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
背景技术:
管道混合器一般由管道分别与喷嘴、涡流室、多孔板或异形板等促进混合的原件组成,一般三节管道连用,作为一个单元(也可根据混合介质的性能增加节数)。混合的方法有3种,分别为喷嘴式,涡流式,多孔板、异形板式。对于常见的静态螺旋片式混合器,是在多孔板、异形板式混合器上发展而来,每节混合器有一个180°扭曲的固定螺旋叶片,分左旋和右旋两种。相邻两节中的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并相错90°。为便于安装螺旋叶片,筒体做成两个半圆形,两端均用法兰连接,筒体缝隙之间用环氧树脂粘合,保证其密封要求。管道内螺旋叶片是固定的,流体通过它产生流向变化,出现紊流现象从而提高混合效率,这种静态混合器除产生降压外,它不用外部能源。
但是目前的管道混合器其结构组装复杂,同时对于气体与液体介质之间的混合能力较差,难以使气体破碎达到微米级别的气泡,因此其应用受到较大的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气液混合、且混合效果佳,混合后气泡粒度小的静态管道混合器。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包括混合管体,所述混合管体内设有螺旋片,所述混合管体内还设有破碎套筒,所述破碎套筒轴线与混合管体同轴,所述破碎套筒两端之间的内圆柱壁上设有朝破碎套筒中心方向延伸的切割片,所述切割片为若干片且沿破碎套筒周向方向均布设置。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混合管体内设置破碎套筒及螺旋片,再在破碎套筒内壁设置若干切割片,在流体与气体流过时利用切割片对气体与流体迅速进行切割,使气泡迅速碎裂,同时配合螺旋片使气泡与液体迅速产生扰流加剧撕扯气泡,使气泡进一步细化并达到微米级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破碎套筒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开设的支撑肋条,所述支撑肋条至少为三条、且沿破碎套筒外壁周向方向均布设置,所述支撑肋条与混合管体内壁相抵接触。
上述结构中,破碎套筒外壁设置支撑肋条,能减小混合管体内壁与破碎套筒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并进行三点居中同轴定位,有利于破碎套筒的安装及拆卸,避免出现卡滞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片朝向破碎套筒的两端其端部位置设有破碎刃口。
上述结构中,破碎刃口可使液体介质携带气泡经过时能进行更精准的切割,减少气泡滑过而未被切割的可能,同时能有效降低流体流经时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片在破碎套筒横截断面方向上的断面呈弧形、其弧形凹面的一面在靠近破碎套筒中心轴线位置处与破碎套筒中心轴线相切。
上述结构中,断面呈弧形的切割片能在单位截面上增加切割片切割流体时其破碎刃口的有效切割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片朝破碎套筒中心方向延伸的一侧其外缘处设有辅助刃口。
上述结构中,辅助刃口能在破碎套筒中心位置处对气泡在中心扰流的作用下进行辅助切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破碎套筒为三节,分别位于混合管体两端及中段位置处,所述螺旋片为若干片,分别位于相邻破碎套筒之间。
上述结构中,能使混合管体两端均能作为混合介质的流入端进行切换而达到同样的混合效果,流体携带气泡在率先流经第一个破碎套筒时,大颗粒气泡通过切割片切割后被流体介质夹带进入螺旋片进行扰流混合,如流体内还存在较大气泡可由位于混合管体中部位置处的破碎套筒进行二次切割后再由下一级螺旋片进行扰流混合,从而有效将气泡分割破碎细化至微米级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管体两端均设有管道接头,所述管道接头包括与混合管体端部固定连接的旋合部,所述旋合部中心设有用于阻挡破碎套筒避免破碎套筒脱出的防脱板。
上述结构中,混合管体在置入螺旋片及破碎套筒后在其两端固定上旋合部,并利用横跨整个旋合部内壁的防脱板对破碎套筒进行阻挡避免破碎套筒从混合管体内脱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合部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旋合套,所述旋合部端部设有通过旋合套旋合从而紧压于旋合部端面上的对接头。
上述结构中,对接头用于与其它管件相连,旋合套可实现对接头与旋合部之间的固定连接,便于混合管体在管路上的安装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合部与对接头彼此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端面沟槽,所述端面沟槽上设有密封圈。
上述结构中,端面沟槽用于给密封圈定位,在安装上密封圈后可提高旋合部与对接头之间连接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破碎套筒及螺旋片为不锈钢或陶瓷材质。
上述结构中,可适用于腐蚀性场合,陶瓷材质的破碎套筒及螺旋片可有效降低气蚀带来的部件损伤;混合管体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混合管体内设置破碎套筒及螺旋片,再在破碎套筒内壁设置若干切割片,在流体与气体流过时利用切割片对气体与流体迅速进行切割,使气泡迅速碎裂,同时配合螺旋片使气泡与液体迅速产生扰流加剧撕扯气泡,使气泡进一步细化并达到微米级别,同时切割片朝破碎套筒中心方向延伸,可利用无轴泵推原理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片及破碎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混合管体;11-螺旋片;12-破碎套筒;121-切割片;1211-破碎刃口;1212-辅助刃口;122-支撑肋条;20-管道接头;21-旋合部;211-防脱板;22-旋合套;23-对接头;24-端面沟槽;2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包括混合管体10,所述混合管体10内设有螺旋片11,所述混合管体10内还设有破碎套筒12,所述破碎套筒12轴线与混合管体10同轴,所述破碎套筒12两端之间的内圆柱壁上设有朝破碎套筒12中心方向延伸的切割片121,所述切割片121为若干片且沿破碎套筒12周向方向均布设置。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混合管体10内设置破碎套筒12及螺旋片11,再在破碎套筒12内壁设置若干切割片121,在流体与气体流过时利用切割片121对气体与流体迅速进行切割,使气泡迅速碎裂,同时配合螺旋片11使气泡与液体迅速产生扰流加剧撕扯气泡,使气泡进一步细化并达到微米级别。
