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组件、热交换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4-12-06  47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隔板组件、热交换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热交换器能够降低车辆的机油的油温,对车辆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热交换器存在集成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板组件、热交换器和车辆,解决了冷却介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隔板组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具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流通至少两种不同介质。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二隔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五孔、第六孔、第七孔和第八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五孔相对,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六孔相对,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七孔相对,所述第四孔与所述第八孔相对。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第一筒部、第二筒部、第三筒部、第四筒部、第五筒部、第六筒部、第七筒部和第八筒部,所述第一筒部、所述第二筒部、所述第三筒部、所述第四筒部、所述第五筒部、所述第六筒部、所述第七筒部和所述第八筒部与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五孔、所述第六孔、所述第七孔和所述第八孔一一对应地围绕,所述第四筒部与所述第八筒部匹配连通,所述第二筒部与所述第六筒部匹配连通。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一侧孔、第二侧孔、第三侧孔和第四侧孔,所述第二侧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五侧孔、第六侧孔、第七侧孔和第八侧孔,所述第一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筒部,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第二孔相对,所述第三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三筒部,所述第四侧孔与所述第四孔相对,所述第五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五筒部,所述第六侧孔与所述第六孔相对,所述第七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七筒部,所述第八侧孔与所述第八孔相对。

    7、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至少一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时,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第一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三侧孔与所述第四侧孔封闭,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第一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最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五侧孔与所述第六侧孔封闭,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最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八侧孔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

    8、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第一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侧孔处设置有第一温控阀,所述第一温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侧孔的开度。

    9、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至少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时,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一筒部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五筒部匹配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三筒部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七筒部匹配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五侧孔相对,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二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六侧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三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七侧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四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八侧孔连通。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用于对所述介质进行换热。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对角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对角设置,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流通所述至少两种不同介质中的第一种介质,所述第二流道用于流通所述至少两种不同介质中的第二种介质。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及其组合。

    13、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至少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温控阀设置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六侧孔与第二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侧孔之间且用于控制开闭。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当至少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隔板组件之间,用于对所述隔板组件进行换热。

    15、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隔板组件。

    16、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热交换器。

    17、通过设置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具有第二通道,第二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具有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流通至少两种不同介质。本申请通过一个隔板组件实现至少两种不同介质的热交换,相对现有的整车来说,减少了热交换器或冷却器的使用量,从而既提升了热交换器的集成度,也降低了整车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具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流通至少两种不同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二隔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五孔、第六孔、第七孔和第八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五孔相对,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六孔相对,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七孔相对,所述第四孔与所述第八孔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第一筒部、第二筒部、第三筒部、第四筒部、第五筒部、第六筒部、第七筒部和第八筒部,所述第一筒部、所述第二筒部、所述第三筒部、所述第四筒部、所述第五筒部、所述第六筒部、所述第七筒部和所述第八筒部与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五孔、所述第六孔、所述第七孔和所述第八孔一一对应地围绕,所述第四筒部与所述第八筒部匹配连通,所述第二筒部与所述第六筒部匹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一侧孔、第二侧孔、第三侧孔和第四侧孔,所述第二侧板设有间隔的环向设置的第五侧孔、第六侧孔、第七侧孔和第八侧孔,所述第一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筒部,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第二孔相对,所述第三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三筒部,所述第四侧孔与所述第四孔相对,所述第五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五筒部,所述第六侧孔与所述第六孔相对,所述第七侧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七筒部,所述第八侧孔与所述第八孔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时,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第一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三侧孔与所述第四侧孔封闭,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第一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最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五侧孔与所述第六侧孔封闭,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最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八侧孔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的次序为第一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侧孔处设置有第一温控阀,所述第一温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侧孔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时,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一筒部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五筒部匹配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三筒部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七筒部匹配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五侧孔相对,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二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六侧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三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七侧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四侧孔与另一个相邻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第八侧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用于对所述介质进行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对角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对角设置,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流通所述至少两种不同介质中的第一种介质,所述第二流道用于流通所述至少两种不同介质中的第二种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及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温控阀设置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六侧孔与第二个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侧孔之间且用于控制开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当至少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隔板组件之间,用于对所述隔板组件进行换热。

    13.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隔板组件。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


    技术总结
    一种隔板组件、热交换器和车辆,隔板组件用于热交换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具有第二通道,第二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具有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流通至少两种不同介质,减少了热交换器或冷却器的使用量,从而提升了热交换器的集成度。

    技术研发人员:万嘉明,党赵刚,李胜,谷野,张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3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