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4-11-29  39


    本发明涉及医用、牙科用或化妆用的配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牙齿龋洞治疗或美容手术,通常采用补牙手术,使用陶瓷间接修复体比如贴面、牙冠、嵌体、牙桥等进行牙科修复或美容。在临床上,进行间接修复前,玻璃基的陶瓷修复体需要使用氢氟酸酸蚀剂对修复体的粘接面进行酸蚀预处理,形成多孔的粗糙表面结构,增大粘接面积,并且树脂粘接剂可以渗入进去和修复体形成机械嵌合作用,从而增强后续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延长粘接时间,同时能有效地去除修复体表面的污垢、,再度提高粘接强度。

    2、但是在临床情况中,经常有医生涂上氢氟酸酸蚀剂后,出现忘记及时清理的情况,导致酸蚀时间过长(比如10分钟以上)。当酸蚀时间过长时,会出现“过度酸蚀”现象,即玻璃陶瓷修复体上会出现一层难以清除的不可逆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无法被清水冲洗去除,影响修复体的透光度和美观度。

    3、因此,如何在保证粘接强度的前提下,避免因过度酸蚀而造成白色物质的出现是本领域亟需技术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因过度酸蚀而产生白色物质的现象。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氢氟酸5-10份;强酸10-20份;表面活性剂0.1-0.5份;凝胶剂1-3份;颜料0.01-0.05份;水66.45-83.89份;其中所述氢氟酸与所述强酸的质量份数之比为1:1-4。

    3、进一步的,所述强酸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异十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进一步的,所述氢氟酸与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份数之比为10~50:1。

    6、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包括卡波姆、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7、进一步的,所述颜料包括亮蓝和诱惑红中的任意一种。

    8、进一步的,所述氢氟酸的浓度为5-10%。

    9、进一步的,所述强酸中硫酸的浓度为10-20%;硝酸的浓度为10-20%;盐酸的浓度为10-20%。

    10、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除去陶瓷修复体表面污垢后,洗净粘接面;步骤s2,吹干所述粘接面;步骤s3,将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涂于所述粘接面进行酸蚀处理;步骤s4,用清水冲洗并吹干,得到修复体。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酸蚀处理的时间为20-60s。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及其使用方法通过限定氢氟酸与强酸的比例,在酸蚀修复体的同时,能够将产生的白色物质由强酸第一时间反应去除而不会附着于修复体表面;同时强酸与氢氟酸的联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酸蚀的效率,在相较于现有酸蚀剂大幅降低氢氟酸含量形成高安全性的缓冲型酸蚀体系的同时,保障了酸蚀的高效完成。

    1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其特征在于:

    9.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用、牙科用或化妆用的配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氢氟酸5‑10份;强酸10‑20份;表面活性剂0.1‑0.5份;凝胶剂1‑3份;颜料0.01‑0.05份;水66.45‑83.89份;其中所述氢氟酸与所述强酸的质量份数之比为1:1‑4;本发明的牙科氢氟酸酸蚀剂及其使用方法通过限定氢氟酸与强酸的比例,在酸蚀修复体的同时,能够将产生的白色物质由强酸第一时间反应去除而不会附着于修复体表面;同时强酸与氢氟酸的联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酸蚀的效率,在相较于现有酸蚀剂大幅降低氢氟酸含量形成高安全性的缓冲型酸蚀体系的同时,保障了酸蚀的高效完成。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郑陈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登达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27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