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构建越发重要。人工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它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人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由一些浮水或潜水性植物以及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层和生物组成的复合体,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实现对废水的生态处理。水生植物为氧化有机物、去除n、p的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并改善氧化还原条件。人工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由池体、填料、植物及微生物等构成。而填料又是整个系统中相当重要的组成分,它不仅为微生物的附着、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而且自身还通过沉降络合、吸附和氧化还原等作用有效去除杂质。填料可采用多种组分构成的滤料及微生物组成,垂直流湿地需要铺设多层滤料,滤料铺设前需要对滤料进行搅拌混合,但是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搅拌,搅拌混合效率低下,且混合不均匀,容易导致人工湿地过滤处理效果不均,有的地方过滤处理效果差,从而影响人工湿地整体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包括:

    具有支撑脚的本体,所述本体顶部设有与本体内部连通的进料室,进料室内设有初级搅拌组件,初级搅拌组件由横轴、多个搅拌叶片及电机一组成,与所述电机一传动连接的横轴横卧于进料室内,所述搅拌叶片环绕横轴表面设置;本体底部开有一对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

    在本体内竖直设有混合轴,混合轴向下延伸穿过本体底部与电机二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混合轴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分散区、混合区及清料区;至少2个挡片环绕设置在分散区上,所述混合区设置有螺旋混合叶片与搅拌杆;所述清料区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底部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毛刷,毛刷与本体底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外安装有吸音套,吸音套包括吸音层一与套设于吸音层一外的吸音层二,所述吸音层一与吸音层二均填设有吸音棉。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棉采用玻璃纤维棉。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一与吸音层二连接处采用啮合连接,吸音层一的外围壁向外延伸有若干凸条,吸音层二的内围壁凹陷有与凸条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挡片采用倾斜设置,且挡片远离混合轴一端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一、电机二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底部安装有移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两端还设置有辅助毛刷,所述辅助毛刷与本体底部侧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环保滤料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混合均匀的滤料有利于保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进料室内的初级搅拌组件对滤料进行初步混合,利于进行下一步混合;混合轴的分散区通过挡片对从进料室下落的滤料进行分散,使得滤料均匀下落至本体内部,便于进行混合操作;螺旋混合叶片与搅拌杆配合工作对滤料进行搅拌混合,保证混合效果,底部的滤料被螺旋混合叶片带至本体上部再落下,实现滤料在径向与轴向上的混合,有利于增强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并且连接杆底部的毛刷刷除因重力堆积粘附在本体底壁上的滤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滤料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音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2-支撑脚,21-移动轮,3-进料室,4-初级搅拌组件,41-横轴,42-搅拌叶片,43-电机一,5-电磁阀,6-混合轴,61-分散区,62-混合区,63-清料区,7-电机二,8-挡片,9-螺旋混合叶片,10-搅拌杆,11-连接杆,12-毛刷,13-吸音套,131-吸音层一,1311-凸条,132-吸音层二,1321-凹槽,14-辅助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包括:

    具有支撑脚2的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设有与本体1内部连通的进料室3,进料室3内设有初级搅拌组件4,初级搅拌组件4由横轴41、多个搅拌叶片42及电机一43组成,与所述电机一43传动连接的横轴41横卧于进料室3内,所述搅拌叶片42环绕横轴41表面设置;本体1底部开有一对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5;

    在本体1内竖直设有混合轴6,混合轴6向下延伸穿过本体1底部与电机二7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混合轴6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分散区61、混合区62及清料区63;至少2个挡片8环绕设置在分散区61上,所述混合区62设置有螺旋混合叶片9与搅拌杆10;所述清料区63固定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底部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毛刷12,毛刷12与本体1底壁接触。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环保滤料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进料室3内的初级搅拌组件4对滤料进行初步混合,利于进行下一步混合;混合轴6的分散区61通过挡片8对从进料室3下落的滤料进行分散,使得滤料均匀下落至本体1内部,便于进行混合操作;螺旋混合叶片9与搅拌杆10配合工作对滤料进行搅拌混合,保证混合效果。

