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计算机电缆属于电气装备用电缆,电缆适用于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对于防干扰性要求较高的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仪器仪表,为了减少回路间的相互串扰和外部干扰,电缆需采用屏蔽结构,屏蔽材料有镀锡或非镀锡铜线、铜带、铜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等,但是采用这种材质进行线缆的整体制造时,成本相对较高,在市场上并不能大规模的推广,因此其实际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同时这种电缆在实际的使用中,屏蔽的效果也并不明显,使用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普通的计算机用控制电缆不能同时满足超高频与超低频环境下均能进行信号正常传输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电缆的各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磁环境复杂、雷电频繁环境下的计算机用全频率防干扰控制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用全频率防干扰控制电缆,由缆芯及包裹缆芯的复合包覆层组成;所述的缆芯由2组以上的双芯线紧贴成束构成;每条所述的双芯线由金属线编织屏蔽层包裹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每条所述的线芯由绝缘层包覆铜导丝构成;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绕包带层、金属线编织屏蔽层和热塑性弹性体层。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缆芯由10组以上的双芯线紧贴成束构成;所述的缆芯进一步包括填充材料,且所有所述的双芯线均围绕所述的填充材料设置,形成圆柱体缆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缆芯由12-18组双芯线围绕所述填充材料周向分层设置构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金属线编织屏蔽层可以是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或镀锌钢丝编织屏蔽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双芯线由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包裹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所述的复合包覆层内的金属线编织屏蔽层是镀锌钢丝编织屏蔽层;即以所述的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作为分屏蔽层包裹每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双芯线,而以所述的镀锌钢丝编织屏蔽层作为总屏蔽层包裹整个缆芯。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线芯的绝缘层是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线芯内的铜导丝是镀银铜丝。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的绕包带层是云母绕包带层。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的热塑性弹性体层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层,可采用低密度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双芯线通过对绞设计,可达到降低衰减、增加抗干扰能力的效果;同时通过金属线编织的分屏蔽层和总屏蔽层的设置能够充分改善电缆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中,采用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作为分屏蔽层,可实现中高频率下内外部环境无相互电磁干扰,通过镀锌钢丝编织总屏蔽层,则实现产品在雷电、电力输配等低频环境下内外部的电磁相互干扰。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采用镀银软铜线绞合提高了产品的导电率,降低了特性阻抗实现了信号的快速传递;采用聚全氟乙丙烯绝缘,达到了信号传输损耗最小,高温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的目的;采用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则提高了产品的柔软性、耐老化性等物理机械理化性能;
综合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缆在电气性能方面具有特性阻抗低、绝缘性强、防高中低频全频率干扰、介电损耗低、信号传输容量大等优点;在机械与理化性能方面具有抗拉强度高、耐高低温、耐环境老化、耐湿热、柔软且弹性好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提出解决了空间电磁场复杂、雷电频繁环境下信号传输不稳定的现实困境,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洋等特殊环境领域下的计算机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计算机用全频率防干扰控制电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双芯线,2-填充材料,3-镀银铜线编织分屏蔽层,4-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5-镀银铜丝,6-云母绕包带,7-镀锌钢丝编织总屏蔽层,8-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计算机用全频率防干扰控制电缆,包括缆芯及包裹缆芯的复合包覆层组成;其横截面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的缆芯由16组双芯线1以填充材料2为中心沿周向紧密分层排列成束;每条所述的双芯线1由镀银铜线编织的镀银铜线编织分屏蔽层3包裹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每条所述的线芯由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4包覆镀银铜丝5构成;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云母绕包带层6、镀锌钢丝编织的镀锌钢丝编织总屏蔽层7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层8。
所述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采用低密度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书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只要在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计算机用全频率防干扰控制电缆,包由芯及包裹缆芯的复合包覆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由2组以上的双芯线紧贴成束构成;每条所述的双芯线由金属线编织屏蔽层包裹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每条所述的线芯由绝缘层包覆铜导丝构成;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绕包带层、金属线编织屏蔽层和热塑性弹性体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由10组以上的双芯线紧贴成束构成;所述的缆芯进一步包括填充材料,且所有所述的双芯线均围绕所述的填充材料设置,形成圆柱体缆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由12-18组双芯线围绕所述填充材料周向分层设置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编织屏蔽层是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或镀锌钢丝编织屏蔽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芯线由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包裹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所述的复合包覆层内的金属线编织屏蔽层是镀锌钢丝编织屏蔽层;即以所述的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层作为分屏蔽层包裹每一对对绞的线芯构成双芯线,而以所述的镀锌钢丝编织屏蔽层作为总屏蔽层包裹整个缆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芯的绝缘层是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芯内的铜导丝是镀银铜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的绕包带层是云母绕包带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包覆层的热塑性弹性体层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护套层,采用低密度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技术总结