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硝化细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料装置。
背景技术:
硝化细菌的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连续补充底物或辅料,现有补料罐一般邻近配料罐设置、并通过卫生泵与配料罐相连,如此设置的配料罐,安装方便,卫生泵可直接将配料罐的物料泵送至补料罐。然而,由于配料罐内物料浓度一般较大,达50%或以上,对卫生泵造成了严重损伤,不利于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此外,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多个补料罐分别同时进行连续补料工作的高效性取决于配料罐配料的顺畅与及时,现有设施要保证生产线上配料罐及时配料,操作费时费力,操作人员要求多、工作量繁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补料装置,能够顺利接收配料罐内的物料,无需外部动力,省去了卫生泵,避免了卫生泵损耗,各补料罐平行且不间断进料,保证了规模化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和顺畅;补料罐上多个出料分管路的设置,避免了其他配料罐未配制完可能导致的其所要供给的相应补料罐无法及时进料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个别配料罐出现机械故障导致其所要供给的相应补料罐无法及时进料的问题;该补料装置整体设计科学、布置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补料装置,包括补料罐及支撑设于补料罐上方的配料罐,配料罐的出料口经出料管路与补料罐的进料口相连;在配料罐上方设有一输送装置,配料罐上设置的进料斗顶端与输送装置底面固连,在输送装置底面上对应配料罐的进料斗设有出口,在配料罐的进料斗顶部设有进料控制结构;在配料罐上还设有进液管路;在补料罐外侧设有一提升机,所述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与提升机的出口相连;补料罐的出料口经管路连接蠕动泵。
所述进料控制结构包括设于进料斗顶部的水平插板,水平插板的前端伸入进料斗内设置,水平插板的后端伸出进料斗后侧壁并固连一拉手;在进料斗前端内侧壁上对应水平插板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短于第一定位板设置;水平插板的前部与第一、第二定位板围成的空间插接配合;在第一定位板底面上设有一弧面凹槽,在水平插板上对应所述弧面凹槽设有球形凹槽,在球形凹槽内设有半圆球,所述半圆球的底端经弹簧与球形凹槽内底面固连;半圆球在水平插板伸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围成的空间后与弧面凹槽抵接配合。
所述进料斗为纵向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的进料斗。
所述配料罐为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
所述配料罐为间隔设置的第一配料罐、第二配料罐和第三配料罐,各配料罐下方设置与其对应的第一补料罐、第二补料罐和第三补料罐;在第一配料罐与第一补料罐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一出料分管路和一第二出料分管路,第一出料分管路与第二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二出料分管路与第三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在第二配料罐与第二补料罐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三出料分管路和第四出料分管路,第三出料分管路与第一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四出料分管路与第三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在第三配料罐与第三补料罐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五出料分管路和第六出料分管路,第五出料分管路与第一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六出料分管路与第二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
在补料罐与配料罐之间设置架体,所述配料罐经架体支撑设于所述补料罐上方;所述输送装置经架体支撑固定。
所述配料罐为搅拌罐,在配料罐上方支撑设有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搅拌杆固连,搅拌杆底端向下伸入搅拌罐内设置。在搅拌杆上设有搅拌浆片。
