜温15±2℃,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日光照时间为13~15h;

    21、(6)将步骤(5)所得带根小苗移栽至栽培基质中培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2、与其他木本植物相比,非洲马铃果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各个阶段的培养基、添加的成分以及成分的浓度等存在较大差异,且各因素对培养效果影响更复杂,需要通过对各个因子做大量的优化,才能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23、本发明提供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用培养基及方法,增殖系数最多可达6.8,增殖效果好,马铃果组培苗生根率高达95%以上。本发明解决了非洲马铃果本土化种植的问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原料来源问题,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由侧芽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生长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1l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含ga3 0.4~0.6mg,培养基中所含ga3与tiba质量比为9~10: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由ms+0.06mg/l tiba+0.6mg/l ga3+6g/l琼脂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1l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含tiba 0.06~0.1mg、zt 0.5~1mg。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由ms+0.06mg/l tiba+1.0mg/l zt+0.5mg/l naa+30g/l蔗糖+6g/l琼脂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丛生芽生长培养基中的磷肥为kh2po4,浓度为0.5~3mmol/l。

    7.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基由1/2ms+0.5mg/l zt+0.2mg/l naa+0.2mg/l iaa+20g/l蔗糖+6g/l琼脂组成。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培养基进行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洲马铃果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其由侧芽萌发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生长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组成;每1L所述侧芽萌发培养基由MS培养基、TIBA 0.05~0.07mg、GA3 0.1~0.8mg及琼脂3~10g组成;每1L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由MS培养基、TIBA 0.03~0.15mg、ZT 0.2~1.2mg、NAA 0.3~0.8mg、蔗糖20~40g及琼脂3~10g组成;所述丛生芽生长培养基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基础上添加磷肥。采用本发明方法增殖系数最多可达6.8,增殖效果好,马铃果组培苗生根率高达95%以上。本发明解决了非洲马铃果本土化种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梅,彭学东,赵金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36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