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1、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探索各种方法来封存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捕集出来,然后将其封存在地下储存库中。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且相关技术的实现复杂,无法实现捕集与封存对二氧化碳封存量的动态管理。
2、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实现捕集与封存对二氧化碳封存量的动态管理等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相关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捕集与封存对二氧化碳封存量的动态管理等问题。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长内捕集设备和封存设备生成的待封存量,待封存量为根据目标区域中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和封存设备对应的转化效率确定,捕集产量用于指示捕集设备从废气中捕获到的气态二氧化碳的目标数量,转化效率用于指示将气态二氧化碳转生成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速率;获取封存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通过预设时长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历史封存量;将多个历史封存量中数值最大的目标历史封存量确定为封存设备在下一个预设时长内待实现的可封存量;比较可封存量与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
3、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 比较可封存量与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包括:在确定可封存量大于或等于待封存量的情况下,确定使用可封存量对应的目标历史运行子数据作为封存设备的注入参照;在确定可封存量小于所述待封存量的情况下,计算可封存量与待封存量的差异量,并控制差异量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进行放空设备,其中,放空设备用于将超临界态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
4、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确定可封存量大于或等于待封存量的情况下,确定使用可封存量对应的目标历史运行子数据作为封存设备的注入参照之后,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历史运行子数据中不同时点对应的目标注入量;在封存设备当前向注入井注入的实时注入量小于目标注入量的情况下,调节封存设备与注入井之间的门阀流量;在封存设备当前向注入井注入的实时注入量大于或等于目标注入量的情况下,向封存设备连接的管理界面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通过监测井对注入井所在区域进行逃逸监测。
5、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获取预设时长内捕集设备和封存设备生成的待封存量之前,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捕集设备与封存设备需在供需平衡状态下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封存设备连接的注入井的注入参数确定封存设备在目标时间内的目标可封存量,其中,注入参数至少包括:注入压力、注入速率;通过转化效率和目标可封存量计算需要气态二氧化碳的目标捕集量;确定目标捕集量与捕集产量的差异,以确定是否对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进行调整。
6、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捕集量与捕集产量的差异,以确定是否对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进行调整,包括:在确定目标捕集量大于捕集产量的情况下,确定对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进行第一方式的调整,其中,第一方式为启动捕集设备对应的备用捕集设备;在确定目标捕集量等于捕集产量的情况下,确定不对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进行调整;在确定目标捕集量小于所述捕集产量的情况下,确定对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进行第二方式的调整,其中,第二方式为调整输入至捕集设备的废气流量。
7、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比较可封存量与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之后,方法还包括:记录不同预设时长执行的调控管理的控制内容;将控制内容与待封存量、可封存量、注入井的注入参数对应保存,生成注入数据样本;获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在封存过程中通过监测井数据确定的地质封存部位流体空间与时间变化特征的监测数据样本;基于注入数据样本和监测数据样本确定超临界态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封存逃逸。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时长内捕集设备和封存设备生成的待封存量,其中,所述待封存量为根据目标区域中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和所述封存设备对应的转化效率确定,所述捕集产量用于指示捕集设备从废气中捕获到的气态二氧化碳的目标数量,所述转化效率用于指示将气态二氧化碳转生成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速率;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封存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通过所述预设时长对所述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历史封存量;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历史封存量中数值最大的目标历史封存量确定为所述封存设备在下一个预设时长内待实现的可封存量;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可封存量与所述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上述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
12、通过本申请,获取预设时长内捕集设备和封存设备生成的待封存量,其中,待封存量为根据目标区域中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和封存设备对应的转化效率确定,捕集产量用于指示捕集设备从废气中捕获到的气态二氧化碳的目标数量,转化效率用于指示将气态二氧化碳转生成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速率;获取封存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通过预设时长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历史封存量;将多个历史封存量中数值最大的目标历史封存量确定为封存设备在下一个预设时长内待实现的可封存量;比较可封存量与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解决了无法实现捕集与封存对二氧化碳封存量的动态管理等问题,通过确定待封存量与封存设备可以实现的可封存量来确定注入地下的实时封存量,从而避免过量注入导致的封存泄露或者少量注入导致的封存地质利用效率低的情况,降低固定注入导致的资源消耗成本较高,实现实际封存量与捕集设备、封存设备输出量的平衡。
1.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所述可封存量与所述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可封存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待封存量的情况下,确定使用所述可封存量对应的目标历史运行子数据作为所述封存设备的注入参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预设时长内捕集设备和封存设备生成的待封存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捕集量与所述捕集产量的差异,以确定是否对所述捕集设备的捕集产量进行调整,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所述可封存量与所述待封存量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注入地下的超临界态二氧化碳的实时封存量进行调控管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