所述输送装置为螺旋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补料装置通过将配料罐支撑设置于补料罐上方,通过重力作用使配料罐内的物料自由、顺利下落至补料罐内,无需外部动力,省去了卫生泵,不但节约了成本,也避免了现有卫生泵使用中易损坏的问题,整体布局合理,大大节省了空间,只需提升机将物料提升送入配料罐即可。该补料装置的各补料罐平行、不间断进料,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顺畅;通过在配料罐的进料斗上设置可以控制进料的水平插板,方便实现各配料罐依次、灵活的配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料斗竖向剖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补料罐、1.2第二补料罐、1.3第三补料罐、2.1第一配料罐、2.2第二配料罐、2.3第三配料罐、3出料管路、4螺旋输送装置、5进料斗、6提升机、7蠕动泵、8进液管路、9第一出料分管路、10第二出料分管路、11第三出料分管路、12第四出料分管路、13第五出料分管路、14第六出料分管路、15水平插板、16拉手、17第一定位板、18第二定位板、19弧面凹槽、20球形凹槽、21半圆球、22弹簧、23架体、2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该补料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补料罐1.1、第二补料罐1.2、第三补料罐1.3,以及支撑设于各补料罐上方的第一配料罐2.1、第二配料罐2.2和第三配料罐2.3,各配料罐的出料口经一出料管路3与其下方对应的补料罐的进料口相连;在配料罐上方设有一螺旋输送装置4,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螺杆经一驱动电机驱动;各配料罐上设置的进料斗5顶端与螺旋输送装置底面固连,在螺旋输送装置底面上对应各配料罐的进料斗设有出口,在各配料罐上还设有进液管路8,各进液管路由一主管路与外部水源相连,在各进液管路8上设有阀门;在第一补料罐1.1外侧设有一提升机6,所述螺旋输送装置4的进料口与提升机6的出口相连;各补料罐的出料口经管路连接蠕动泵7,由蠕动泵继续添加至硝化细菌生产罐内;在各进料斗5顶部设有进料控制结构。
在第一配料罐2.1与第一补料罐1.1连接的出料管路3上设有一第一出料分管路9和一第二出料分管路10,第一出料分管路9与第二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二出料分管路10与第三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在第二配料罐2.2与第二补料罐1.2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三出料分管路11和第四出料分管路12,第三出料分管路与第一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四出料分管路与第三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在第三配料罐2.3与第三补料罐1.3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五出料分管路13和第六出料分管路14,第五出料分管路与第一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六出料分管路与第二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
在各出料管路3底部设有阀门;在各出料分管路上也设有阀门。
所述进料控制结构包括设于进料斗顶部的水平插板15,水平插板的前端伸入进料斗5内设置,水平插板的后端伸出进料斗后侧壁并固连一拉手16;在进料斗前端内侧壁上对应水平插板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7和第二定位板18,第二定位板短于第一定位板设置;水平插板的前部与第一、第二定位板围成的空间插接配合;在第一定位板底面上设有一弧面凹槽19,在水平插板上对应所述弧面凹槽设有球形凹槽20,在球形凹槽内设有半圆球21,所述半圆球的底端经弹簧22与球形凹槽内底面固连;半圆球在水平插板伸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围成的空间后与弧面凹槽抵接配合。水平插板的结构,方便实现进料斗的关闭和开启,拉动灵活,使用便利。将第二定位板设置为短于第一定位板,避免了物料下落时进入两定位板之间积料的麻烦。
所述进料斗5为纵向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的进料斗。
在补料罐与配料罐之间设置架体23,所述配料罐经架体支撑设于所述补料罐上方;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两端经架体支撑固定。前述驱动电机也经所述架体支撑。
各配料罐2均为搅拌罐,在配料罐上方支撑设有一电机24,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搅拌杆固连,搅拌杆底端向下伸入搅拌罐内设置。在搅拌杆上设有搅拌浆片,所述搅拌桨片为中部长、上下两部短的不规则搅拌浆片。
该装置适合相同物料或不同物料的配制和补料。
使用时,相同物料的配制和补充时,为保证各罐配料浓度的准确性,各罐单独配制。首先进行第一配料罐2.1内物料的配制,保证中间和右侧的两配料罐的水平插板15处于关闭状态;将物料由提升机6提升至螺旋输送装置4内,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进入螺旋输送装置的物料向右输送,在到达最左侧的第一配料罐出口时,因为水平插板处于拉开状态,物料下落进入第一配料罐,待进料完毕,关闭第一配料罐的水平插板15,通过进液管路8加入液体,启动电机17进行搅拌配料;该配料罐配料完毕,开启其下方出料管路3上的阀门、以及第一出料分管路9和第二出料分管路10上的阀门,实现各补料罐内顺利进料,以便于与各补料罐相连的后续生产装置的及时进料。与此同时,开启螺旋输送装置4上第二配料罐的进料斗5上的水平插板15,保证第一、第三配料罐上的水平插板关闭,通过提升机6继续送料至第二配料罐,由进液管路8进液、搅拌;当第二配料罐配料结束后,开启其下方出料管路3的阀门,同时关闭第一出料分管路上的阀门,使第二配料罐专一供应其下方的补料罐。