本实施例中,所述破碎套筒12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开设的支撑肋条122,所述支撑肋条122至少为三条、且沿破碎套筒12外壁周向方向均布设置,所述支撑肋条122与混合管体10内壁相抵接触。
上述结构中,破碎套筒12外壁设置支撑肋条122,能减小混合管体10内壁与破碎套筒12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并进行三点居中同轴定位,有利于破碎套筒12的安装及拆卸,避免出现卡滞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片121朝向破碎套筒12的两端其端部位置设有破碎刃口1211。
上述结构中,破碎刃口1211可使液体介质携带气泡经过时能进行更精准的切割,减少气泡滑过而未被切割的可能,同时能有效降低流体流经时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片121在破碎套筒12横截断面方向上的断面呈弧形、其弧形凹面的一面在靠近破碎套筒12中心轴线位置处其虚拟延伸面与破碎套筒12中心轴线相切。
上述结构中,断面呈弧形的切割片121能在单位截面上增加切割片121切割流体时其破碎刃口1211的有效切割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片121朝破碎套筒12中心方向延伸的一侧其外缘处设有辅助刃口1212。
上述结构中,辅助刃口1212能在破碎套筒12中心位置处对气泡在中心扰流的作用下进行辅助切割。
本实施例中,所述破碎套筒12为三节,分别位于混合管体10两端及中段位置处,所述螺旋片11为若干片,分别位于相邻破碎套筒12之间。
上述结构中,能使混合管体10两端均能作为混合介质的流入端进行切换而达到同样的混合效果,流体携带气泡在率先流经第一个破碎套筒12时,大颗粒气泡通过切割片121切割后被流体介质夹带进入螺旋片11进行扰流混合,如流体内还存在较大气泡可由位于混合管体10中部位置处的破碎套筒12进行二次切割后再由下一级螺旋片11进行扰流混合,从而有效将气泡分割破碎细化至微米级别。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管体10两端均设有管道接头20,所述管道接头20包括与混合管体10端部固定连接的旋合部21,所述旋合部21中心设有用于阻挡破碎套筒12避免破碎套筒12脱出的防脱板211。
上述结构中,混合管体10在置入螺旋片11及破碎套筒12后在其两端固定上旋合部21,并利用横跨整个旋合部21内壁的防脱板211对破碎套筒12进行阻挡避免破碎套筒12从混合管体10内脱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合部21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旋合套22,所述旋合部21端部设有通过旋合套22旋合从而紧压于旋合部21端面上的对接头23。
上述结构中,对接头23用于与其它管件相连,旋合套22可实现对接头23与旋合部21之间的固定连接,便于混合管体10在管路上的安装及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合部21与对接头23彼此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端面沟槽24,所述端面沟槽24上设有密封圈25。
上述结构中,端面沟槽24用于给密封圈25定位,在安装上密封圈25后可提高旋合部21与对接头23之间连接时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破碎套筒12及螺旋片11为不锈钢或陶瓷材质。
上述结构中,可适用于腐蚀性场合,陶瓷材质的破碎套筒12及螺旋片11可有效降低气蚀带来的部件损伤;混合管体10为不锈钢材质可有效抵御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混合管体10内设置破碎套筒12及螺旋片11,再在破碎套筒12内壁设置若干切割片121,在流体与气体流过时利用切割片121对气体与流体迅速进行切割,使气泡迅速碎裂,同时配合螺旋片11使气泡与液体迅速产生扰流加剧撕扯气泡,使气泡进一步细化并达到微米级别,同时切割片121朝破碎套筒12中心方向延伸,可利用无轴泵推原理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包括混合管体,所述混合管体内设有螺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体内还设有破碎套筒,所述破碎套筒轴线与混合管体同轴,所述破碎套筒两端之间的内圆柱壁上设有朝破碎套筒中心方向延伸的切割片,所述切割片为若干片且沿破碎套筒周向方向均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套筒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开设的支撑肋条,所述支撑肋条至少为三条、且沿破碎套筒外壁周向方向均布设置,所述支撑肋条与混合管体内壁相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片朝向破碎套筒的两端其端部位置设有破碎刃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片在破碎套筒横截断面方向上的断面呈弧形、其弧形凹面的一面在靠近破碎套筒中心轴线位置处与破碎套筒中心轴线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片朝破碎套筒中心方向延伸的一侧其外缘处设有辅助刃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套筒为三节,分别位于混合管体两端及中段位置处,所述螺旋片为若干片,分别位于相邻破碎套筒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体两端均设有管道接头,所述管道接头包括与混合管体端部固定连接的旋合部,所述旋合部中心设有用于阻挡破碎套筒避免破碎套筒脱出的防脱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合部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旋合套,所述旋合部端部设有通过旋合套旋合从而紧压于旋合部端面上的对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合部与对接头彼此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端面沟槽,所述端面沟槽上设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套筒及螺旋片为不锈钢或陶瓷材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