    工作原理:控制启动电机一43与电机二7,将含有各种组分的滤料倒入进料室3中,搅拌叶片42在横轴41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对滤料进行初步混合,经初步混合后的滤料落入至本体1内,混合轴6在电机二7驱动下旋转,分散区61的挡片8对从进料室3下落的滤料进行分散,使得滤料均匀下落至本体1内部,当完成投料后,控制关闭电机一43;螺旋混合叶片9与搅拌杆10对滤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滤料的各组分充分混合,螺旋混合叶片9转动过程中,位于本体1底部的滤料被螺旋混合叶片9带至本体1上部再落下,由此滤料在径向与轴向上的混合,有利于增强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转动的连接杆11带动毛刷12转动,毛刷12刷除因重力堆积粘附在本体1底壁上的滤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混合效果;混合完成后,控制打开电磁阀5,滤料经本体1底部的两个出料口排出。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本体1外安装有吸音套13,吸音套13包括吸音层一131与套设于吸音层一131外的吸音层二132,所述吸音层一131与吸音层二132均填设有吸音棉。采用这种方案,吸音套13有效地吸收混合装置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有利于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吸音层一131与吸音层二132配合,有利于取得更优的吸音效果。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吸音棉采用玻璃纤维棉。采用这种方案,玻璃纤维绵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并且其质轻、价格低廉。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吸音层一131与吸音层二132连接处采用啮合连接,吸音层一131的外围壁向外延伸有若干凸条1311,吸音层二132的内围壁凹陷有与凸条1311匹配的凹槽1321。采用这种方案,吸音层一131的外围壁的凸条1311与吸音层二132的凹槽1321啮合连接,有利于增加吸音棉的与噪音的接触面积按,进一步加强吸音效果。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挡片8采用倾斜设置,且挡片8远离混合轴6一端向下倾斜。采用这种方案,使得落在挡片8上的滤料沿着挡片8下落至本体1内部,避免挡片8上表面对堆积有滤料。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电机一41、电机二7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采用这种方案,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横轴41、混合轴6的旋转工作状态。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支撑脚2底部安装有移动轮21。采用这种方案,便于混合装置的整体移动。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连接杆11两端还设置有辅助毛刷14,所述辅助毛刷14与本体1底部侧壁接触。采用这种方案,辅助毛刷14对本体1底部侧壁进行刮除,将本体1底部侧壁上的滤料刮下来,进一步保证混合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支撑脚(2)的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设有与本体(1)内部连通的进料室(3),进料室(3)内设有初级搅拌组件(4),初级搅拌组件(4)由横轴(41)、多个搅拌叶片(42)及电机一(43)组成,与所述电机一(43)传动连接的横轴(41)横卧于进料室(3)内,所述搅拌叶片(42)环绕横轴(41)表面设置;本体(1)底部开有一对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5);

    在本体(1)内竖直设有混合轴(6),混合轴(6)向下延伸穿过本体(1)底部与电机二(7)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混合轴(6)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分散区(61)、混合区(62)及清料区(63);至少2个挡片(8)环绕设置在分散区(61)上,所述混合区(62)设置有螺旋混合叶片(9)与搅拌杆(10);所述清料区(63)固定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底部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毛刷(12),毛刷(12)与本体(1)底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外安装有吸音套(13),吸音套(13)包括吸音层一(131)与套设于吸音层一(131)外的吸音层二(132),所述吸音层一(131)与吸音层二(132)均填设有吸音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采用玻璃纤维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一(131)与吸音层二(132)连接处采用啮合连接,吸音层一(131)的外围壁向外延伸有若干凸条(1311),吸音层二(132)的内围壁凹陷有与凸条(1311)匹配的凹槽(1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8)采用倾斜设置,且挡片(8)远离混合轴(6)一端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一(43)、电机二(7)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2)底部安装有移动轮(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两端还设置有辅助毛刷(14),所述辅助毛刷(14)与本体(1)底部侧壁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支撑脚的本体,本体顶部设有与本体内部连通的进料室,进料室内设有初级搅拌组件,初级搅拌组件由横轴、多个搅拌叶片及电机一组成,与电机一传动连接的横轴横卧于进料室内;本体底部开有一对出料口;在本体内竖直设有混合轴,混合轴向下延伸穿过本体底部与电机二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混合轴沿其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分散区、混合区及清料区;至少2个挡片环绕设置在分散区上,所述混合区设置有螺旋混合叶片与搅拌杆;清料区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底部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毛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滤料混合装置,具有使用方便、混合均匀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郑姝;杨科;祝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凯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