在第二配料罐结束进料、配料的同时,关闭其上的水平插板,保证第一配料罐水平插板的关闭,开启第三配料罐上水平插板,继续由提升机提升物料至螺旋输送装置内,物料顺利进入第三配料罐,在经进液管路18加入液体后,启动电机进行搅拌配料,在第三配料罐配料结束后,开启其下方连接的出料管路3,同时关闭第二出料分管路10上的阀门,实现第三配料罐专一对其下方的补料罐进行料液供应。该方式很好的避免了其中一配料罐进行配料完、其他配料罐未配制好、易造成其下方相应补料罐无法及时给后续生产装置供料的问题;而每次单一配料罐配料,保证了配料的准确性。该补料装置整体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能够顺利接收配料罐内的物料,无需外部动力,各补料罐平行且不间断进料,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顺畅。而且,一旦某一个配料罐出现故障,如电机故障无法完成配料,可通过各出料管路3上连接的相应出料分管路的开启,实现其他配料罐内配置好的料液向需要进料的各补料罐内输送。
上述补料装置可以根据需补充物料的不同,设置多组,不同物料的补料装置均采用上述结构进行,不同物料的配制和输送补充同上述补料装置的使用,可保证各种辅料或介质配制及补充的及时。
上述补料装置,在各配料罐下方的架体上可设置重量感应器,方便操作人员对配料罐内进料量进行更精确把控。
采用上述补料装置,也可以进行不同物料的配制和补充,通过水平插板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向不同配料罐内输送不同物料的目的,在需要向配料罐内输送不同物料前,先对螺旋输送装置进行清理,避免螺旋输送装置内上一物料的残留和干扰;对于各配料罐内配制了不同的物料时,只开启出料管路上的阀门,关闭各出料分管路上阀门,实现各补料罐内不同物料的同时补充。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1.一种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料罐及支撑设于补料罐上方的配料罐,配料罐的出料口经出料管路与补料罐的进料口相连;在配料罐上方设有一输送装置,配料罐上设置的进料斗顶端与输送装置底面固连,在输送装置底面上对应配料罐的进料斗设有出口,在配料罐的进料斗顶部设有进料控制结构;在配料罐上还设有进液管路;在补料罐外侧设有一提升机,所述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与提升机的出口相连;补料罐的出料口经管路连接蠕动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控制结构包括设于进料斗顶部的水平插板,水平插板的前端伸入进料斗内设置,水平插板的后端伸出进料斗后侧壁并固连一拉手;在进料斗前端内侧壁上对应水平插板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短于第一定位板设置;水平插板的前部与第一、第二定位板围成的空间插接配合;在第一定位板底面上设有一弧面凹槽,在水平插板上对应所述弧面凹槽设有球形凹槽,在球形凹槽内设有半圆球,所述半圆球的底端经弹簧与球形凹槽内底面固连;半圆球在水平插板伸入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围成的空间后与弧面凹槽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为纵向截面呈倒等腰梯形的进料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罐为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罐为间隔设置的第一配料罐、第二配料罐和第三配料罐,各配料罐下方设置与其对应的第一补料罐、第二补料罐和第三补料罐;在第一配料罐与第一补料罐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一出料分管路和一第二出料分管路,第一出料分管路与第二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二出料分管路与第三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在第二配料罐与第二补料罐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三出料分管路和第四出料分管路,第三出料分管路与第一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四出料分管路与第三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在第三配料罐与第三补料罐连接的出料管路上设有一第五出料分管路和第六出料分管路,第五出料分管路与第一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第六出料分管路与第二补料罐上方连接的出料管路底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补料罐与配料罐之间设置架体,所述配料罐经架体支撑设于所述补料罐上方;所述输送装置经架体支撑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罐为搅拌罐,在配料罐上方支撑设有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搅拌杆固连,搅拌杆底端向下伸入搅拌罐内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为螺旋输送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